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症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丹东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护理研究,每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接受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12.12%(4/33),而对照组则达到了27.27%(9/33),组间形成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治未病思想进行干预,连续观察1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胆固醇、血脂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显效率为73.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83%(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77%和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胆固醇、血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1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T2DM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展开中医治未病治疗。对比并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在胆固醇、血糖及血脂方面,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等指标的改善程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6.5%,与对照组的22.2%相比发生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T2DM患者展开治疗,可使其血糖、血脂等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2%,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所有患者的ALT、AST与TBIL指标均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要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可改善HBV-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41例无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自愿者作为观察组,开展中医治未病治疗干预.选取同期41例高危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不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对比2年后两组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发病率.结果:随访2年,观察组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发病率为4.88%,对照组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发病率为21.95%,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干预疗法,临床效果明显,可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针对高危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发病人群,及时开展中医预防疗法,做到辨证施治,能够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提供常规健康管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前,两组患者FPG及2hPG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后FPG及2hPG值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后观察组FPG及2hPG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较对照组的19.05%而言低(P0.05),观察组糖尿病转化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结论: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FPG及2hPG的值,减少并发症发生,糖尿病转化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尿酸血症中医治未病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药理作用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40例,按编号单双号进行分组,两组各7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未病干预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其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患者中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医治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为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口腔正畸患者80例,从中任意挑选40例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医治为研究组,余下40例患者采取非种植体支抗医治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的磨牙前移和上中切压凸距差好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结论在口腔正畸中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医治,能够取得可观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病历非干预组81份(2018年1-6月)及干预组83份(2018年7-12月),比较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对疾病认知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用药依从性评分为(6.74±1.13)分和(3.25±1.56)分(P<0.05);干预组视物模糊、骨质疏松、糖尿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1%、2.41%、0,均低于非干预组的12.35%、9.87%、4.94%(P<0.05);疾病认知方面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系统全面的药学服务,能降低肾病综合征患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师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采取中药治疗的130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65例)和对照组(n=6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予以中药师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施以中药师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3/6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5%(9/65),两组比较,P <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为3.08%(2/65),对照组不合理用药率为12.31%(8/65),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工作中施以中药师干预,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对提高药物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干预前某院住院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病历(2015年4-12月)及临床药师干预后住院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病历(2016年4-12月)各160份,调查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及无适应证用药、遴选药物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适宜、用药重复等情况。结果:干预后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干预前,但统计学无差异;干预后无适应证用药、遴选药物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适宜比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用药重复比例有所下降,但统计学无差异。结论:临床药师经过干预临床用药,可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的干预对门诊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外科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以2007年(干预前)的232例作为非干预组,2009年(干预后)的243例作为干预组,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非干预组为86.64%,干预组为58.02%(P〈0.01);干预组较非干预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降低61.1元,降低了62.03%(P〈0.0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3.36%降至干预后的2.88%(P〈0.01);术前30min用药率由干预前的7.76%上升至干预后的54.73%;切口感染率两组没有明显区别;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h的由干预前的27.59%降至干预后的5.35%(P〈0.01);品种选择不当率由干预前的22.84%降至干预后3.29%(P〈0.01)。结论通过药师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和干预,可明显改善门诊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综合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1~6月295例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非干预组,2012年1~6月369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干预组,对比2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用时间及费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首次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至干预后的44.17%,联合用药率干预前为9.15%干预后下降至0。在药物的选择上,头孢唑林出现的频次明显升高。在首次给药时机上,术前0.5~2 h给药例数所占比例显著增多,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提高放疗期间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按照人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对照组不给予相关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放疗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40例患者出现急性皮肤反应(0~2级)38例,消化道反应5例,骨髓抑制(3级)4例,口腔黏膜急性反应2例;对照组40例患者出现急性皮肤反应(0~3级)40例,消化道反应11例,骨髓抑制(3级)8例,口腔黏膜急性反应6例。干预组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实施相关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六味地黄丸对肾阴虚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临床症状及雌激素、血脂、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PCI术后肾阴虚型绝经后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标准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中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血脂水平及血脂达标率,雌激素水平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腰膝酸软、烦热和盗汗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TC及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治疗组LDL-C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治疗组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显著降低绝经后女性LDL-C和hs-CRP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是通过雌激素-脂质代谢-炎症反应轴提高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SHTL)围术期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治疗对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与。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行SHTL治疗患者104例临床资料,按干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52例与非干预组52例;非干预组为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在非干预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治疗术后的临床指标的康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值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康复时间早于非干预组(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值高于非干预组(P<0.05),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值低于非干预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也低非干预组(P<0.05)。结论:对SHTL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避免了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了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泡洗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4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单纯外用自制中药治疗,联合组用中药泡洗联合紫外线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治疗4周、8周后分别判定疗效.治疗前后及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中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53.13%,联合组有效率为71.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68.75%;联合组有效率为90.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均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泡洗联合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GC)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门诊药师的药学干预能否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8年1月-3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需长期口服GC的患者共242名,通过人口学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为干预组患者提供持续药学服务并每月随访一次,至患者停用或连续随访6个月,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结果分析。结果:242例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GC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的平均值为(5.28±1.79),其中115例患者(47.52%)依从性较好(6.92±0.76),127例患者(52.48%)依从性较差(3.80±0.98)。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病程、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药物与疾病知识知晓水平(P<0.05)。非干预组纳入患者116例,干预组126例。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对疾病和药物的知晓水平较非干预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疾病控制情况也较非干预组高(P<0.05)。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皮质醇增多(P<0.01)和骨密度下降情况(P<0.05)有所改善,代谢型改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控制因素进行药学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增强其服药信念,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