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对中青年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断情况及行导管介入封堵术后效果的评估。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中青年可疑PFO患者,男12例,女23例,年龄(35.4±6.8)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偏头痛,均行TEE检查,观察其卵圆孔未闭情况。其中22例患者合并PFO,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其进行头痛影响测定-6(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评分,评估PFO介入封堵术的效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35例患者中TEE诊断合并PFO者有占63%(22/35),行介入封堵的22例患者术后6个月HIT-6评分为(43.78±4.23)分,较术前的(68.59±4.36)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偏头痛患者合并PFO比例较高,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偏头痛患者,同时接受经颅多普勒和经胸心脏超声(TrE)发泡实验阳性,后经食道超声确诊为卵圆孔未闭,并在本院心内一科接受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的患者30例。术前及术后行HIT-6评分对头痛症状是否缓解进行评估,术后行,TTE发泡实验复查封堵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在院及随访期间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前的HIT-6评分为(70±5)分,术后的HIT-6评分为(4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TTE均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TTE发泡实验27例分流消失,3例仍有残余分流。结论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可以明显缓解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伴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49例伴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4例)和利伐沙班组(25例),前者接受经皮PFO封堵术;后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0 mg/d)。观察主要终点事件为再发非致死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或致死性的脑卒中、早期死亡(放置器械后30 d或随机分组后45 d内)及次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周围血管栓塞、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肌梗死及出血等。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0.5)年,随访期间利伐沙班组和介入治疗组的失访率分别为8.3%(2/25)和16.6%(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再发非致死性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1例,利伐沙班组3例,2组均未出现致死性脑卒中及早期死亡。介入治疗组和利伐沙班组无主要疗效终点事件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新发房颤1例,房性早搏合并短阵房速者2例,但手术后24 h内均自发恢复为窦性心律;未出现心血管原因死亡、周围血管栓塞、心肌梗死及出血等事件。介入治疗组与利伐沙班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7%(4/24)、44%(11/25),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各时点NIHSS评分和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较利伐沙班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伴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PFO)并发不同类型偏头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9家医院收治的PFO合并偏头痛病人47例,经PFO封堵治疗后,观察术前及术后头痛症状改变情况,C反应蛋白(CRP)、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结果 47例病人术后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经颅多谱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声学造影检查仅2例存在Ⅱ级右向左分流;术后CRP、血浆NO水平及PV、Hct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治疗对偏头痛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抽选158例偏头痛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58例来院体检的的正常人群,将其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而后对愿意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调查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为43.0%,对照组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为1.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的22例,疼痛缓解的10例,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的5例,疼痛缓解的17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偏头痛的概率更高,经导管封堵卵圆孔能够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伴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术干预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262例PFO伴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中掷硬币法分为A、B组,最终纳入A组150例,B组112例。A组患者采用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药物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头痛发生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及头痛影响测评量表(HIT-6)评分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头痛程度与病情对生活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147/150)显著高于B组75.89%(85/112)(P<0.05);重复测量方差结果表明,2组患者治疗不同时点的头痛发生次数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及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头痛发生次数均显著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比较封堵术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术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功能的变化。方法2011年1月一2013年1月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12例,传统手术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行CDFI检查,比较2组形态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等。结果传统手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周与术后1、3、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组左心室每搏量(LVsV)、LVEF、二尖瓣121E峰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二尖瓣口E峰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d)、RA横径术前与术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长径、RV横径、PA内径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长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手术组RVEDd、PA内径术前与术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周与1、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长径、RV横径、RA横径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RV横径、PA内径、RA长径和横径、RV长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术和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临床疗效无差异,但介入术后早期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外科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华法林与肠溶阿司匹林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术后抗凝疗效的差异,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我科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42例患者(男17例,女25例),随即分为两组:①华法林组,20例,男8例,女12例;②阿司匹林组,22例,男9例,女1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分别复查心脏彩超及凝血四项各检测值,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分别口服华法林纳片和肠溶阿司匹林片患者相同时期预防Amp latzer封堵器上血栓形成无统计学差异,预防左房内血栓形成无统计学差异,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严重出血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凝血四项各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分别口服华法林纳片和肠溶阿司匹林片患者相同时期各项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80-18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及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对比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9例房间隔缺损患儿,在遵循患儿意愿的情况下,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其中20例患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组),19例患儿给予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胸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皮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经胸组,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房间隔缺损患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儿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彤  兰炳炎等 《云南医药》2001,22(3):183-185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效果。方法 ASD7例及PDA3例,均在透视及食道超声心动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治疗。术后24小时、1月、3月分别行TTE、心电图及X线检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例ASD及3例PDA封堵伞置入全部成功。ASD病例术后24小时TTE显示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3例完全闭合;PDA病例术后即刻经逆行主动脉造影及24小时TTE显示3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月所有病例TTE显示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术后随访3月,X线检查全部病例显示肺血减少,TTE示惦记主室缩小。结论 Amplatzer封堵伞是治疗继发孔型房缺及管型动脉导管未闭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rials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ngress of Cardiology 2006 (WCC-2006). This was a joint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World Heart Federation. Heart failure trials dealing with understudied patient populations (e.g., the elderly), trials of new treatments (i.e., immune modulation therapy) and new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e., the Cardiac Insufficiency Bisoprol-III study) or patient monitoring (the Home or Hospital Heart Failure study) were presented at this meeting. Among the studies ab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reatment, WCC-2006 saw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landmark meta-analyses regarding the incidence of late events in patients receiving drug-eluting stents. The main results of these meta-analyses, and the associated debate, are summarised in this article. Finally, the results of other trials of percutaneous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are summaris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椎间孔镜局部麻醉(局麻)手术中的麻醉镇痛疗效。方法 40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两组患者均采取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行椎间盘摘除、神经减压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穿刺、关节突成形、置入套管、镜下操作、术后首次起床、术后2 d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辅助强化使用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腰腿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关节突成形、术后首次起床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70±0.86)、(1.10±0.5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6±1.36)、(2.05±0.7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穿刺、置入套管、镜下操作、术后2 d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辅助强化使用率为15.00%(3/20),低于与对照组的45.00%(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38<0.05)。结论罗哌卡因在椎间孔镜手术复合局部麻醉中的镇痛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门诊的偏头痛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经食道超声两项检查来诊断卵圆孔未闭,评估两者的优劣。方法经受试者同意后,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41例,无先兆偏头痛15例,有先兆偏头痛26例,自肘前静脉注射手振生理盐水作为造影剂,并结合Valsava动作,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经食道超声检测,诊断卵圆孔未闭。结果22例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经食道超声检查两项均为阴性。16例两者均阳性,1例显示经食道超声阳性而经颅多普勒超声未发现微栓子信号。2例经颅多普勒超声阳性而经食道超声未发现卵圆孔未闭。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卵圆孔未闭的检测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可作为怀疑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堵闭器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Amplatzer双面伞堵顺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图及临床诊断为ASDⅡ病人30例,选择经导管Amplazer双上房间隔缺损关闭治疗。结果:超声测定ASDII直径为13-25mm,ASDII最大伸展径及所选Amplatzer房间隔堵闭器为18-38mm,成功率为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24小时后及3个月后残余分流分别为40%,9.9%和3.3%,手术中除一过性房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他并发症,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未发现并发症。结论:Amplatzer双面伞房间隔堵闭器关闭ASD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6例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PMVSD,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2.7~11.8(6.45±2.20)mm;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术后72h、1月、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行左心室造影发现PMVSD合并膜部瘤有2个以上破口,考虑封堵器不能完全封闭而放弃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器病例无残余分流;72 h、1月、3月随访时TTE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术后3月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5);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3 d后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窦速”、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月随访时消失。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轻、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单纯PDA患者采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皮经股静脉封堵治疗PDA,应用X线造影术观察即刻疗效,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X线主动脉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的直径平均6.8±1.1(3~12)mm,封堵器直径平均12.6±1.3(6~18)mm.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29例无残余分流,3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个月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应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房间隔瘤(ASA)并对其临床意义及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1035例胎心。结果 在所有受胎儿中检出ASA12例。其中3例合并中央型间隔缺损(ASD)及3例中2例出现重症房性心律失常及三尖瓣返流;3例出现单纯性房性失常。出生后复查1例ASA伴裂隙样小ASD,4例卵圆孔(FO)未闭,3例瘤体缩小1例消失,房性心律失常均于出生后一周内消失。结论 ⑴胎儿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