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王健欣  于海  于树娜  张明  蒋吉英 《安徽医药》2017,21(9):1594-1597
目的 系统评价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Data、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查找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的动物实验.研究者独立地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然后通过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7 篇文献,包括48只大鼠.Meta 分析结果 显示:缺血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MD=-5.49,95%CI为(-7.46~-3.53),P=0.001];硫化氢组ALT水平低于缺血组[SMD=-3.69,95%CI为(-5.36~-2.02),P=0.000 01];硫化氢组ALT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MD=1.80,95%CI为(1.26~2.35),P=0.000 01],以上ALT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受纳入研究样本量所限,该结论 尚需更多高质量实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大鼠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 应用右肾切除并微型动脉夹夹闭大鼠左侧肾动脉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其中大鼠分别于术后24 h和48 h后处死,观察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变化,另一部分大鼠观察其病情及存活情况至14d.结果 各次造模成功率均达85%以上;术后24 h及48 h实验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肾脏外观出现典型“大白肾”表现,镜下出现典型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组织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观察期间逐渐出现典型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至14d末,死亡率达91.7%,而对照组全部正常存活.结论 应用右肾切除并微型动脉夹夹闭大鼠左侧肾动脉可制备稳定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而且成功率较高,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肾缺血1 h再灌注24 h,测定血清肌酐(Cr)、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与肾脏缺血组相比明显降低MDA含量(P<0.05),明显升高SOD活性(P<0.01),血肌酐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抗氧化,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双环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赵冬梅  孙韬  李燕 《药学学报》2002,37(6):412-414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肾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双环醇对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清丙二醛(MDA)、尿素氮(BUN),肾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及肾线粒体膜流动性改变的影响.结果双环醇ig 50及200 mg*kg-1可剂量依赖性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清MDA及BUN升高、肾GSH含量降低,同时可诱导GST活性,缓解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结论双环醇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15 mm Hg气腹预处理(pneumoperitoneum preconditioning,PP)与肾动脉间断阻断预处理(arterial occlusion preconditioning,AOP)这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法对大鼠孤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切除右肾建立孤立肾模型.2周后再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5mm Hg气腹预处理组(PP组)以及肾动脉间断阻断预处理组(AOP组).经过不同方式的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的肾损伤分子-1(Kim-1)、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同时切除左肾,取肾组织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PP组及AOP组这两种缺血预处理方式均能有效地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肾脏损害;但该保护作用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而并不能完全消除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肾脏损害.结论 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中,15 mm Hg气腹预处理方式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G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30只,血必净组(XBJ组)30只.血必净组术前3 d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5ml·kg-1·d-1.于再灌注6 h、12 h、24 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标本检测:观察动物肾脏组织病理切片;测量肾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光镜下I/R组、XBJ组与SOG组在相同时相点比较,I/R组病理改变较XBJ组严重; XBJ组与I/R组在相同时相点比较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贾辉  刘志勇 《江苏医药》2005,31(3):194-196,F00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C组)、抑肽酶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建立兔在体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三组再灌注后4、24、48h三个时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结果再灌注24、48h,U组BUN值、Cr值比C组和A组低(P<0.05).再灌注4h,U组NAG值最低,A组其次,C组最高(P<0.05);再灌注48h,U组和A组NAG值比C组低(P<0.05),但U组与A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对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6组:①假手术组.②单纯缺血0.5 h组.③缺血-再灌注0.5 h组.④缺血-再灌注2 h组.⑤缺血-再灌注0.5 h+U治疗组.⑥缺血-再灌注2 h+U治疗组.测定各组肺组织中白介素-10(IL-10)及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测定肺组织的通透性(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的漏出量表示).结果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肺组织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缺血组(P<0.01),IL-10水平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肺组织的通透性比假手术组和缺血组明显升高(P<0.01),组织损伤明显.应用U后,血浆sICAM-1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P<0.01),而IL-10水平亦明显高于相应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P<0.01),肺组织的通透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结论 U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褪黑素时热休克蛋白合成的影响,了解褪黑素对小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褪黑素高、低剂量组.缺血-再灌注24 h后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肾脏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肾脏热休克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褪黑素高、低剂量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减轻,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肾脏热休克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褪黑素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的合成,能减轻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对20只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血和肾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测定,并结合病理改变,探讨其病理机制。结果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升高(P〈0.01),同时肾组织均浆内脂质过氧化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细胞确有明显损伤,其中氧自由基对肾组织的破坏可能是肾脏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宫内急性缺血及再灌注对胎鼠肾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大鼠宫内急性缺血及再灌注模型检测胎龄21d鼠肾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以探讨宫内缺血/再灌注时肾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孕21d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暴露双角子宫及供应子宫和卵巢的动静脉血管,钳夹其双角子宫一侧动静脉血管,钳夹时间分别为10、30min,达要求时间后取下动脉夹行再灌注,再灌注时间分别为0.5、2、6、24h,对侧未钳夹宫角内的胎鼠为对照组,每个时间点留取7份标本。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胎鼠肾SOD、MDA的含量。结果①SOD活性:缺血10min时SOD活性开始降低(P>0.05),缺血30min时SOD活性下降明显(P<0.05),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逐渐降低,于再灌注6h时达最低(P<0.01),而后SOD活性开始升高,再灌注24h时虽未恢复正常,但与假手术组无差异(P>0.05);缺血10min组与缺血30min组相比,后组明显低于前组,尤为再灌注0.5h和再灌注6h(P<0.01);②MDA含量:缺血10minMDA含量即开始升高(P>0.05),缺血30min时MDA含量升高明显(P<0.05);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升高,尤为再灌注2、6、24h(P<0.01);缺血10min组与缺血30min组相比,后组明显高于前组,尤为再灌注6h(P<0.01)。结论宫内缺血无再灌注时即有自由基损伤的存在;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宫内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黎芳 《中国药业》2011,20(19):11-12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纳洛酮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肾组织中Na+-K+-ATP,Ca2+-ATP酶的影响,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肾脏缺血-再灌注后,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肾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均显著降低.肌肉注射纳洛酮后,MDA显著下降,SOD和Na+-K+-ATP酶、Ca2+-ATP酶活力均明显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纳洛酮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时肾组织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及肾组织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检测,揭示肾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HGFmRNA表达变化及与SOD、MDA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切除右肾,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实验组,每组20只,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对比2组间肾脏HGFmRNA、MDA及SOD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大鼠肾功能明显下降,表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增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HGFmRNA表达,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肾脏HGFmRNA变化与SOD变化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自由基的损伤性刺激可能是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引起肾脏HGFmRNA表达上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钙蛋白酶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蛋白酶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脊髓摘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纯种雄性成年SD大鼠,夹闭右肾动脉分支下方腹主动脉30min,观察再灌注后3、24、72h和7d时脊髓损伤节段的钙蛋白酶Ⅰ的表达,钙蛋白酶特异性底物68-KDNFP的降解以及再灌注后72h的动物后肢功能评分。结果动物脊髓再灌注损伤后3h,开始出现的钙蛋白酶Ⅰ阳性细胞,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深度逐渐增加,再灌注后72h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8-KDNFP的降解产物也在再灌注损伤后3h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并在72h后达到高峰。再灌注后72h后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结论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钙蛋白酶Ⅰ的大量表达,特异性分解细胞骨架蛋白68-KDNFP,并且会引起动物后肢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金涛  王兴强  刘超 △ 《天津医药》2016,44(11):1347-1351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 SD 大 鼠肝移植 (冷缺血再灌注组, n=20) 和肝脏肝门部分阻断 (热缺血再灌注组, n=20) 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大鼠仅 作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 但不阻断肝脏肝门血液供应的 10 只大鼠为假手术组, 采集各组血标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水平; 采集胆汁标本用于测定胆 汁内葡萄糖的含量及 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 采集肝组织标本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活性。结果 冷、 热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 ALT、 AST、 胆汁葡萄糖、 GGT、 TNF-α、 IL-1β 及 MDA 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 (P<0.01), 且冷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各项指标均高于热缺血再灌注组 (P<0.05)。热缺血再灌注组和冷缺血再灌注组 大鼠肝脏 SOD 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并且热缺血再灌注组的 SOD 水平高于冷缺血再灌注组(P<0.01)。与假 手术组相比,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 0 h(缺血 1 h)、 1 h、 12 h 线粒体膜电位细胞的比例均降低(P<0.01);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组内随时间延长其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P<0.01)。假手术组 0、 72 h 的线 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 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热、 冷缺血再灌注组 72 h 较 0 h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均增高 (P<0.01); 0、 72 h 时, 假手术组,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呈依次降低, 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 体Ⅳ呈依次增高 (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强应激刺激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膜氧化应激, 进而导致肝细 胞受到损害, 线粒体内相关酶系统活性受损, 最终导致线粒体内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受损伤, 这可能是氧化应激导 致肝细胞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 继而肝细胞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缺血后适应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分为缺血后适应(PC)组(36例)和未实施缺血后适应对照(C)组(40例).PC组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PC 4次;对比观察两组PCI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以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等的动态变化.结果 P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22.2%vs.47.5%,P<0.05),术后CK、CK-MB和Cr水平也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住院时间及PCI术后LVEF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时行PC处理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祖军  马俊清  余厚友  黄杨  张永和  陈军 《医药导报》2009,28(10):1268-127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MIRI模型制备完成后,30只SD大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预处理). 假手术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用止血钳固定持续缺血30 min,放松止血钳120 min. 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心肌坏死组织质量.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CK-MB、TNF-α含量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CK-MB、TNF-α含量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AAR、IS/AA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MIRI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提高SOD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张琼  陈其彬  傅小云  喻田 《贵州医药》2006,30(11):963-965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5-羟葵酸(5-HD)拮抗缺血预处理组(5HD IP),每组6只.各组平衡末、缺血前、再灌注末分离心肌线粒体并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再灌注末,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5HD IP组线粒体膜电位较l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功能的损害,而5HD能部分废除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基因芯片分析银杏叶制剂(Ginkgo biloba extract,EGb)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基因表达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以香港城市大学基因组科技应用研究中心制作的包含7500个小鼠已知基因和ESTs的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肾脏缺血45min再灌注24h的小鼠肾脏组织基因表达谱,并观察EGb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因表达影响。结果: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的小鼠肾脏组织基因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55条,其中115条基因表达上调,140条表达下调;缺血再灌注+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小鼠肾脏组织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44条,其中108条基因表达上调,136条表达下调。结论:银杏叶制剂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许多基因表达变化都有调节作用,这一综合性作用可能是其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埃他卡林对在体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夹闭大鼠左侧肾动、静脉45 min再放开恢复血流24 h,造成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2周前已切除右肾);再灌注前3 d及缺血前1 h以埃他卡林溶液灌胃;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1水平,应用RT-PCR法观察ET-1 mRNA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的肾脏功能与结构损伤。组织病理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核浓缩、破碎,刷状缘坏死脱落,管腔内有细胞及蛋白管型,间质充血、水肿;血清ET-1水平升高,肾组织ET-1 mRNA表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埃他卡林能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改善上述病理变化,降低血清ET-1水平,降低肾组织ET-1 mRNA的高表达。结论埃他卡林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