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的治疗阶段使用羟苯磺酸钙联合GLP-1类似物的临床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某院眼科收治的双眼非增殖性Ⅱ期、Ⅰ期轻度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名使用平均随机的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羟苯磺酸钙50 mg联合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 mg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前对2组患者的眼底照相情况、外周血C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测量,在治疗6个月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后对患者眼底照相情况、外周血C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在6个月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要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外周血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要低于对照组。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GLP-1类似物的方法能够有效遏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HMB1)的临床表达水平和相关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计40例,其中12例患者为单一糖尿病未出现合并视网膜病变(DR0),13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及15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额外选取10例正常人,对患者及正常人体内血清HMGB1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分析血脂、HB、血糖与各组HMGB1联系。结果对比各组HMGB1水平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高于正常人水平,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单一糖尿病未出现合并视网膜病变组比较,HMGB1水平呈明显升高状态,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与HbAcl呈现正相关(r=0.722,P<0.01)。与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MGB1水平为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性变化的主导因素,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其升高。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P与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CRP、血脂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26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RP、TG、TC、LDL-C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血HDL-C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且CRP、TG、TC、LDL-C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CRP,脂质紊乱作为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ES、TSP水平与眼底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某院收治的无眼底病变糖尿病患者4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40例作为参照对象。结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VEGF水平高于无眼底病变糖尿病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参照组(P0.05),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ES水平低于无眼底病变糖尿病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参照组(P0.05),各组TSP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眼底病变呈正相关(r=0.456,P0.05),与ES、TSP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r=0.122,r=0.212,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VEGF、ES、TSP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会通过调节VEGF水平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6,(7):513-5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方法:将118例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A组,54例)、不伴视网膜病变组(B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C组,60例)。检测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A组、B组血清TSP-1水平均高于C组(P<0.01),且A组水平高于B组(P<0.01)。A组与B组血清hs C-RP水平均高于C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TSP-1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hs C-RP呈正相关(P<0.01),与空腹胰岛素(FINS)呈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PG,FINS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TSP-1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TSP-1,hs C-RP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检测两者水平对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合并酮症酸中毒(DKA)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点.方法 测量27例初诊合并DKA的2型糖尿病及30例初诊未合并DKA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FBG、空腹C肽、GHbA1C、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未合并DKA组比较,DKA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较低(P<0.05),GHbA1C水平较高(P<0.05),FBG水平及感染发生率亦较高(P<0.01).两组所有患者总体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分别为12.3%和42.1%.结论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460 C/T和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Met72Thr T/C基因多态性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高分辨率溶解(HRM)曲线法分析77例健康对照人群和160例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包括6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和92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基因型,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PEDF Met72Thr T/C基因多态性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相关性。(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VEGF-460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P<0.05)。(3)等位基因C携带的基因型的PDR发病率是TT基因型的2.39倍。(4)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以及病程是2型糖尿病发生PDR的危险因素。(5)VEGF-460C/T和PEDF Met72Thr T/C两者基因多态性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PDR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PDR的易感基因。VEGF和PEDF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宅权  纪宏改  王佳 《安徽医药》2014,(7):1303-130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DR的临床治疗与预测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0月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C组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血清生化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三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收缩压(SBP)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C肽(SCP)水平三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CP进行组间分析表明,B组SCP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CP水平低于A组,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患者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与DR存在正相关性(P〈0.05),SCP与DR的发生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是DR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肽的水平,能有效预防及预测DR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C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T2DM患者150例分为有DR(A组,56例)和无DR(B组,94例)两组,比较两组空腹C肽、餐后2-hC肽,并对DR的危险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空腹C肽和餐后2-h C肽均低于B组(P<0.05或P<0.01)。餐后2-h C肽是DR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合并DR的T2DM患者餐后2-h C肽降低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C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150例分为有DR(A组,56例)和无DR(B组,94例)两组,比较两组空腹C肽、餐后2-hC肽,并对DR的危险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空腹C肽和餐后2-h C肽均低于B组(P<0.05或P<0.01).餐后2-h C肽是DR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DR的T2DM患者餐后2-h C肽降低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与血清C肽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对照组为105例非糖尿病正常人群.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及左股骨颈骨密度;ELISA法检测骨钙素(BGP)及1型胶原胶联蛋白羧基肽(CTX-I);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结果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腰椎、左侧股骨颈BMD、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骨代谢指标方面,2型糖尿病组CTX-1水平高于对照组,BG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血清BGP水平与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TX-1水平与空腹及餐后2 hC肽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与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2(PON2)基因A148G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1)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探查PON2基因A148G多态性在正常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中的基因分布频率;(2)放免法检测血清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C肽(C—P)水平。结果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X^2=3.98 P<0.05,X^2=4.49 P<0.05)和正常对照组(X^2=8.44 P<0.01,X^2=8.66 P<0.01);(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为GG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浓度明显高于基因型为GA和AA的糖尿病患者(F=3.94 P<0.05,F=5.17 P<0.05),而正常对照组各基因型间空腹血糖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非参数检验表明PON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Z=0.574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ON2基因型(相对危险度为3.5471 P<0.001,模型总判对率90.31%)和空腹血糖浓度(相对危险度为4.0143 P<0.001,模型总判对率89.74%)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结论 PON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易感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较高的空腹血糖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清瘦素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用国产及进口试剂分别检测35例健康体检人员及105例各类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血糖浓度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分析瘦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无视网膜病变(NO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6.23±1.73μg/L,7.63±2.36μg/L,10.96±1.23μg/L和18.3±2.41μg/L,经协方差分析排除体重指数的影响,PDR组血清瘦素浓度明显高于NPDR组(P<0.05)、NODR组(P<0.05)及对照组(P<0.05);NPDR组血清瘦素浓度高于NODR组(P<0.05)及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浓度升高,且增高的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RBP 4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与IR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3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者(NDR)30例,正常体检者(NC)30例设为对照。观察各组空腹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 4)水平并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DR组血清RBP 4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5),NDR组血清RBP 4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②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 4与体重指数(BM I)、空腹血糖(FPG)、HOMA-IR呈正相关,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胰岛β功能指数(HOMA-β)呈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OMA-β与BM I为影响血清RBP 4最显著因素,常数项为零。结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RBP 4水平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者显著升高;血清RBP 4水平升高除通过IR参与T 2DM的发生外,还可能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空腹血清胰岛素和C肽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2型糖尿病中糖代谢和胰岛B细胞功能。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肽和胰岛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浓度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和血糖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的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散瞳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作为分组金标准,在2型糖尿病患者群中测定93例存在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轻度非增殖性DR(NPDR),中重度NPDR和增殖性DR(PDR)组及138例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ET-1和ICAM-1水平。结果ET-1和ICAM-1水平在不同临床分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1与病程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ICAM-1与ET-1、NPDR、PDR相关。结论检测ICAM-1和ET-1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DR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为该检测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进餐2h后静脉血,检测空腹以及进餐2h状态下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进餐后2h血清C肽较对照组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清C肽以及进餐2h血清C肽呈正相关性。试验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进餐后2h血清C肽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清C肽以及进餐2h血清C肽呈负相关性。结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戴白的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患者病情程度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132例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组,其中骨量正常组50例,骨量减少组42例,骨质疏松组40例;另外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老年人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骨密度及血清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临床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组骨密度、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且骨质疏松组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血清钙、血磷、骨钙素(BGP)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Ⅰ型胶原胶联蛋白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钙、血磷、BGP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CTX-Ⅰ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密度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r=0.304,P=0.007);骨密度与25-羟基维生素D呈正相关(r=0.198,P=0.023);空腹C肽与25-羟基维生素D呈正相关(r=0.397,P=0.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相关,且与骨代谢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sE-选择素和sICAM-1的水平,研究sE-选择素和sICAM-1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正常对照组50例。空腹抽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sE-选择素和sICAM-1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统计学差异以及sE-选择素和sICAM-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A组)和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组)sE-选择素和sICAM-1与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A组)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中sE-选择素和sICAM-1呈正相关(r=0.836,P<0.001)。结论 sE-选择素和sICAM-1的测定或许有助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3组:无视网膜病变组(A组),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B组),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C组)。测量所有患者身高、体质量、血脂、血压,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有关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影响。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的进展,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增加,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