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实施妇科腹腔镜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随机均分为VLP组即VT=6 m L/kg+PEEP=5 mm Hg组,呼吸频率(f)=16次/分;VN组即VT=10 m L/kg,f=12次/分。记录气管插管后(T0)、气腹后5 min(T1)、头低位后30 min(T2)、气腹后60 min(T3)时的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分别在T0、T3、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T4)时刻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 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Sp O2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N组比较,T2、3时点VLP组PPeak和Pmean上升(P<0.05),T2、3时点VLP组Cdyn下降(P<0.05);与T0比较,T2、3时点VN组PETCO2升高(P<0.05),VLP组升高更显著(P<0.05);与机械通气时(T1~3)比较,2组T4时点OI及RI(P<0.05)降低,VLP组较显著(P<0.05)。结论小潮气量低水平呼吸末正压通气改善肺顺应性,降低术中气道压,保证肺部氧合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妇科腹腔镜术中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患者气道峰压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监测气道峰压(Ppeak)的情况,抽取动脉血监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1时相比,两组Ppeak气腹后升高(P<0.05),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更明显,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行腹腔镜手术时,压力控制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防止气道损伤,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氧合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硬膜外和插管全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每组45例。Ⅰ组行硬膜外麻醉,Ⅱ组使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两组术前、二氧化碳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测定SBP、DBP和SpO2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间情况无显著差异。气腹后20min硬膜外组的SBP、DBP和HR即明显升高(P<0.01),显著高于全麻组(P<0.01)。SpO2较术前有所降低,也低于全麻组(P<0.01)。术毕放气约20min左右,硬膜外组患者SBP、DBP、HR和SpO2逐渐恢复接近术前水平。而全麻组在术中生命体征在气腹前后各参数对照变化不大。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比硬膜外麻醉更加安全可靠,故腹腔镜下妇科手术多选择插管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4.
陈广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25):120-122,125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为PR组;30例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为SR组。比较两组的PaO2、PaCO2、PETCO2、Ppeak、QS/QT和肺动态顺应性。结果两组的PaCO2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放气后15 min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PaO2和QS/QT在气腹前5 min、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放气后15 min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peak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较气腹前5 min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气后15 min恢复到气腹前5 min水平,SR组的Ppeak在气腹后5min、气腹后15 min显著高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ETCO2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较气腹前5 min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动态顺应性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较气腹前5 min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的肺动态顺应性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显著低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麻醉相比,异丙酚麻醉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围手术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非开胸手术的COPD患者42例,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2 mg&#8226;kg 1,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气管插管前5 min、气管插管后5 min和气管插管后30 min测动脉血气,并监测气道峰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氧合指数。结果治疗组肺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峰值在插管后30 min时低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过程中CO2气腹对患者眼压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妇科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前无眼科及其他合并症。观察22例病人术中不同阶段:诱导前、气管插管前1min、气管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气腹前5min、气腹后5min、气腹前10min、放气后5min、放气后10min的眼压及脑血氧饱和度等参数变化。结果:眼压在气腹开始后10min达到峰值,关气腹放气后10min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气腹前;脑血氧饱和度在给氧后逐渐上升,但在气腹后5min即达到最低值。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体位和CO2气腹会导致眼压升高;在CO2气腹早期,可能发生短暂的脑脱氧合现象。  相似文献   

7.
彭永保  周群  郑剑锋  吴开恩 《江西医药》2021,56(7):955-957,970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通气联合间歇性手法肺复张对Trendelenburg体位下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CV组)和小潮气量联合间歇性手法肺复张组(LRV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PaO2、PaCO2、PH值、气道压力等指标的变化及术后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呼吸系统顺应性与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pH值、PaO2、PaCO2、OI及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V组各时点的气道峰压均低于C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LRV组的呼吸系统顺应性高于C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潮气量IPPV联合间歇性手法肺复张可以明显降低肥胖患者Trendelenburg体位全麻腹腔镜手术时的气道压力,提高呼吸系统顺应性,起到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倩倩  李云 《现代医药卫生》2023,(10):1646-1650
目的 探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40例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驱动压导向组(P组),每组20例。C组在气管插管后采用5 cm H2O的PEEP,P组在气管插管后首先进行1次肺复张,然后以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为起点,依次增加1 cm H2O直至15 cm H2O,保持10个呼吸循环后计算驱动压,并选择驱动压最低时对应的PEEP值维持至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拔管前再进行1次肺复张。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7 d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建立后即刻(T0)、PEEP滴定完成后30 min(T1)、1 h(T2)、 2 h(T3)、术后30 min(T4)]呼吸力学变化和氧合指数等。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补液...  相似文献   

9.
王英  靳彦涛  胡斌  赵琦  徐凯智 《河北医药》2015,(7):1066-1067
目的:观察不同氧浓度通气对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 L组吸入氧浓度( FiO2)为50%,H组FiO2为100%。分别在气腹前(T0)、气腹后1 h(T1)、气腹后2 h(T2)、气腹结束后5 min(T3)、机械通气结束(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采患者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及肺内分流(Qs/Qt)情况。结果2组患者PaO2/FiO2在气腹后逐渐降低,L组气腹结束后有所升高,H组气腹结束后仍继续降低,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2组Qs/Qt气腹后逐渐升高,气腹结束后L组开始降低,H组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FiO2通气比纯氧对老年患者肺功能影响小,适用于老年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手术期间的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通气模式下对肥胖患者的影响。方法 行妇科腹腔镜手术48例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0-35,随机平分为4组。GV组为常频VCV模式,HV组为高频VCV模式,GP组为常频PRVCV模式,HP组为高频PRVCV模式。分别观察4组在围术期6个时段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IP)、肺顺应性(CL)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值,测量各组术中及术后各30min时段的氧合指数(PaO2/FiO2)值。结果行高频通气(18-22次/min)的HV、HP两组围术期MAP无明显变化(P〈0.05);行PRVCV模式的GP、HP两组术中PIP不致过高(P〈0.01);氧合情况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通气可有效防治高碳酸血症;同时,PRVCV模式能有效地降低PIP,防止气压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肺复张策略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进行手术,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动脉与呼气末CO2差值【D(a—e),CO2】及氧合指数(OI)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气腹30min时的D(a—e)CO2水平分别为【(4.3±2.1)cmH2Ovs(5.6±2.9)cmH2O)],气腹60min时的D(a—e)CO2【(3.9±2.8)cmH2Ovs(4.6±2.4)cmH2O)】,气腹90min时的D(a—e)CO2【(3.6±1.9)cmH2Ovs(4.4±2.2)cmH2O】及放气时的D(a—e)CO2【(4.2±1.8)CmH2Ovs(6.9±2.5)cmH,01;气腹30min时肺泡动态顺应性为【(32.8±3.6)cmH2Ovs(29.8±4.1)cmH2O】,气腹60min为[(34.3±4.7)cmH2Ovs(30.6±3.9)cmH2O],气腹90min为[(35.8±4.9)cmH2Ovs(32.1±4.4)cmH2O)1,放气时为[(34.9±5.1)cmH2Ovs(31.9±4.0)cmH2O)】;气腹60min时的OI指数为[(398.6±49.1)%vs(368.3±46.8)%],气腹90min为【(426.3±58.9)%vs(389.5±42.7)%)】,放气时[(528.6±57.0)%vs(462.8±48.9)%]。两两比较,均P〈0.05。结论肺复张策略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动脉CO2浓度,增加动脉O2浓度,提升氧合指数,改善肺泡动态顺应性,降低D(a—e)CO2水平。  相似文献   

12.
CO2气腹及体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CO2气腹及体位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各30例,分为LC组(A)和腹腔镜妇科手术组(B),两组均予静吸复合全麻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3min、平卧位气腹后3min、体位改变后3min、平卧位放气后3min的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及PETCO2,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pH,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两组患者的BP、HR均增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气道压、PETCO2、PaCO2在气腹后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而B组病例T位气腹后PAW、PETCO2及PaCO2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pH值在气腹后各时点及放气后3min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应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时,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妇科手术时的Trendelenburg体位又较LC的头高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王家武  李娟  唐朝亮  康芳  黄祥 《安徽医药》2014,(9):1717-1719
目的:观察吸呼比(I∶E)比为1∶2的压力通气(PCV)和I∶E比为1.5∶1的压力控制反比通气(PCIRV)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60例做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n=30):I∶E比为1∶2的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和I∶E比为1.5∶1的压力控制通气组(PCIRV组)。观察T0(CO2气腹前)、T1(达到理想的腹腔内压力时)、T2(气腹20 min时)、T3(气腹关闭前)、T4(手术结束即刻)血压( MA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气道峰压( Ppeak)、潮气量( VT)、平均气道压( PAW)、动态监测肺顺应性( CRS)。于CO2气腹前、气腹2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即T0、T2、T4)测量动脉血气。结果与PCV组比较,PCIRV组T2,T3时VT和PAW升高(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动态肺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气腹后PCIRV组动态肺顺应性高于PCV组。 PCIRV组动脉氧分压( PaO2)大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E为1.5∶1的压力控制通气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是一种有效的通气模式,与I∶E为1∶2的压力通气相比,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潮气量、改善动态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4.
刘远征  陈欢 《江西医药》2023,(5):592-594
目的 探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单肺通气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单肺通气后复合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氧合指数、炎性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双肺通气10 min时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肺通气10 min时、手术结束前氧合指数均低于麻醉插管后双肺通气10 min时,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炎性反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单肺通气60 min,观察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肺通气患者中使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右美托咪定效果较好,能够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患者氧和指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肺复张方法(RM)应用于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和负影响。方法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分别应用控制性肺膨胀(SI),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压力控制法(PCV)三种肺复张方法,记录RM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RM后患者短时间内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都明显增加,SI组30 min和1 h增加幅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2 h时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RM后患者短时间内均有心率增快,CVP上升,MAP下降,SI组变化幅度最大(P〈0.05),20 min后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肺内源性ARDS行RM,SI对肺顺应性和氧合改善效果最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IP和PCV方法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V组为容量控制通气(VCV),P组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V).分别观察两组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即气腹时(T2),气腹后10 min(T3)、30 min(T4)、45 min(T5)和手术结束气腹放气后5 min(T6)6个时段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IP)、肺顺应性(CL)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各时段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气腹后PIP和PETCO2各值均明显高于手术开始时(P<0.01或P<0.05),气腹后10min(T3)PIP值P组与V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L在气腹后均明显低于手术开始时(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安全,能有效地降低PIP,防止气压伤,提高氧合,是腹腔镜手术行全身麻醉时一种更好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8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的通气模式以及麻醉维持基本一致,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腹前(T1)、气腹2 h(T2)、拔管前(T3)]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水平,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T1、T2、T3、术后24 h(T4)]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水平。结果两组T1时Pmean、Ppea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Pmean、Ppea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Cdyn分别为(47.87±2.38)、(44.13±3.87)、(41.92±2.30)ml/cm H2O(1 cm H2O=0.098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44.23±2.03)、(37.28±2.43)、(35.95±8.12)ml/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T2时PaO2和O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观察组PaO2和O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部保护作用相对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期间气腹头低位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或Ⅱ级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老年组(A组,年龄>60岁)和中年组(B组,年龄40~60岁).监测两组麻醉前10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10 min(T3),气腹头低位1 min(T4)、30 min(T5)、90 min(T6)、150 min(T7),停止气腹平卧位(T8),停止麻醉(T9),拔管(T10)时的血流动力学和T2~8时的肺功能参数.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在T2、T4和T5时收缩压(SBP)和T5、T7时气道阻力(Raw)较低(P<0.05),T1时HR,T2、T5时胸肺顺应性(Cdyn)以及T8时呼吸频率(f)较高(P<0.05).与T1比较,两组组内T2、T4时SBP和舒张压(DBP)升高(P<0.05),T3~9时HR下降(P<0.05);与T2比较,两组组内T4~7时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Raw、f较高,而Cdyn较低 (P<0.05).结论 直肠癌手术中,气腹头低位对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均有明显影响,但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手术期间吸入不同氧浓度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机械通气期间,A、B、C组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为35%、55%、75%。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气腹30 min(T3)、气腹60 min(T4)和关闭气腹10 min(T5)5个时间点的HR、MAP、SpO2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评估术前1 d和术后3 d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T5时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3~T5时的rSO2低于B、C组(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复合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并发症.方法:选择腹腔镜妇科手术117例,随机分为三组.I组用腰一硬联合麻醉,II组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Ⅲ组用气管内插管静一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在麻醉前及气腹后5 min、20 min、45 min、放气腹后1 O min,记录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和麻醉并发症,观察CO2气腹对三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I组气腹后对循环干扰较大.出现SpO2轻度下降,PetCO2显著升高,Ⅱ组.Ⅲ组气腹后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其中以Ⅱ组干扰最小,PetC02Ⅲ组较Ⅱ组高;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能显著降低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并发症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