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在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理学院附属医院72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观察在超声检查中肝癌所发生的部位、门静脉内部回声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 肝癌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为30%,主干及左支是其好发部位,且在超声中回声的特点均为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声像,充满型癌栓可见不规则线状或星状血流信号,约占20%,其中癌栓所在支血流完全中断占80%.10例孤立型癌栓附着处彩色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血流束变细,其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超声检查敏感性较高.结论 超声在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与病理分型。方法分析12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资料,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检查方法为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依据癌栓侵犯门静脉主干、分支的范围及程度对其进行病理分型,依据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对癌栓的显示情况,以病理学分型为基础,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 120例患者临床病理学分型为五型、两个亚型:Ⅰ0型10例;Ⅰ型14例;Ⅱ型50例;Ⅱa型31例;Ⅱb型19例;Ⅲ型29例;Ⅳ型17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120例患者中10例肝癌未发现门静脉癌栓,110例影像学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将门静脉癌栓分为四型:其中Ⅰ型18例;Ⅱ型46例,Ⅲ型31例,Ⅳ型15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Ⅰ~Ⅳ型门静脉癌栓的阳性率为91.7%。120例门静脉癌栓病理组织类型:增殖型63例(52.5%);坏死型41例(34.2%)机化型16例(13.3%)。结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分型准确,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于TACE治疗5~7d后,在CT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结果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有效率72%(18/25)。肿瘤缩小率88%(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1、2、3年生存率76%(19/25)、40%(10/25)、24%(6/25)。结论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吴敏 《中国新医药》2004,3(7):84-8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26例中,共发生门静脉主干和/或门静脉左、右支内癌栓56个。26例门静脉主干均有栓塞。完全阻塞管腔28个,部分阻塞管腔28个。癌栓所处部位及近端门静脉管腔增宽。完全阻塞时,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不完全阻塞时,癌栓与管腔之间可见斑片状或线条状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加快。在阻塞门静脉的远端可见蓝色逆肝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不仅能了解门静脉癌栓的大小、部位、数目、拴塞程度及声学性质,还可以了解癌栓所致的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是目前无创性、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肝癌部位、大小、门静脉内部回声及周边情况,应用CDFI检测门静脉癌栓及其周围血流特点。结果肝癌弥漫型、结节型、巨块型中以前者伴发门静脉癌栓率最高;而门静脉癌栓好发部位依次为主干、左支、右支。门静脉癌栓二维超声表现为门静脉内径增宽,管腔内见局限性或弥漫性实体回声,部分或完全阻塞管腔,门静脉周围尚可出现海绵样变性;CDFI则表现为门静脉血流变细或中断。结论二维超声结合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简便可靠,是临床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63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17例(A组)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术后再加大网膜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其余46例(B组)行非手术治疗,包括射频治疗24例、无水酒精注射14例、介入治疗8例。结果 A组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2%、41.2%、23.5%,明显高于B组的45.7%、28.3%和0%(P<0.05)。结论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治疗能相对延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方便术后使用大网膜静脉插管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6例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门静脉主干或(和)第1级分支内癌栓进行HIFU治疗,观察治疗后癌栓支门静脉血流变化、癌栓回声和消减变化以及患者肝功能、腹水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16例门静脉内癌栓,癌栓呈低回声或等回声;治疗后,10例门静脉癌栓由低回声或等回声变为中等回声或强回声,癌栓消失,4例部分消失;2例未消失,经再次达到部分消失.患者肝功能、腹水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HIFU治疗门静脉癌栓安全、痛苦小、无创伤、有肯定的疗效,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治疗大多数门静脉癌栓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世界因癌症死亡的第三常见原因,也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手段的增强,肝癌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经门静脉系统肝内播散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肝癌患者预后仍较差.在晚期肝癌中,门静脉癌栓发生率高达90%,即使在小肝癌中,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也高达30%[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肝癌均在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基础上加门静脉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TACE加门静脉癌栓PEI后3年生存率为29.5%;治疗后门静脉癌栓总有效率为71.8%(56/78)。治疗前后患者肿瘤大小及血中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加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外科治疗及价值.方法 对48例HCC合并PVTT的患者行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清除术,术后予以辅助化疗.结果 癌栓全部取出,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9%、12.5%.结论 选择性地对HCC合并PVTT的患者行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清除术和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并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CDUS)与超声造影(CEUS)对不同类型肝癌及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DUS及CEUS对经临床证实的369例437个不同类型肝癌病灶及合并的PVTT进行血供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分析。结果①肝癌血供灌注呈多样性:肝动脉血供为主型占72.8%(318/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型占16.7%(73/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兼动静脉瘘型占8.2%(36/437),门静脉血供为主型占2.3%(10/437)。②PVTT血供灌注也呈多样性,即肝动脉血供型或双重血供型。③肝癌血供的CEUS初始强化形态与肿瘤血管分布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CEUS可明确判定肝癌及合并的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对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6层CT在门静脉系统血栓性疾病(P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确诊的门静脉系统血栓性疾病的CT的表现,包括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扫描。结果:28例患者中,均可见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径不同程度增宽,增强后均可见受累静脉内无对比剂充盈或呈条形低密度充盈缺损、"线样征"、"靶环征"等特征,间接征象包括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系膜水肿增厚、腹腔积液等。结论:根据CT三期扫描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可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门静脉系统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范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62-1663
门静脉癌栓(PVTT)多继发于原发性肝癌,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伴有PVTT,预后往往很差,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同时,PVTT也是引起患者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恶化、肝内广泛扩散及术后复发转移,进而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进行肝脏3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7s、60s、90s。结果 52例肝细胞癌中,发现18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占34.6%(18/52),其中,中央型6例,周围型12例。中央型6例均发现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内癌栓形成,周围型12例中,8例CT血管成像表现为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连续性中断,呈"截断"征,4例CT血管成像表现为门静脉分支与肝动脉分支伴行,呈"双轨"征。本组病例中,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检出率为34.6%,与文献报道偏低。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下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目前肝癌外科治疗的棘手问题。1982年~1990年我院对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实施了肝切除加癌栓清除术。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9~65岁。病程1.6~6个月。全组病例均有肝区稳痛伴体重减轻和乏力,3例肝肿大,全组皆无黄疸和腹水,肝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B型超声和/或CT检查均提示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4例)或右支(1例)癌栓,其中3例癌栓向门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有门脉癌栓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TACE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常规CT增强检查确定门脉癌栓情况,将其分为:无门脉癌栓、主干癌栓、左支癌栓、右支癌栓四组,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及各组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总体6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为:92%、67%、35%、22%.中位生存时间为19.16个月.无门静脉癌栓患者占65.00%(78/120)、左支癌栓患者占4.17%(5/120)例、右支癌栓患者占23.33%(28/120)及主干癌栓患者占7.50%(9/120)例,各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12、15、8个月,均大于半年.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生长特征、可能机制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方法分析98例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变化,观察癌栓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同期入院的106例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93.9%的癌栓以主瘤作为基部在肿瘤同侧门静脉内生长,6.1%的癌栓在肿瘤对侧门静脉内生长,癌栓以门静脉壁作为支架逆血流、离心式发展。大多数癌栓患者食管胃底静脉表现为轻度中度曲张,重度曲张均10%以下,与单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相吻合。结论门静脉癌栓生长具有离心、同侧发展的特征;癌栓形成可加重门静脉高压,但短期内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高宁梅  王黑豆 《河北医药》2013,(20):3072-3073
目的分析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造成肝功能异常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35例病例(病例来源于陕西省肿瘤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统计患者肝功能失代偿与患者TACE治疗次数、肝硬化情况、年龄、门静脉癌栓、肿瘤类型的关系。结果 1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之后出现较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有20例(14.81%),没有发现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有115例(85.19%);肝功能失代偿组和肝功能代偿组间的年龄比较(χ2=4.19,P<0.05),TACE治疗次数比较(χ2=5.54,P<0.05),肝硬化情况比较(χ2=6.78,P<0.05),肝癌类型的比较(χ2=4.43,P<0.05)均有显著差异;门静脉分支癌栓与肝功能异常无显著相关性(χ2=1.17,P>0.05),而与门静脉主干癌栓有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的患者发生肝功能障碍与年龄大、TACE治疗次数多、合并肝硬化基础、门静脉主干癌栓以及大体类型为巨块型肝癌相关,与门静脉分支癌栓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三维重建的价值.方法 分析18例MSCr显示肝细胞癌(HCC)侵犯门静脉并继发门脉海绵样变的表现.结果 门静脉扩张或增粗,增强后充盈缺损影;门静脉、胆囊周围可见多发点状、结节状或网状异常强化的血管影;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侧支血管的范围、走行和分布以MIP为主,横断面和多层面重建(MPR)显示癌栓的范围为主.结论 MS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利于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细微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TIPS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肝性脑病、顽固性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25.64%(10/39)、10.25%(4/39);顽固性腹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71.79%(28/39)、20.51%(8/39);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1.28%(20/39)、12.82%(5/39);经χ2检验,观察组的肝性脑病、顽固性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治疗中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