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行重复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初次行McDonald’s宫颈环扎术后再次出现宫口扩张的36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重复宫颈环扎术治疗。根据患者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15例)和>2cm(21例)分为两组。统计所有患者的妊娠及分娩结局,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妊娠结局。结果: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患者的重复环扎后孕周延长、从诊断到分娩孕周延长、分娩孕周长于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存活率均高于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初产妇、顺娩次数、>14周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宫颈环扎后宫口再次扩张≤2cm行重复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改善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官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6例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环扎组23人和非环扎组13人,环扎组行宫颈环扎术,非环扎组给予常规宫缩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环扎组流产3例,早产8例,足月分娩12例,而非环扎组流产1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0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官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6例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环扎组23人和非环扎组13人,环扎组行宫颈环扎术,非环扎组给予常规宫缩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环扎组流产3例,早产8例,足月分娩12例,而非环扎组流产1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0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6例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环扎组23人和非环扎组13人,环扎组行宫颈环扎术,非环扎组给予常规宫缩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环扎组流产3例,早产8例,足月分娩12例,而非环扎组流产1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0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琪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53-3254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2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宫颈环扎术中有12例妊娠足月(其中4例行剖宫产,术中予拆除缝线,8例孕37~38周拆除缝线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8例孕34周后临产分娩,3例因孕22~ 24周胎膜早破或缝线切割宫颈,保胎失败流产.流产率为12%(3/25),早产率为52%(13/25),新生儿存活率为84.0% (21/25).预防性宫颈环扎在孕28周后与孕34周后的分娩率分别为100.0%及8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及P=0.016).但对于孕37周后分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新生儿存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宫颈环扎术可延长孕周,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卫华  赵明  陈瑶  刘华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58-2659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矫治孕期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环扎术的优点。方法:对确诊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于孕13~18^ 2周期间在无麻醉状态下宫颈环扎术,手术除缝针穿行处,无其它任何副损伤,术前术后常规保胎至无流产征兆,一般不需用抗生素。结果:44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宫颈环扎成功100%,完成随访39例,获得正常新生儿38例,早产儿1例。结论:无麻醉状态下宫颈环扎术是矫治孕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利托君防治早产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利托君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利托君治疗。观察记录32周、34周后、37周分娩率及保胎天数,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联合利托君治疗,可明显延长保胎天数上(P<0.05),32周分娩率分别明显差异性(P>0.05),增加34周、37周分娩率,两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联合利托君可以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能力,可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新生儿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联合利托君治疗早产患者,二者相互作用,可明显延长孕龄,有效降低早产的发生,可以提高新生儿生存能力、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与间苯三酚联用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2009年起对确诊为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15例实施宫颈环扎术,同时在术中、术后与间苯三酚联合使用进行保胎治疗,对妊娠结局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分娩孕周≥37周的有8例(53.33%),28~33周4例(26.67%),均顺产,流产3例(20%)。早产儿及足月儿均存活,总有效率达到80%。结论宫颈环扎术与间苯三酚联用治疗宫颈功能不全能够有效延长孕周,以减少发生晚期流产、早产的机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出生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择期孕期宫颈环扎术成功因素。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宫颈功能不全的孕妇,在卧床休息及保胎治疗的基础上于妊娠1216周行择期宫颈环扎术。结果 4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环扎前宫颈长度>15 mm、<20 mm患者成功率86.4%,环扎前长度≤15 mm患者成功率44.4%,成功组术后继发阴道炎比例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妊娠期宫颈环扎术后能使妊娠结局显著改善,宫颈长度及宫颈环扎术后继发阴道炎是影响环扎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宫颈长度≤15 mm及易患阴道炎患者可选择孕前腹腔镜或经阴道子宫峡部环扎术。加强感染监控可能提高宫颈环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给予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病例49例,根据其治疗术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预防组(n=24)及治疗组(n=25),其中预防组给予预防性宫颈环扎术,而治疗组给予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环扎成功率、手术一般情况、娩出胎儿情况和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预防组环扎成功率高于治疗组(95.83%vs 68.00%)(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预防组手术时间短于治疗组,分娩时机、术后延长妊娠时间长于治疗组(P 0.05);预防组足月生产率、胎儿体重和Apgar评分高于治疗组(P 0.05);预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组(37.50%vs 72.00%)(P 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成功率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妊娠情况,优化胎儿娩出后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60例孕妇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36例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孕妇手术36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28例,早产4例,流产4例,胎儿成活32例,与非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宫颈扩张的孕产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对分娩结局及胎儿存活率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宫颈扩张产妇12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使用宫缩抑制药物进行保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及胎儿阿氏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联合紧急宫颈环扎术手术B组患者足月生产人数显著多于保守治疗A组,分娩时未到足月患者人数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术后自然分娩人数51例,胎儿阿氏评分(8.6±0.41)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A组32例,(6.3±0.40)分(P<0.05)。结论对由于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宫颈扩张的产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够可显著减少宫缩次数,延长胎龄,帮助胎儿在母体内进行更好的生长发育;对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32)行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乙组(n=28)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10 d、20 d、30 d、90 d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61&#177;0.70)分、(3.71&#177;0.57)分、(3.30&#177;0.65)分、(4.44&#177;1.04)分,乙组分别为(5.88&#177;1.47)分、(5.61&#177;1.35)分、(4.83&#177;0.86)分、(5.50&#177;0.8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1.06、1.30、7.51,均P<0.01)。结论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分析27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CIN2/3级178例及宫颈癌94例,对比年龄、临床表现、症状、组织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CIN2/3级年龄峰值为30~50岁,有阴道出血表现者71例(39.9%)宫颈癌的年龄峰值后移至40岁以上,有阴道出血表现者68例(72.3%)。CIN患者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完全诊断一致者122例(68.5%),遗漏15例(8.4%)宫颈浸润癌。125例CIN2/3行宫颈锥切术,CIN2和CIN3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6.45%(2/31)和24.47%(23/94),18例宫颈锥切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标本发现CIN残留3例。结论对宫颈癌患者的筛查应根据性生活情况提前到30岁以前,对阴道出血及宫颈糜烂患者要高度重视,阴道镜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但也存在一定漏诊率。宫颈锥切术可作为CIN2/3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官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行程控超薄细胞检测系统(TCT)检查5545例,对其中307例阳性和219例阴性但临床可疑宫颈病变共计526例进一步行阴道镜及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宫颈HPV感染、性活动开始年龄、性伴数、性生活防护、STD病史、年龄及流产次数(P<0.05).TCT和阴道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49.4%和83.8%;TCT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癌(CC)的漏诊率分别为63.63%、74.44%、100%,阴道镜对LSIL、HSIL.及CC的漏诊率分别为33.37%、12.22%、0.TCT、阴道镜、TCT联合阴道镜诊断GIN以上的灵敏度分别为61.2%、84.6%、94.5%,特异性分别为85.4%、88.2%、90.8%.结论 (1)女性CIN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人乳头腺病毒(HPV)感染、性行为以及各种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2)液基细胞学可用于宫颈病变的初筛,TCT检查联合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两者联合能满足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