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雅安地区2008年1-12月期间收集到的829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9例不良反应中,女性占总比例的54.52%(452例);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2.26%(599例);最容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物占61.40%%(509例);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总比例数的38.00%(315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分析,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7月收到的95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病人的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例ADR中,涉及抗感染药物49例(51%),中成药注射剂21例(2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69例(72%),皮肤及附件损害62例(65%)。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收集的51例严重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严重ADR报告中,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大(39.22%),其次为抗感染药物(21.57%),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多(54.54%),45例(88.23%)严重ADR由静脉滴注给药所致。结论:应重视严重ADR监测与报告,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frug reaction,ADR)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2014年我院呈报的3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227例,女性患者161例,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患者居多(194例,占50.00%);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87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63.08%),药物剂型以注射剂和粉针剂为主;抗感染药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241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52.97%),其次为中成药;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05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45.05%)。结论:抗感染药、中成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65岁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297例,占75.5%);抗肿瘤药(98例,占24.9%)、中药注射剂和中成药(54例,占13.7%)、免疫调节剂(43例,占10.9%)发生ADR的例数居前3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382例,占97.2%);51.8%(213例次)的患者表现为全身性症状。结论:医院需重视临床用药合理性,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药品使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尼富苓 《首都医药》2009,16(16):60-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1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62.16%);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ADR最多(占61.26%);引发ADR药品共57种,其中以抗病毒药及抗感染药居多;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8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我院收集的217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ADR中,男女患者比例为0.7∶1.0;≥60岁患者78例(占35.94%);静脉给药147例(占67.74%),口服给药59例(占27.19%);抗感染药致ADR 119例,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0例,占36.87%)。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严重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72例,占71.29%;中药注射剂8例,占7 .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占80.20%。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信秘,促进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 Excel 软件对我院2012年~2014年308份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信息,促进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结果308例ADR共涉及13类药品61个品规,以内酰胺类为主,共163例,占52.92%;ADR 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08例,占65.41%;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集中在皮肤及附件损伤,共168例,占54.55%。结论医务人员及患者均应进一步提高药物ADR防范意识,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118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经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75.59%;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其中多数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94.51%);抗感染药的报告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1.
279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感染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279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9例抗感染药致ADR中,静脉滴注导致的ADR最多(262例,占93.55%);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例数最多(101例,占36.20%),其次为氟喹诺酮类(68例,占24.37%);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39例,占49.82%),其次为消化系统(77例,占27.60%);上报科室以外科最多(121例,占43.37%)。结论: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是ADR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和ADR监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2010年收集的13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8例ADR中,抗感染药占60.87%,妇科用药占21.0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和使用规范,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宇红 《中国药房》2014,(30):2842-284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205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结果:205例ADR报告中,女性128例,占62.44%;男性77例,占37.56%。ADR多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及少年儿童(<16岁),分别占27.32%及21.95%。抗感染药ADR居多,有132例,占64.3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3例,占6.34%。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有174例,占84.88%;肌肉及皮下注射共引发6例,占2.93%。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47例,占71.71%;其次为消化系统20例(占9.76%)和全身性损害17例(占8.29%)。结论:特殊年龄阶段人群、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减少注射剂的使用以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1—2013年上报的有效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0~9岁儿童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6.2%,14.8%);静脉给药途径相关ADR占76.7%;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老年及儿童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给药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的12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144例次)ADR报告中,中(成)药引起的ADR居首位(72例次,占50.00%),其次为抗感染药(35例次,占24.31%);抗感染药中氟喹诺酮类ADR发生率最高,为48.57%(17例次);在123例ADR报告中,新的ADR为44例,其中中(成)药相关的新的ADR最多(37例)。结论:在今后的ADR监测中应加强对中(成)药及抗感染药的监测,并有针对性地实施ADR防治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6月上报的12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6.7%),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108份儿童药物ADR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8例儿童ADR中,男62例(57.4%),女46例(42.6%);静脉给药者居多(94例,占87.04%);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涉及19种抗感染药物共79例(73.14%),中成药4种共11例(10.1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最主要的表现,共82例(75.93%)。结论: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该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159例ADR报告,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相关项目的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59例ADR涉及药品72种,抗菌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共74例(46.5%),中药注射剂25例(15.7%);〉60岁患者54例(34.0%);静脉滴注引起ADR共147例(92.5%);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占28.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5.2%,消化系统损害占24.5%。结论应重视做好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新的、严重的6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儿童患者新的、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共18例(26.87%);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共47例(70.15...  相似文献   

20.
本院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从本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中收集的2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例ADR中,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74%(153例);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76.23%(154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0.89%(22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占总例数的47.52%(96例),其次是消化系统,较严重的ADR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