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情况,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近年来使用过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患者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临床用药等进行分析.结果:①阿米卡星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纤维支气管镜下冲洗、结膜下注射给药为超说明书用药,目前无循证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②阿米卡星使用剂量有93.11%患者存在不足,有少部分存在溶媒用量不足、配置浓度过高等现象;③合并用药:未发现单独使用者;④统计数据中有3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尿量减少和血尿,排除其他因素后考虑为阿米卡星引起的肾毒性,发生率为2.81%,且主要发生在老年伴基础疾病多者.结论:医院应做好阿米卡星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如何减轻阿米卡星的肾毒性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阿米卡星肾毒性发生机制是否存在基因等方面因素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阿米卡星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堂玲  伍春蓉  刘耀 《医药导报》1999,18(4):285-285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增多,现综述如下:1 肾毒性阿米卡星在体内80%~90%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部分重吸收,对肾组织有强亲和力,其在肾皮质浓度较血浆浓度高100倍。引起的肾损害有:尿酶升高、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尿中颗粒管型、肾小管蛋白尿等。史静,陈新[1]报道1例患者用常规剂量的阿米卡星致肾性尿崩症,考虑为阿米卡星毒性作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抑制了cAMP合成,使ADH无法发挥生理效应所致。一般认为,阿米卡星的肾毒性低于同类抗生素,且是一过性的,若采用每天1次用药15mg…  相似文献   

3.
他克莫司临床不良反应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他克莫司的不良反应与防治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及结论:他克莫司作为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其治疗指数很窄、个体差异较大,故临床不良反应也较明显,其中最主要的是肾毒性和神经毒性。所以临床在使用他克莫司时应密切监测其血药浓度、血清肌酐、尿量及肝功能等指标,然后根据患者相关指标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安全化治疗方案,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氮质废物潴留和尿量减少的综合征[1].可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种类型,临床主要变现为血肌酐、尿素氮增高,电解质、水、酸碱平衡代谢紊乱,常伴有尿量明显减少.由于病情急、危重、发展快,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闫成  苏彦雷  刘倩 《抗感染药学》2021,18(6):889-891
目的:分析阿米卡星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1例89岁男性患者,因"间断气短5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半月"入院,住院期间因肺部感染使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后尿量逐日减少,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被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结果:停用硫酸阿米卡星,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其效果甚微,肾功能逐渐恶化,致患者死亡.结论:本例阿米卡星致肾功能衰竭患者,不同于以往可逆性的肾损害,临床应高度重视,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模型.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sA(25 mg/(kg·d))组,每组6只,用药4周后观察其尿量、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组大鼠血肌酐升高,病理上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空泡变性、肾间质纤维化、钙化.结论 CsA25 mg/(kg·d)用药4周后可建立大鼠慢性肾毒性模型.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对大鼠环孢素肾毒性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慎微  付艳红 《中国药师》2007,10(5):419-42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环孢素肾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以30 mg·kg~(-1)·d~(-1)的环孢素灌胃28 d,以姜黄素治疗和预防环孢素所致大鼠肾毒性损伤,观察体重,尿量,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变化,光镜观察肾脏病变以及测定肾脏血红素加氧酶(HO- 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使用环孢素的大鼠体重降低(P<0.05),尿量,血尿素氮,肌酐均上升(P<0.05);肾脏损伤性病变较典型;HO-1表达少而bFGF表达多(P<0.01)。姜黄素治疗后使其肾毒性大鼠的体重回升(P<0.05),尿量,血尿素氮和肌酐均回降(P<0.05);病理改变显著好转;HO-1表达回升而bFGF回降(P<0.01);且预防组疗效优于治疗组。结论:姜黄素可防治CsA环孢素所导致的肾毒性损伤,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其机制与HO-1和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鼠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sA(25 mg/(kg.d))组,每组6只,用药4周后观察其尿量、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组大鼠血肌酐升高,病理上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空泡变性、肾间质纤维化、钙化。结论CsA25 mg/(kg.d)用药4周后可建立大鼠慢性肾毒性模型。  相似文献   

9.
对龙胆泻肝丸所致肾毒性的特点、造成肾毒性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减小肾毒性不良反应的措施进行分析,为龙胆泻肝丸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汪华蓉 《中国医药》2013,(12):1790-1791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他汀类药物分布、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85例患者中60周岁以上患者有72例,占84.7%;7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于服用他汀类药物1个月内发生,占87.1%;单独用药25例,联合用药60例;他汀类药物用药中以辛伐他汀为主,共55例,占64.7%;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肌肉毒性54例、肝。肾毒性23例、胃肠道反应17例和神经系统症状15例。结论他汀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以肌肉毒性为主,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需慎重,密切关注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彦  田德蔷 《首都医药》2007,(20):45-46
综述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神经和心血管等系统的反应以及光、肝、肾和软骨毒性等;探讨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硫酸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是常用的高效、广谱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仅有注射剂在使用,鉴于其全身用药所产生的耳、肾毒性,我们研制了在局部使用的硫酸阿米卡星喷雾剂,应用于烧伤科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效果良好.现将硫酸阿米卡星喷雾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患者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后尿量增加,血肌酐、尿素氮有所下降,故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现将2008—2010年治疗的3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30例,年龄20~82岁,均符合《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讲座纪要》[1]中慢性肾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不良反应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不良反应从临床表现、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肌毒性是他汀类药物典型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结论只要措施得当,使用他汀类药物仍是相当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身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和静脉回输腹腔和静脉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32例,随机分为Ⅰ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组,Ⅱ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静脉组。观察治疗后2周及4周24h尿量、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不良反应及腹水减少百分比。结果治疗后2周,Ⅱ组患者24h尿量、血白蛋白、不良反应百分比较Ⅰ组患者显著增高,尿素氮较Ⅰ组患者显著下降(P<0.05);两组肌酐、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Ⅱ组患者血白蛋白较Ⅰ组患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和静脉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构效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对消化系统肠道反应、对中枢神性系统的不良反应、光毒性、肝、肾毒性、软骨毒性、皮肤不良反应、对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它不良影响益日受到关注。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直接与其活性和不良反应相关,主要与连接在喹诺酮母核上的特殊的取代基有关。胃肠反应是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江腊梅  彭亚玲 《中国药事》2012,26(11):1258-1260,1266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致低血磷性软骨病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阿德福韦酯提供参考。方法以"阿德福韦酯"、"肾毒性"、"低血磷"、"不良反应"等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2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文献,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阿德福韦酯致肾损害和低血磷文献9篇,涉及病例共16例。阿德福韦酯致低血磷性软骨症,临床表现肾毒性为蛋白尿、血尿、肾小管功能受损等;低血磷累及的系统器官为骨骼、软骨、关节等;多为用药1.3~4年后出现。结论慢性肝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正常用法用量下也会出现肾毒性和低血磷。低血磷性软骨症临床少见,易被误诊,希望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观察硫酸依替米星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择 6 2例年龄大于 6 0岁的老年感染性疾病病例 ,随机分成两组。硫酸依替米星组 ,单一用药 15例 ,联合用药 16例 ;阿米卡星组 ,单一用药 12例 ,联合用药 19例。记录用药前后血 GPT、BUN、Cr的变化及用药过程中的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硫酸依替米星组与阿米卡星组的血 GPT、BUN、Cr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P>0 .0 5 ) ,而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硫酸依替米星组明显低于阿米卡星组 ,分别为 3.2 3%和 16 .13%。结论 :硫酸依替米星是一个毒性较低 ,安全有效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用于老年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董宪法  邱季 《安徽医药》2005,9(2):159-160
自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合成后,国内外对这类药物进行了不断的研制与开发,现已发展至第四代.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此类药物先后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光毒性、心脏毒性、软骨毒性、肝肾毒性等.  相似文献   

20.
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肾综合征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院肌酐水平Ⅰ级40例、Ⅱ级20例,均完全随机平均分成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托拉塞米组加用托拉塞米20 mg/d静脉注射,呋塞米组加用呋塞米40 mg/d静脉注射.给药前后测定患者血钾、血钠、血钙、肌酐水平,记录24h尿量,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不同入院肌酐水平(Ⅰ级和Ⅱ级)患者托拉塞米组日平均尿量均明显高于呋塞米组[( 1685±49)rnl比(1442±38) ml,( 1042±32) ml比(968±38)ml,P<0.05].肌酐水平Ⅰ级患者托拉塞米组心功能好转率高于呋塞米组[75% (15/20)比65% (13/20)],且血钾较呋塞米组明显升高[(+0.03±0.01) mmol/L比(-0.01 ±0.01)mmol/L,P<0.05],托拉塞米组血肌酐波动范围明显较小(P<0.05).不同肌酐水平(Ⅰ级和Ⅱ级)2组水肿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水平Ⅱ级患者心功能好转率及血钾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拉塞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2/30),呋塞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心肾综合征患者,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及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塞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