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对产妇实施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专业指导效果。方法将15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产后休养地不同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于产后14d、28d接受产后常规访视,干预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母乳喂养咨询室由专业咨询师提供母乳喂养支持,包括电话解答、现场干预及上门指导。评价两组产妇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1d纯母乳喂养率均达92.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28d时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均出现下降,4、6个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6.3%/25.6%、45.0%/2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可有效帮助产妇提高产后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作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在母乳喂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观察记录1998年1月-1999年12月完善产后访视制度后的1335例产妇产后访视、母乳喂养情况,并与1990年1月-1991年12月完善产后访视制度前的964例产妇产后访视、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完善产后访视制度后,产访率为100%,纯母乳喂养率达90.63%,比完善前的76.24%明显提高.结论开通咨询电话,建立医患联系,完善和实施产后访视制度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产后访视在母乳喂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区产后访视 提高妇婴健康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对围产期保健的作用及提高产后访视率的方法。 方法 对有产后访视和无产后访视的产妇进行产褥期卫生、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脐部护理、预防接种等知识的获知程度调查。制定有效的社区产后访视措施。结果 有产后访视组的产妇对产褥期卫生、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脐部护理、预防接种的知晓率分别为96.75%、98.14%、98.61%、97.68%、100%,比无产后访视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社区医院产后访视率为98.19%,比分娩医院(产院)负责的产后访视率80.72%高。结论 开展社区产后访视能提高产后访视率,提高产妇保健意识,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4.
许素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349-3350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该院定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产后42 d母婴200例,将接受产后访视大于或等于1次的100例作为访视组,未接受产后访视的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并调查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结果访视组的纯母乳喂养率[82.0%(8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6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母乳不足、乳头皲裂、乳头凹陷或扁平、乳房胀痛及乳腺炎。结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访视的意义与作用。方法选取152例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产妇仅在出院时进行相关指导,并嘱咐其定期入院检查;研究组产妇则在出院后由专业助产士或妇产科医师进行入户访视,比较两组婴儿喂养方式、产妇健康状况以及婴儿健康状况。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接受产后访视,其母乳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率90.8%优于对照组产妇中纯母乳喂养率69.7%(P〈0.01),研究组产妇及婴儿的健康状况也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分娩结束出院的产妇开展产后访视,能够纠正产妇在母乳喂养方式的误区,并及时发现产妇和婴儿的异常情况,做到及早预防和治疗,有助于加快产妇的恢复,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褥期乳头皲裂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98-98
目的:针对产褥期乳头皲裂的指导,提高产后访视质量。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辖区内接受产后访视的248例产妇的访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妇产褥期异常以乳胀、乳头皲裂疼痛最为多见。结论:高质量的产后访视可以降低产妇产褥期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用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于本院分娩出院产妇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0例)和产后访视组(14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产后访视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后行产后访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和平均母乳喂养时间。结果产后访视组产妇产后3、6及9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后访视组产妇产后平均母乳喂养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访视可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8.
张芬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50-1252
目的:探讨人性化关爱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总结有效的产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实施人性化关爱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母乳喂养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关爱护理的观察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达到了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观察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关爱护理能够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有效增加母乳喂养率,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及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是积极而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产后访视中健康宣教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自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分娩,居住在我辖区的产妇150例,在产妇出院后3~7 d内入户进行第一次初访,产后的28~30 d满月来医院打预防针时进行第二次访视。从而了解母乳的喂养情况,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对产妇进行了健康宣教,以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满月访视结果显示,进行纯母乳喂养的人数为103例,比初访时的人数增加了22例,纯母乳喂养率达到68.67%;采用混合喂养的产妇人数为25例,比初访时减少了16例,占16.67%;采用人工喂养的产妇人数为22例,比初访减少了6例,占14.66%。结论产后访视中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居住在我区,在市级医院分娩后出院的203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102)和对照组(n=101),研究组产妇采取产后访视,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电话随访,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平均母乳喂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P <0.05);研究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产妇实施产后访视,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进一步保障母乳健康,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外来孕产妇基本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来孕产妇1427人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外来孕产妇2102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建册数、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等基本情况,并分析基础妇幼保健服务的实施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早孕建册率、产后访视率以及系统管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桥社区开展基本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显著改善了外来孕产妇的基础服务状况,为保障辖区外来孕产妇母婴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石莲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57-158
目的:通过产后入户访视及时发现产妇在产褥期所存在的健康问题,以便给予正确指导。方法:延吉市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有妇产科经验的临床医生及儿保医生组成访视小组,在2011年4~8月对本社区171名产妇进行入户访视,并对访视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入户访视的171例产妇中主要健康问题,乳汁分泌不足70例,占40.93%;会阴伤口愈合差15例,占32.61%;剖宫产切口愈合差3例,占2.59%;血性恶露时间延长发生率剖宫产组(50.86%,116例中59例)明显高于正常产组(5.45%,55例中3例)。结论:产后母乳分泌不足、恶露异常、伤口愈合差是产褥期妇女主要健康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运用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新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产后访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方红  薛斌 《上海医药》2016,(16):36-38
目的:了解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就诊病例分布特征,为社区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2014年在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被确诊为伤害的首诊患者36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3626例中外来人口2633例,占72.61%,伤害高发年龄为15~44岁(2131例,58.77%),伤害发生地点以工业和建筑场所占首位(1620例,44.68%),伤害物品以器械类为主(1963例,54.14%)。结论:应将外来人员、工业、建筑场所作为防治的重点人群和地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宜川街道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探讨外来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将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软件中的2009年6月—2016年5月0~6岁儿童4383人的数据导出建立数据库,其中本市2686人,流动儿童1697人。比较本市和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结果:流动儿童迁入和迁出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本市儿童。流动儿童乙肝、百白破、麻疹疫苗接种率,乙肝、灰苗、百白破、麻疹接种及时率均低于本市儿童(P<0.001)。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需要社会多部门共同合作,加强网络信息化管理,不断完善流动儿童管理机制,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护理病房—居家护理”一体式护理服务模式如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以期为老年患者提供全程、全面、无缝的延伸服务。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的出院老年患者44例,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居家护理,评估老年患者出院后经过居家延伸护理后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的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疾病知晓率和再住院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理能力量表评分、满意度、疾病知晓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护理病房—居家护理”一体式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的护理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和延伸,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加了床位周转率,缓解了一床难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康复活动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至10月参与社区“陈睿健康工作室”康复活动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门诊随访、服药、自我康复)。采用知识、信念、行为(KAP)量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FAM)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6个月时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对家庭医生(门诊医师)的满意度。结果:入组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AM均有所改善,观察组FAM得分[上肢(50.92±7.05)分,下肢(33.01±1.37)分]较对照组[上肢(34.85±6.55)分,下肢(25.20±4.88)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上肢=11.8215,t下肢=10.8595,P均<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2%(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5/50,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康复活动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施,评价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光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3家社会养老机构结对,签订服务协议,由家庭医生每周1次到养老机构提供查房、医疗咨询、老年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每月提供1次健康讲座和慢性病随访。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实施前后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通过2年来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践,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慢性病的随访率及控制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能有效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山-西渡教学模式开展8个月来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摸索适合在郊区社区开展的特色教学模式。方法:从2015年5月开始,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山-西渡教学模式”,共有19名医生参与,其中中心师资学员2名,每6个月轮换一次;其他学员包括规培生8名、新乡村医生4名、低年资医师5名,每3个月轮换一次。每周三上午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带教,学员参与,学员在学习期满时接受临床理论和接诊技能考核。同时,对2015年5月—12月该模式教学接诊的233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其中初诊患者156例。结果:学员结束培训时,考核全部达到优良。学员经带教后临床思维缜密,均能独立完成患者接诊和初步处理,初诊患者非常满意率达98%。结论:中山-西渡教学模式能起到医患双赢的成效,可作为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教学模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探讨有效的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62张抗生素处方,对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2张抗生素处方中,74张为不合理处方,占8.6%。74张不合理处方中,头孢菌素类41例(55.4%),喹诺酮类22例(29.7%),大环内酯类11例(14.9%);口服用药53例(71.6%),静脉注射16例(21.6%),肌肉注射5例(6.8%)。不合理用药类型以重复用药最多,共25例,占33.8%,其次为用药剂量过大、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剂量不足、给药方式不当、药理拮抗以及3种抗生素联用。结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有针对性的干预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滕斌  王泰蓉 《上海医药》2016,(20):45-47
目的:评价家庭医生对社区高脂血症患者开展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206例作为对象,按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分为签约组104例和非签约组102例,比较不同组别高脂血症管理情况。结果:通过家庭医生的健康管理,对签约组与非签约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患者参与运动人数较非签约组增加(P<0.05),两组他汀类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度下的管理模式可以将慢性疾病的管理关口前移,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