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呈报的236例ADR报告。结果:236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例数高于女性;年龄以20~29岁、30~39岁居多;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和粉针剂为主;抗微生物药品引起的ADR最多;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工作,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3年收集上报的81例抗菌药物 ADR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ADR 81例,喹诺酮类引起 ADR 最多(46,9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起 ADR 最常见(91,3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69,14%)。结论抗菌药物 ADR 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给药频次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 ADR 报告与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并上报的62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3例ADR报告中,40~50岁者ADR构成比最高,占31.14%;以抗肿瘤药居多,占52.4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d163.56%;我院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综合考量患者身体状况,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4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43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另q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7例ADR报告中,50~60岁者ADR比例最高,占38.90%;以抗肿瘤药居多,占55.15%;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5.2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的55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例ADR报告中,药物以X线造影剂和诊断药物居多(占52.38%)。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76.36%)。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49.09%)。结论医院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特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113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出现ADR居多,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为主,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充分认识到ADR监测的重要性,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尤君芬 《中国药业》2009,18(12):72-7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5.07%),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多(占31.8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7.54%)。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汕头市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因素、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舍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汕头市2006—2009年2203例抗菌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共涉及17类药物,其中单用的1913例,联用的290例,引起ADR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876例(39.76%),其次为喹诺酮类410例(18.61%)、青霉素类317例(14.39%);单种药品引起ADR最多的是头孢曲松,其次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共1560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42.42%,其中以青年和中年的患者居多。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抗菌药ADR的发生多与年龄、给药方式、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等因素有关。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上报的21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致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上报人职业、既往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以医生呈报的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71.43%;抗生素引起的ADR占61.90%;给药方式以静滴为主,占90.48%;所涉及的患者以住院病人居多,占61.90%。结论:控制注射途径给药,密切注视中草药注射液应用,都是今后ADR监测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晓娟 《海峡药学》2008,20(2):90-92
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所用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涉及7大类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多,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多。  相似文献   

11.
杜江  旷石 《中国执业药师》2013,(10):11-13,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年上报的773份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ADR/ADE涉及的药品以抗精神病药为主;发生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为突出;发生ADR/ADE后的处理结果以好转和痊愈居多。结论:加强ADR/ADE监测工作是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至2013年发生的阿司匹林ADR报告49份,利用Excel软件统计并分析。结果阿司匹林致ADR以7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48.98%);以严重的ADR为主;多有长期用药史;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联合用药主要为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用;ADR经治疗后均好转;ADR来源主要为医生上报。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阿司匹林引起的ADR,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等严重ADR,以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3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方法:对本市某医院呈报的2006年度381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剂型及给药途径、用药品种密切相关。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较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引起ADR的品种以抗茼药为主,其次为中药制剂,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多由静脉滴注引起。结论:应重视ADR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某院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上报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某院2018—2020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315例ADR,对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如患者年龄、药品品种等进行分析。结果:315例ADR报告中,“一般”的居多,有274例;男性患者134例(42.54%);女性患者181例(57.46%);以60岁以上人群居多(60.64%);发生ADR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居首位(33.61%);以静脉滴注(88.98%)给药途径为主;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多是皮肤及附件系统(34.55%)。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另外医院应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75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各种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其特点,以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的我院门诊、住院患者ADR监测报告75例,对药物种类、抗茵药类别、涉及的系统/器官、给药途径及年龄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5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18.67%(14例);静滴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总例数的82.67%(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5.33%(3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9.33%(37例)。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结合ADR发生的特点,注重合理用药,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各种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其特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对桐乡市中医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上报的10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1例ADR中31~60岁之间的患者较多;静滴给药方式及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使用中注意给药方式的选择、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把ADR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雪  蔡林  蒋帆  龚敏  石姗平  徐伟佳  张应辉 《中国药师》2012,15(9):1315-13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菌药居多,占40.76%;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占72.6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95%。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中国药业》2009,18(2):52-53
目的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1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61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多(46.67%),其次是中药制剂(17.5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我院各科室呈报的92例ADR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类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92例ADR报告中,男39例,女53例,男女比例1∶1.36,65岁以上62例(67.4%);静脉给药引发85例(92.4%);引起ADR常见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居多。结论加强药品规范化使用,及时准确上报ADR,药师分析评价ADR信息后回馈临床,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统计并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方法:依据JCI标准,分别从患儿的性别、年龄、民族、给药途径、药品分类、高警示药物、中药制剂、治愈及转归、发生时间、合并用药、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发生的106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106例不良反应中,男女比例为1.16∶1;学龄前儿童ADR发生率最高(37.74%);患儿发生ADR中少数民族7例(6.60%),其中彝族占比最多(2.83%);静脉滴注是引起ADR最高发生率的给药途径(90.57%);使用抗生素导致的ADR最多(56.60%);高警示药物6例(5.66%);中药制剂17例(16.04%);用药30 min以内引起ADR发生50例(47.17%);合并用药后引起ADR发生有13例(12.26%);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为主(75.47%)。治愈83例(78.30%),好转22例(20.75%)。结论:结合JCI标准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