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MRI与CT检查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RI与CT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病灶75个)小肝癌患者进行检查,比较MRI与CT检查小肝癌的诊断情况。结果 CT病灶平扫检出率为66.7%;MRI病灶T1WI、T2WI检出率为70.7%、82.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病灶检出率为90.7%、73.3%、76.0%,MRI病灶检出率为93.3%、68.0%、8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与CT均是诊断小肝癌的可靠方法,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参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模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模式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病灶显示率;观察对比两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参照组阳性检出例数为31例,阳性检出率为56.36%;观察组检阳性检出例数为52例,阳性检出率为94.55%;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病理检出75个病灶,观察组病理检出80个病灶。参照组显示57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76.00%;观察组动脉期显示77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6.25%;静脉期显示74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2.50%;平衡期显示76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5.00%;观察组病灶显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88%、54.17%、100.00%,观察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4.44%、91.67%、100.00%;两组巨块型肝癌检出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鉴别诊断,诊断结果甚佳,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精准度,同时能够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及数据支持,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6例中,24例(14.46%)并发气胸。病灶大小<3cm者(86例)的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灶≥3cm(80例)(23.8%vs.5.8%)(P<0.01);病灶距胸壁距离≥2cm(64例)者气胸发生率高于病灶距胸壁距离<2cm(102例)(31.3%vs.16.7%)(P<0.05);病灶位于肺下叶者(90例)气胸的发生率高于病灶位于上、中叶(76例)(21.1%vs.9.2%)(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气胸容易发生在病灶大小<3cm、病灶距胸壁距离≥2cm或病灶位于肺下叶者。  相似文献   

4.
马小伟  高强 《贵州医药》2022,(5):809-810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及MRI在乳腺癌良恶性病变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180例(198个病灶)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及MRI检测,以乳腺病理组织检测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检测方式对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并对比恶性乳腺癌病灶与良性乳腺癌病灶多层螺旋CT及MRI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多层螺旋CT、MRI、联合检测对比显示,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良恶性鉴别的一致性、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乳腺癌恶性病变患者多层螺旋CT检测血流量(BF)、血容量(BV)、血管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良性病变组患者(P<0.05);乳腺癌恶性病变患者MRI检测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及MRI对乳腺癌的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区分鉴别价值,尤其是联合检测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及MRI在泪道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泪溢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及MRI检查。CT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做多平面重建,MR检查前向双侧结膜囊滴入无菌盐水,MRI扫描序列为三维快速反转自旋回波泪道成像(3d-FRFSEMRD),泪溢者同时加做了冠状面及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上述检查后3~5d对患者进行泪道内镜检查。结果 26例(48侧泪溢症状)中单纯泪小管或泪囊阻塞者19侧,CT无法检出,由MRI检出14侧;鼻泪管阻塞者29例,螺旋CT检出26例,MRI检出24例;统计学分析,螺旋CT在前两种阻塞情况与MRI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鼻泪管阻塞,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判断的阻塞部位与内镜的符合率为66.7%(32/48)。结论 CT多平面重建为鼻泪管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鼻泪管滴注无菌盐水后MRI可以清晰显示泪囊及鼻泪管,螺旋CT在泪小管及泪囊水平的阻塞检出率较差,而在鼻泪管阻塞的检出率中与MRI相近,二者互补检出率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小肠淋巴瘤患者与小肠腺癌患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与鉴别,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以及2种疾病的好发部位和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病灶位于回肠、十二指肠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静脉期和动脉期的增强扫描中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鉴别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情况和诊断医师的满意度。结果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7.50%,高于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MRI检查的医师满意度为98.75%,高于进行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个数(3.62±0.61)个多于CT检查的(2.11±0.37)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MRI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MRI诊断能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且医师对诊断的满意度更高,应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次行多层螺旋CT扫描、MRI扫描,比较二者对肝癌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正确诊断率为93.1%,CT正确诊断率为77.6%,MRI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髋臼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照组行X线平片。比较两组检出率、对髋臼移位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前耗时。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髋臼移位<2 mm的诊断准确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前耗时为(10.8±1.0)min,短于对照组的(24.3±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高,尤其对为微小骨折移位有重要诊断价值,且检查耗时短,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转移性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对转移性肺肿瘤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68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经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发现840个结节,其中,782个肯定是转移结节,检出率为93.10%;经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发现826个结节,其中,755个肯定是转移结节,检出率为91.4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直径≤5mm、6~10mm及>10mm的转移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89.90%、92.26%和100.0%;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直径≤5mm、6~10mm及>10mm的转移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86.53%、91.01%和100.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可以代替常规剂量作为筛查肺转移瘤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诊胸痛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120例急诊胸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实验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心率水平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狭窄和肺栓塞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率(67.63±1.42)次/min低于对照组的(72.28±1.67)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检出情况相似,但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不影响患者心率,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多排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9例,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和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情况及早期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股骨头坏死检出率(97.1%)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单一囊变、线样征、骨髓水肿及骨小梁结构模糊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66.7%)、(75.4%)、(78.3%)],较多排螺旋CT[(75.4%)、(1.4%)、(1.4%)、(10.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多排螺旋CT,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3.0T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某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资料,均于术前接受3.0T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依据手术病理结果评价两种方法N分期的应用价值。结果:MRI诊断T分期准确率88.89%与CT诊断比较明显更高(P<0.05);MRI诊断N分期准确率87.04%与CT诊断N分期准确率77.7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采用3.0T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3.0TMRI在T分期诊断中准确性相对较高,而N分期则无明显优势,因此实际诊断中需选择可靠的术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 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多层螺旋CT和DSA对真假腔和内膜瓣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构.05);DS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数和受累分支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与DSA对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大小,第一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和真腔远端直径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6,0.667和0.8;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1,0.662和0.8.Kappa检验表明两种诊断方法 诊断结果 与金标准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 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金标准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多层螺旋CT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胡秋根  岑玉坚  黎冠峰  崔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70-1772,1875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高危人群普查早期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无症状1200例体检者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体检者为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有无抽烟不限.采用120 Kv,30 mAs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共检出钙化性结节32例,18例非钙化性结节,其中恶性3例,包括1例非实性结节,2例实性结节.肺癌的检出率为0.25%.结论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可以有效地观察肺内结节,并对肺内结节进行分类、定性,可用于高危人群普查,以发现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骶骨骨折、单纯骶髂骨关节脱位、髂骨翼后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损伤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漏诊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骶骨边缘压缩骨折1例、骶骨横行骨折3例、骶髂骨关节前后韧带损伤2例、骶髂骨关节前后脱位2例、髂骨翼后部纵行骨折3例、骶骨侧骨折1例、骶髂关节骨折髂骨侧骨折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康虹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446-44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二维、三维成像的有关影像学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4例不同病例的患者,经曲面重建法、多平面重建法等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成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脉肾盂造影显影效果低于多层CT泌尿系成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操作简便,能够可靠的对泌尿系统结构进行显示,与静脉肾盂造影相比,显影率较高,多层螺旋CT重组图非常清晰,对结石、泌尿系肿瘤的表现尤为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33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33例患者行患侧及健侧骨盆入口至踝关节全程螺旋CT扫描,总结患侧及健侧CT影像表现,同时将CT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示: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管径粗,与健侧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和CT两种不同影像学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已确诊早期腔隙性脑梗塞并均已经行CT、MRI检查的患者共326例,分析所有患者CT及MRI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比较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所用时间、花费情况的满意度.结果 本次研究共回顾326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经整理筛除7例图像得不到专家一致诊断意见的病例.余下319例患者中,行CT平扫后发现268处病灶,病灶大小约0.5~1 cm左右;行MRI检测发现病灶472处,其中病灶多小于0.5 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9例患者中有231例对MRI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2.4%;有235例患者对CT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MRI要比CT更为敏感,且不具有辐射,安全系数较CT更高.但是319例患者对CT的满意度略高于MRI,除了因为MRI耗时需十多分钟、部分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不能耐受以外,更主要的因素还是MRI费用要比CT高得多,可见低收费与高检出率在患者心中均占有较大比例,进一步增强CT敏感度、降低MRI的消耗成本是接下来我们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