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朱运贵  原海燕 《中南药学》2012,10(8):638-639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前是否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目前不同的医疗单位做法不一.司延斌[1]调查了全国32家医疗机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的开展情况,结果显示:在32家医院中,要求对所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都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的占56.2%,仅对青霉素过敏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的占40.4%;在医院不同病区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原药作为皮试液来源的占69.7%,以青霉素作为皮试液来源的占12.0%,皮试液浓度及用量不统一.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作皮肤过敏试验(下简称皮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近年国内有关文献报道、药学资料记载及多年的用药经验,从过敏反应发生机制方面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否需作皮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与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的头孢菌素类(下简称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所以头孢类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头孢类各药物间缺乏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头孢类极少发生交叉过敏反应。此外相对于青霉素类,头孢类的皮试符合率太低,因此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作皮试应严格按照规范药品说明书要求执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只需作青霉素皮试,不应盲目扩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品种范围,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商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先做皮肤过敏试验已有定论 ,如何作皮试 ?用哪种药物作皮试 ?试验药液浓度为多少 ?目前尚无明确统一规定 ,医院与医院之间也不尽相同。据了解 ,目前有 3种方法在临床实施 :①选用者霉素G钠作皮试液。②用某一种头孢菌素药物作皮试液。③采用拟用药本品进行过敏试验。哪种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值得研究。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尽早制订出统一规定标准方法 ,以免影响病人治疗或造成不应有的医疗纠纷。现就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方法谈点看法和建议 ,供同行商讨。1 用青霉素G钠作皮试用青霉素G钠作皮试来判定患者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药品说明书解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解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现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我院现供应的4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品说明书,采用Excel 2003对其中皮肤过敏试验的警示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解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现状。结果:4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品说明书中,只有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明确列出皮肤敏感试验方法;明确建议用药前应皮试的有16种药物,占药品总数的35.56%,包括4种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9种注射用青霉素类药物和3种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目前国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问题仍存在争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无统一规定,国内各医院的皮试方法也不尽相同。结论:为减少用药隐患,建议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谨慎使用,注射给药前应皮试。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给药前也应进行皮试。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7):125-127
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以下简称皮试)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所有具有法律效应的规定对其他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前是否要做皮试及结果如何判定没有定论,药品说明书也存在标准不一的现象,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氧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单酰胺环类等,其品种繁多,剂型、规格各不相同,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高,为皮试的主要对象。由于各类药物的…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目前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通过对β内酰胺类抗牛素过敏机制原因的分析及国内皮肤过敏试验现状的了解,结合我国现行的管理措施,对该类药物临床是否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提出建议.结果 和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有明确过敏史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可不作为常规,但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用拟用药物进行皮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皮试现状,为推进该类药物皮试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34家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及21家综合性医院的医护人员、药师和药学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10家医院的问卷填报人访谈完成良好。各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比例为19%~100%,平均75%。所有医院均对青霉素类注射剂进行皮试。8家医院对口服青霉素类药品未进行皮试。54家医院(剔除仅有1种抗菌药物品种的1家医院)中,进行头孢菌素类注射液皮试的医院有50家,比例为93%。4家医院对口服头孢菌素类进行皮试,10家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进行皮试,3家医院对单环β-内酰胺类进行皮试。皮试液种类、皮试液剂量及浓度不一。皮试方法均为皮内注射。26家医院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文件统一规定,28家医院无相应规定,1家医院仅对青霉素类皮试有规定。11家医院提供了可查询的近3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次数共2 727 714例次,平均每家医院每年82 658例次。23家医院提供了近3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输液反应例次共6 187例次,每家医院平均每年约90例次。6家医院提供了按药品化学结构分类统计的数据,总计头孢菌素类皮试次数超过了108万例次,达到了青霉素类皮试次数的2倍多,头孢菌素类皮试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造成环境污染。结论:目前国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执行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有争议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有待进行统一规范,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正>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为预防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进行皮试,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是否正确,剂量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皮试的结果和患者应用抗菌素的安全性。我院常用的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孟多酯钠、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和头孢西丁及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纵观以上各药物的药物说明中,除头孢替安注明皮试配制建议外,其余头孢类抗菌素均未提及如何做皮内试验,只是说明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通过循证与实践,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张玲等~([1])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皮肤过敏试验的医疗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应用对比法探讨不同品种药品说明书的皮肤过敏试验(以下简称皮试)表述、同品种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的皮试警示、药品说明书与其他理论依据的皮试建议。结果不同品种药品说明书的皮试表述均存在完整性缺陷;同品种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皮试警示存在差异;药品说明书与其他理论依据的皮试建议也有不同。这些差异及不同的存在,给皮试用药带来一定的医疗隐患。结论临床亟待法律性指导文件保障合理应用皮试药物,切实最小化药品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行为,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浓度及其过敏机制。结果不同品种、规格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也不完全相同,所做皮肤过敏试验亦应以拟用药物配制。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必须对拟用药物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液的浓度宜选用0.5mg/ml,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全国32家医院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开展情况,为规范皮肤过敏试验的执行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执行现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2家医院中,要求对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都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的占56.2%,仅对青霉素过敏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的占40.4%;在医院不同病区中,头孢类药物以原药作为皮试液来源的占69.7%,以青霉素作为皮试液来源的占12.0%,皮试液浓度及用量不统一;医院病区,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率药为5%~10%.结论 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医嘱及皮试方法 亟待有关部门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收集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并汇总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并提出具体的修订意见,为药品说明书的修订更新以及头孢菌素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皮试)的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38种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共3938份,对说明书中皮试要求、过敏警示语等内容通过Excel汇总分析。结果 12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品共450份说明书要求在用药前进行皮试,不同厂家对于药品在皮试要求、过敏注意事项及禁忌描述存在差异,大部分要求皮试的说明书缺少具体的皮试液配制、皮试操作以及皮试结果判读等内容。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关于皮试与过敏的相关内容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头孢菌素类药品生产厂家在药品说明书中应普遍取消常规对皮试的要求,第3代头孢菌素变态反应相对较高,应新增补充条项以重点警示变态反应发生的可能,以及需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并随时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调查部分医院皮试情况等方法,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情况,探讨过敏反应机制。结果各医院在对待头孢菌素皮试问题上意见不同,管理各异,皮试液的品种和浓度统一,皮试与否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结论应制订统一标准方便医院管理,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试则必须做,并须使用规定药物配制皮试液。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6,(3):527-529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医院2013年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医院门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药物;住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氟喹诺酮类药物;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DDDs排序第一的均为头孢呋辛钠。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属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监管,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吴巧生  陈维红  李志宏 《医药导报》2011,30(9):1250-1252
[摘要]目的了解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中有关过敏性休克以及是否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的内容。方法收集274种临床常用注射剂的说明书,对其中有关药品过敏性休克及皮试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结果β 内酰胺类抗生素:①青霉素类共12个品种,均注明用药前需进行青霉素皮试;②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共29种,其中24种仅注明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或类似语句,仅5种标明需做皮试。非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他注射剂:①标明需做皮试的8种;②标明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的56种;③标明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或类似语言的111种;④无任何相关内容的58种。结论大多数注射剂说明书对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性及是否需进行皮试叙述不清楚,立场不明确,未能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药品生产厂家和相关药监部门应重视相关内容的编写和审批。  相似文献   

16.
王鹏  荀艳  赵艺  林彤远  陈世雄  王红群 《安徽医药》2020,24(8):1659-1663
目的通过搜集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说明书,了解其中关于皮肤过敏试验及其警示语相关规定,强调临床规范头孢菌素皮试的重要性。方法搜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 1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说明书共 976份,对说明书中的厂家、规格、皮试要求、警示语、禁忌等内容通过 Excel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 15种头孢菌素药物中有 5个品种,共计 144份说明书强调在使用前建议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140份说明书有交叉过敏警示标志,但描述各不相同。部分药品如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米诺尽管同一通用名,但不同厂家的警示标志也不相同。结论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说明书中关于皮试内容不规范,且对于交叉过敏过度夸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床滥用皮试,应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7.
桂凌 《安徽医药》2015,(4):765-767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呈阳性后是否适宜再次选择其他头孢类抗菌药物。方法调查该院2014年1月至4月39例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患者更换其他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查阅文献报道。结果39例头孢菌素皮试阳性患者中有30例更换了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药物,仅1例呈交叉过敏状态,2例更换青霉素类药物,全部患者更换抗菌药物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为规范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增加用药的安全性,拓宽临床和患者的用药机会,建议相关生产企业、专业书籍及相关指南能提出具体、详尽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头孢菌素使用情况及皮试状况,为合理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西药房处方共20 000张并进行分析讨论,对其中静脉用头孢菌素处方的皮试情况进行分类,分为头孢唑林皮试组及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组,对两组皮试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6.79%,符合国家规定,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科室主要有急诊科、儿科、口腔科、泌尿科及普外科,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部分处方在联合用药及溶媒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原液组较头孢唑林皮试组出现更低的误差率。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处方仍有不合理现象。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前,以药物原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等,临床主要用于细菌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但由于临床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逐步增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本类药物本身无抗菌作用,但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可使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最小抑菌浓度明显下降,药物抗菌活性大大增强,并可恢复产酶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调查,国内近几年开发出不少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  相似文献   

20.
β-内酰胺抗生素是应用最广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临床常将β-内酰胺抗生素溶于输液中配成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