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减重在肥胖相关性肾病(ORG)中的疗效,并比较联合治疗在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OB-GM)和肥胖相关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OB-FSGS)两种病理类型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经肾活检确诊为ORG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OB-GM组(12例)和OB-FSGS组(1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律治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治疗前以及随访结束后两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清清蛋白(Alb)、血肌酐(Scr)、尿酸(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空腹血糖(FBS)、三酯甘油(TG)、胆固醇(TC)的变化及差异。结果 与OB-GM组相比,治疗前OB-FSGS组患者的体质量、Scr、24 h UP、TC较高,eGFR、Alb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B-FSGS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的概率高于OB-G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FSGS组发生肾病综合征的概率为18.2%,而OB-GM组无肾病综合征发生。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0±5.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BMI、24 h UP、血脂、Scr、UA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虽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FSGS组Al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FSGS治疗前及随访结束后24 h UP、血浆Alb、UA、TC差值高于OB-G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重联合厄贝沙坦等药物治疗对于ORG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案对于降低OB-FSGS患者蛋白尿、UA和TC,提升血浆Alb疗效较OB-GM更佳。  相似文献   

2.
陈虹  包婷  吴永贵 《安徽医药》2018,39(4):412-414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高尿酸血症患者尿蛋白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为IgAN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水平正常患者(正常尿酸组)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尿素氮水平高于正常尿酸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正常尿酸组。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肌酐、总蛋白/肌酐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总蛋白(U-TP)、转铁蛋白(TRF)、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清蛋白(Alb)、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UCr)、胱抑素C(CYC)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与正常尿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白蛋白/肌酐、总蛋白/肌酐、U-TP、TRF、RBP、NAG、Alb、IgG、α1-MG及β2-MG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尿酸与正常尿酸的IgAN患者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海昆肾喜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慢性肾病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海昆肾喜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葵胶囊,5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Upro)、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值(eGFR)、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92.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Upro、IL-6、hs-CRP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eGFR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海昆肾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机体炎性状态,疗效安全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氯沙坦钾治疗,50 mg/次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前3 d剂量为50 mg/次,1次/d,之后减量至2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蛋白尿定量、尿足细胞数及其标志蛋白(PCX)。结果 治疗前,两组Scr、BUN、24 h蛋白尿定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Scr、BUN、24 h蛋白尿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足细胞数和PC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尿足细胞数和PC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氯沙坦钾治疗DN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泼尼松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尿Smad2和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就诊的IgA肾病患者共15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雷公藤多苷组51例、泼尼松组52例和联合组52例,其中雷公藤多苷组失访1例,泼尼松组因严重感染退出研究2例,联合组因严重感染退出研究2例。泼尼松组口服泼尼松片,雷公藤多苷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组同时服用2种药物,治疗期12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24 h尿蛋白、尿Smad2及TGF-β1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eGFR、BUN、SUA、Alb、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Alb、eGFR增加(P<0.05),与泼尼松组和雷公藤多苷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Alb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联合组BUN、SUA减小(P<0.05),雷公藤多苷组和泼尼松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治疗前,3组患者尿Smad2及TGF-β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Smad2及TGF-β1均减小,与泼尼松组和雷公藤多苷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Smad2及TGF-β1表达显著减少(P<0.05)。雷公藤多苷组总有效率为66.00%,泼尼松组总有效率为62.0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00%(P<0.05)。雷公藤多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泼尼松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结论 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能降低IgA肾病患者尿Smad2及TGF-β1的表达,改善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2月济南市机关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尿毒清颗粒1包/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d,静滴时间3 h以上。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cr、H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治疗后治疗组BUN、Scr、Ccr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reg、CD4+CD25+CD127-Tre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患者治疗后Th1、Th1/Th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h2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h1、Th1/Th2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Th1/Th2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肾病(DN)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第967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布司他组和别嘌醇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统一接受糖尿病教育,均予以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严格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嘌呤糖尿病饮食等处理,适当运动,非布司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别嘌醇组给予别嘌醇片降尿酸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肌酐清除率(Ccr)、谷丙转氨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治疗24周后UA水平与CRP、IL-6、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无脱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各项生化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UA、FPG、HbA1c、TC、TG、LDL-C、BUN、Cr、UACR、CRP、IL-6、ET-1均较治疗前均下降,Ccr、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后24周UA、BUN、Cr、UACR、Ccr、CRP、IL-6、ET-1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值,与别嘌醇组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与CRP、IL-6、ET-1呈正相关(r=0.839、0.838、0.836,P<0.05)。结论 小剂量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抑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效果显著,对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反应均有较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联合注射用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三二〇一医院进行治疗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环磷酰胺,0.5~1.0 g/(m2·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百令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Upro、血Scr和BUN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SLE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7%、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注射用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2):2418-2421
目的 探究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常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将患儿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环孢素软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实验组接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IgA、IgG、IgM、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IgM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BUN及Scr水平均显著降低,而Alb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岳艳玮  任建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40(12):1757-1760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单用或联用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60例老年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其中贝那普利组(20例)予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组(20例)予缬沙坦80 mg/d,联合组(20例)予贝那普利10 mg/d联合缬沙坦80 mg/d。比较3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血脂、常用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组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变化,MAP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组血肌酐(Scr)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血尿酸(UA)无明显变化,联合组UA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尿素氮(BUN)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组UAE、TGF-β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DN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用,对血压、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徐君君  曾彩芳 《药学研究》2021,40(3):206-207,210
目的对应用不同降尿酸药物的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析,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尿酸治疗方案,按使用的降尿酸药物不同,分成两组,非布司他组和别嘌醇组,分别分析患者的尿酸控制水平,对比分析两组的区别。结果非布司他组尿酸水平远低于别嘌醇组,成组t检验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布司他组的尿酸水平控制优于别嘌醇组。同时根据大量文献数据,在应用非布司他或其他降尿酸药物应密切监测患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肾移植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从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别嘌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布司他在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中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尿酸等指标,控制患者症状,同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四妙散方联合非布司他降低尿酸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作用,评估中药方联合非布司他降尿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治疗、年龄18~75岁、CKD 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降尿酸中药方联合半剂量非布司他(20 mg,qd),对照组单用非布司他(40 mg,qd)降尿酸治疗。分别检测治疗0、3、6个月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尿蛋白等指标,记录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降幅>10%、进行透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事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eGFR升高[(28.01±13.37)ml/(min·1.73 m2)vs(23.36±10.80)ml/(min·1.73 m2)]、血尿素氮下降[(12.52±4.58)mmol/L vs(14.62±4.99)mmol/L],血尿酸下降[(325.32±43.45)μmol/L vs(543.53±54.75)μmol/L],24 h尿蛋白下降[(1624.32±1153.00)mg/d vs(2156.01±1322.43)m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到达终点事件;对照组有3例患者到达终点事件,其中1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降尿酸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结论:降尿酸中药方联合半剂量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尿酸,提高eGFR,明显改善CKD 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明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醇;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氮素及血尿酸水平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8.57%;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肌酐、血尿氮素、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68.03±52.07)μmol/L、(13.29±3.46)μmol/L、(299.33±57.76)μmol/L,对照组分别为(299.87±55.48)μmol/L、(16.11±5.04)μmol/L、(425.86±67.23)μmol/L,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14%,对照组为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非布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对于临床指标有明显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临床价值。方法 82例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及别嘌醇组各41例,非布司他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非布司他40 mg,每天1次;别嘌醇组加别嘌醇0.1 g,每天2次,均口服。结果治疗前8周以后非布司他组血肌酐(141.22±18.34)μmol/L、尿素氮(11.96±1.80)mmol/L、尿酸(389.34±50.45)μmol/L均低于别嘌醇组的(159.28±20.35)μmol/L、(13.78±2.45)mmol/L、(450.27±60.22)μmol/L(t=3.03,3.45,3.27,P<0.05);非布司他组总有效95.12%高于别嘌醇组的78.05%(χ^2=5.14,P<0.05);非布司他组药物不良反应4.88%,低于别嘌醇组31.71%(χ^2=9.87,P<0.05)。结论对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患者口服非布司他治疗较口服别嘌醇治疗降尿酸效果更加显著性,对残余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46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科研组,各23例.常规组采用别嘌醇片治疗,科研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科研组血尿酸、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分别为(290.92±59.12)μmmol/L、(13.06±5.23)mmol/L、(269.12±52.42)μmmol/L,低于常规组的(520.81±60.14)μmmol/L、(15.81±5.73)mmol/L、(293.34±56.18)μ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常规组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盲法临床试验,评价中药清湿热解毒配方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120例证属湿毒热阻型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和观察。两组均予基础治疗(饮食、运动等),治疗组服用中药清湿热解毒配方颗粒,对照组服用安慰剂,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血清尿酸、血脂(TC、TG、LDL-C)、空腹血糖指标,评价本品的临床疗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心电图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4周后中医症候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25%(P<0.001);治疗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LDL-C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用中药清湿热解毒配方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并能明显改善湿毒热阻型高尿酸血症的中医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降尿酸组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等一般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0.5 g/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剂量为15 mg/次,每日1次。两组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浓度经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可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片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潍坊市中医院肾内科的60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蛋白、低嘌呤饮食,并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100 mg,3次/d;治疗组口服非布司他片4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10、12周检查生化指标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A、Scr、BUN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ALB、TG、TC、HDL-C、LDL-C、WBC、HB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布司他片较别嘌醇片更能有效地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的SUA水平,起效快,效果肯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消肿定痛合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0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参照组使用50 ml大剂量消肿定痛合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研究组使用25 ml小剂量消肿定痛合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尿酸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水平、TNF-α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采用消肿定痛合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大剂量与小剂量用药治疗效果相同,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但小剂量用药可有效降低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