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应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的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NSTEMI患者80例,随机分成替罗非班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7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7d内全因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出血情况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7d内全因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轻中度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无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NSTEMI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心绞痛患者经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给予药物组(n=54)药物治疗,介入组(n=54)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 ~24个月,记录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病死率,随访结束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12个月,药物组再发心绞痛24例( 24/54,44.4%),介入组再发心绞痛11例(24/54,20.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个月,药物组再发心绞痛19例( 19/52,36.5%),介入组再发心绞痛8例(8/52,15.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第12个月,介入组SAQ评分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永  房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3,(32):120-12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40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与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E与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治疗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合并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改善心动图指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做对照组,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经药物支架治疗1年后的预后。方法:共入选238例经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的患者,糖尿病组77例,非糖尿病组161例,均为冠脉弥漫长病变(病变长度大于20mm)。详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入院时血压,血脂(LDL-C),是否吸烟,心脏彩超的E值,A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脉病变长度、部位、平均支架数、支架管径、支架长度。通过电话、门诊随访记录1年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搭桥及心源性死亡。门诊复查心脏超声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速度E和舒张晚期速度A,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E/A作为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的临床基本资料除LDL-C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除糖尿病组1年后再发心绞痛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外(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1年后再发心肌梗死(P=0.732),冠脉搭桥手术(CABG)(P=0.400),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P=0.448),左心室的功能(P=0.23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EF值较1年前有明显的提高,糖尿病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2.74±11.70vs66.67±2.38;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5.13±9.52vs66.12±3.33;E/A比值也由1年前的〈1改善到〉1,糖尿病组治疗前为0.70±0.19/0.85±0.21,治疗后为0.85±0.14/0.72±0.09;非糖尿病组治疗前为0.68±0.19/0.83±0.18,治疗后为0.85±0.18/0.73±0.09。结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经介入治疗1年后,心肌梗死、CABG、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和左心室功能相当;而糖尿病组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经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1年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因再发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介入性血运重建分为介入治疗组(129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133例).随访1年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血运重建等;次要终点: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复发情况.观察心功能和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结果 随访1年,2组患者共成功随访245例,其中介入治疗组124例、药物治疗组121例.1年后MACE发生率: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分别为9.7% (12/124)、23.1%(2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为14.5%(18/124)和27.3% (33/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0.5 (13/124)和21.5% (2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11)%,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58±8)%](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中期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PCI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行PCI术,治疗组应用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对照组患者LVEDd水平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患者LVEF水平低于治疗组,P<0.05;介入治疗前,两组CK-MB、hs-c Tn T水平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K-MB、hs-c Tn 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P均<0.05;介入治疗后,对照组再发AMI、急性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死亡等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P均<0.05。结论 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对照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在介入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和全因性死亡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内膜过度增生等相关,糖尿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广泛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管弥漫病变相关。积极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够减少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淑兰  孙彦琴 《中国医药》2006,1(6):328-329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24h内空腹血糖水平把2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4.69±0.68)mmol/L]、应激性高血糖组[(7.17±1.08)mmol/L]、糖尿病组[(10.81±4.20)mmol/L],分别对3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间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心力衰竭发生率由14.9%上升至46.7%(P<0.01);猝死发生率由1.9%上升至22.7%(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由6.9%上升至33.3%(P<0.01);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3组分别为28.7%、32.1%、33.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愈高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发生率愈高,对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舒吉原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52例,对照组53例.结果 两组心绞痛改善的发生率比较(P=0.75).两组用药后心功能改善的发生率比较(P<0.05).总体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改善心绞痛症状均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心功能方面异舒吉原液优于稀释液,二组出现副作用比较无差异,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择期介入治疗与强化药物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并提取资料,将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与强化药物治疗组,运用RevMan4.2.9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累计样本量4278例,其中介入治疗组2140例,强化药物治疗组2138例。Meta分析结果:两组全因病死率(OR=0.94,95%CI:0.75~1.18,P>0.05)、血管再重建治疗发生率(OR=0.74,95%CI:0.51~1.06,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OR=1.04,95%CI:0.69~1.59,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强化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并不能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全因病死率、血管再重建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甘油三脂(TG)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时,必须要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272例,分为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和早期介入治疗组。随访患者1~24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和再次介入治疗率或血管搭桥术,以及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住院率方面同药物保守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延迟介入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的远期观察。方法随访99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进行了延迟介入或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介入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者进入对照组。99例患者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58例。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复发率、心功能不全加重发生率(31.7%和4.8%)均低于对照组(58.6%和55.2%)(P<0.05)。在总病死率、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和心脏死亡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远期预后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贾国力  邢程  周倩  高杰 《江苏医药》2015,(2):208-210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初发AMI患者186例分为有IP史(A组,106例)和无IP史(B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瑞替普酶(18mg×2次)静脉注射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峰值及冠状动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近期病死率。结果 A组CK-MB和cTnT峰值较B组低(P<0.05),溶栓再通率及4周时LVEF较B组高(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较B组低(P<0.05)。A组近期死亡率较B组低(P<0.05)。结论在有IP史的AMI患者,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优于无IP史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患者,分成介入治疗组、保守治疗组,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房颤的转复率。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心功能Ⅲ、Ⅳ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而LVEF则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并且早期接受介入治疗患者获益的程度高于保守治疗组,介入治疗组的死亡率与房颤转复的失败率较保守治疗组明显下降,而溶栓治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患者,早期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降低死亡率,增加转复率的成功,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达格列净与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我院心血管中心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心力衰竭住院(包括首次和再次住院)、因心力衰竭急诊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不良事件停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红细胞压积、N-端脑利钠肽前体、体重、收缩压等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恶化、心力衰竭住院(首次和再次住院)、因心力衰竭急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停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的时空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PCI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1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溶栓组与PCI组。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48 h、第5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的血浆BNP浓度。3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内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意外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4分析BNP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PCI治疗对BNP浓度的影响。结果 1常规治疗组血浆BNP浓度于入院后第5天、第7天达到峰值,而溶栓组峰值不显著,PCI组无明显峰值。2 PCI组患者血浆BNP浓度于入院后第5天和第7天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与溶栓组(P<0.05)。3入院后第5天及第7天BNP浓度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P1=0.003,P7=0.005)及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P1=0.001,P7=0.006)的发生明显相关。4 PCI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较常规治疗组、溶栓组显著下降。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且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2 PCI治疗能显著降低BNP浓度,明显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药物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及北京友谊医院行心脏冠脉造影临界病变(50%70%)患者142例行FFR检测,选取FFR>0.80患者78例,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FFR≤0.80患者64例行PCI治疗,随访时间>2年。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及再发心绞痛、再次心因性住院、出血。结果 FF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7%,心绞痛发生率为16.7%,无事件生存率高达91.13%;PCI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心绞痛发生率为12.5%,无事件生存率达87.5%,强化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强化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略高于PCI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3)。结论验证了FFR>0.80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行药物强化治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3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典型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肺部感染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化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20.
王寅  蒋利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30-33,36
目的观察比较依诺肝素和达肝素用于非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6例NSTE-ACS住院患者,随机接受依诺肝素(n=204)或达肝素(n=202)治疗,治疗后第3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短期心功能改善、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和死亡)发生率及临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短期心功能改善及心脏事件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组轻度出血事件少于达肝素组(P<0.01),严重出血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介入治疗的NSTE-ACS患者,依诺肝素与达肝素短期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