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过氯酸铵(AP)具有强氧化性,是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发现, AP的毒作用靶器官为甲状腺。但AP对甲状腺组织的影响尚不明了。因此,探讨过氯酸铵对大鼠体内碘负荷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控制AP对甲状腺的职业性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1·d-1)、AP 130, 260和AP 520 mg·kg-1·d-1组,每组6只。AP各剂量组采用经口饮水方式染毒,大鼠将每日相应剂量AP溶液饮用完后,再喂饮自来水,连续染毒13周。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上述各组大鼠均给予正常喂饲。于染毒第6周和第13周检测大鼠尿碘水平;并在13周后检测甲状腺组织总碘量、相对含碘量(即每100 mg甲状腺组织的含碘量)、甲状腺组织蛋白定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等指标。对各项数据收集整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P染毒第6周,520 mg·kg-1·d-1组大鼠尿碘(125.9 μg·L-1)与对照组(96.91 μ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30和260 mg·kg-1·d-1组大鼠尿碘(分别为78.29和75.75 μg·L-1)与对照组(96.91 μg·L-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染毒第13周各剂量组大鼠尿碘水平(分别为88.55, 90.96和89.22 μg·L-1)与对照组(82.35 μg·L-1)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P各剂量组甲状腺组织总碘量(分别为222.48, 163.58和183.44 μg)均低于对照组(609.91 μg),P<0.01;AP各剂量组相对含碘量(分别为100.48, 94.87和72.41 mg/100 g)均低于对照组(144.50 mg/100 g)(P<0.01)。甲状腺组织相对含碘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有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AP 266和520 mg·kg-1·d-1组甲状腺总蛋白定量水平(分别为673和707 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821 mg·L-1)(P<0.05)。AP各剂量组MDA含量和SOD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AP 520 mg·kg-1·d-1 组TPO(17.40 kU·g-1)比对照组(6.59 kU·g-1)明显升高(P<0.01)。结论 AP可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在一定时间内造成大鼠尿碘增加,并导致甲状腺组织含碘量降低。AP可致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使甲状腺蛋白定量水平减少。AP造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2.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确定受孕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8-10只,从整个孕期到哺乳期(到仔鼠出生后28 d止)持续给予硫丹0, 0.5, 1.0和2.5 mg·kg-1·d-1 po. 结果2.5 mg·kg-1·d-1组在孕后期出现明显的母体毒性,4/10孕鼠死亡,其他各组无孕鼠死亡.各组仔鼠雌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别. 2.5 mg·kg-1·d-1组出生仔鼠体重略低于对照组,但以后逐渐恢复. 出生后28 d处死部分雄性仔鼠检查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各组雄性仔鼠均未发现隐睾或尿道下裂等畸形,肛门到生殖器间的距离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别. 雄鼠成年后,睾丸,附睾,前列腺重量以及组织形态都无明显改变.每日精子生成数,附睾精子计数和精子畸形率以及生育力亦无明显影响. 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鼠孕期和哺乳期接触硫丹,没有引起子代雄性生殖系统结构的雌性化和生殖功能的明显改变. 结合硫丹对雌鼠子宫增殖亦无影响,认为硫丹在大鼠体内并没有明显的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模型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2只健康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均用Hulth法建立实验性骨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分别以10%羧甲基纤维素钠(2 mL·kg-1)、阳性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35 mg·kg-1)、白藜芦醇高剂量(120 mg·kg-1·d-1)、中剂量(60 mg·kg-1·d-1)、低剂量(3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6周后,抽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模型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均低于模型组 (P<0.05),白藜芦醇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骨关节炎模型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有效改善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起到防止并延缓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有利于软骨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高温环境超过机体调节适应的生理限度时,机体发生失代偿性反应。有机磷毒物抑制胆碱酯酶(ChE)活性,造成体内乙酰胆碱(ACh)的堆积而中毒。本实验试阐述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小鼠,对小鼠的体重变化及全血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方法 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热应激组小鼠放在相对湿度(60±5)%,温度分别为(38℃±1℃)和(40℃±1℃)的热环境下1 h,密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热应激前后小鼠称重记录。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ip给予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染毒30 min后,处死小鼠;取全血测量AChE活性。结果 停留在热环境(38℃/40℃)中的小鼠活动量明显增加,烦躁不安、勤梳毛发,口周及下腹部毛发湿润,阴囊变大,摄水量降低。热环境前后小鼠平均体重差值38℃组是40℃组的0.69倍(P<0.05);而热环境前后体重百分比是20℃体重变化百分比的96.49%和95.78%,有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全血AChE活力明显下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小鼠全血AChE活力在38℃时最高(91±10)kU·L-1,40℃时最低(57±3)kU·L-1,三个温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温度组,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全血AChE的活力逐渐降低;各温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与各温度空白对照组都有显著降低(P<0.05)。提示温度改变或有机磷毒物单因素作用时,对小鼠全血AChE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且温度和有机磷毒物对小鼠全血AChE活力的影响有交互作用;40℃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15 mg·kg-1时小鼠全血AChE活力最低。结论 热应激或有机磷毒物中毒对小鼠AChE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指标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单纯有机磷毒物中毒的效应,温度和染毒剂量对小鼠全血AChE的影响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试阐述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小鼠,对其组织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热应激组小鼠放在相对湿度(60±5)%,温度分别为(38℃±1℃)和(40℃±1℃)的热环境下1 h。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ip注射给予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染毒30 min后,处死小鼠;取心、脑和肝组织匀浆,测量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结果 随着温度的增加,小鼠心、脑、肝组织总SOD的活力、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组与相同温度组空白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小鼠总SOD活力受到抑制,20℃组、38℃组和40℃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MDA的含量,随温度增加逐渐增加,且三个温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组织心、脑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可引起小鼠心、脑、肝组织总SOD活力降低、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和MDA含量增高。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后,小鼠心、脑、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有机磷毒物中毒,提示氧化应激机制在高热合并有机磷毒物中毒中发挥一定作用,温度和染毒剂量对小鼠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有交互作用。有机磷毒物中毒与热应激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可产生联合效应,而联合效应的性质可能与损伤因素有关。本结果提示热应激合并有机磷毒物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功能的影响可能不是药理学意义上的协同效应,可能由于热应激加重有机磷毒物中毒效应所造成。化学中毒和热应激对机体的氧化应激可能具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6.
丁基苯酞对正常及局部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血流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氢清除法连续测定大鼠一侧纹状体脑血流量(rCBF), 并观察丁基苯酞(NBP)对其影响. 结果表明, NBP 40或80 mg·kg-1 ig均能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纹状体的rCBF(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0.01), 作用持续3 h. 此外, 5-20 mg·kg-1 ig时, 也可增加正常大鼠纹状体脑血流, 各剂量组NBP对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影响; 尼莫地平(Nim)0.5 mg·kg-1 ip也能明显增加纹状体脑血流, 同时轻度降低动脉平均压, 其增加脑血流作用与NBP 5 mg·kg-1的作用相当. 提示NBP不仅能增加正常大鼠纹状体的脑血流, 还能增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纹状体的血流量, 其抗脑缺血作用可能与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加拉碘铵麻痹, 人工呼吸维持和甲基阿托品预防的大鼠上, 梭曼0.1 mg·kg-1 im (n=24)或毒扁豆碱30.0 mg·kg-1 iv (n=18)使全部大鼠脑电图(EEG)上出现早期持续很短的紧张性癫痫波和随后持续很长的阵挛性癫痫波. 中枢N受体激动剂烟碱1.0 mg·kg-1 iv (n=38)和中枢M受体激动剂槟榔碱150 mg·kg-1 iv (n=46)或匹鲁卡品380 mg·kg-1 iv (n=24)能分别在EEG癫痫波的特征, 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上模拟出上述早期紧张性癫痫波和随后的阵挛性癫痫波. 预先小剂量iv烟碱使中枢N受体脱敏或给小剂量N受体拮抗剂美加明保护中枢N受体后, 梭曼只能引起潜伏 期较长且持续很久的阵挛性癫痫波. 胆碱酯酶抑制剂梭曼和毒扁豆碱较大剂量引起大鼠EEG癫痫波可能的机理是过量的乙酰胆碱作用于潜伏期短, 容易脱敏的N受体出现早期持续很短的EEG紧张性癫痫波, 又作用于潜伏期较长, 不容易脱敏的M受体, 出现稍后的EEG阵挛性癫痫波.  相似文献   

8.
急性实验中,间隔5 min反复ip N受体激动剂烟碱0.5, 1.0, 1.0, 2.0, 2.0 mg·kg-1可显著提高大鼠颌下腺中肌醇含量,并为N受体拮抗剂美加明1.0 mg·kg-1对抗,为肌醇磷酸酶抑制剂氯化锂69.4 mg·kg-1 ip翻转;一次性ip M受体激动剂槟榔碱200 mg·kg-1也可显著提高颌下腺肌醇含量,并为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2.0 mg·kg-1对抗;反复注射烟碱后,再ip不影响肌醇含量的槟榔碱50 mg·kg-1,两者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肌醇含量. 慢性实验中,每日2次sc烟碱2.0-5.0 mg·kg-1或槟榔碱2.0-10.0 mg·kg-1 14 d后,均可使大鼠颌下腺中肌醇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梭曼导致犬发生进行性循环衰竭时酸中毒生化参数指标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的干预作用。方法 14只杂种犬,雄性,体质量12~15 kg。随机分为循环衰竭组和呼吸衰竭组,每组7只。动物称重、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正压呼吸。将导管置入左心室、股动脉及股静脉,通过八导电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心功能及动脉压变化。开始梭曼累积染毒,方法为每次肌内注射1/3LD梭曼(1LD=10 μg·kg-1),每10 min追加1次。呼吸衰竭组以氧分压(paO2)<60 mmHg, 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 氧饱和度(SO2)<90%为标准,在犬达呼吸衰竭标准后,然后立刻用宾塞克嗪0.1 mg·kg-1肌内注射进行抢救。循环衰竭组以平均动脉血压降至45 mmHg为标准,在循环衰竭维持约6 h后静脉注射宾赛克嗪0.1 mg·kg-1进行抢救。检测两组梭曼染毒前、后及抢救后动脉血指标变化。以梭曼染毒前各指标为对照组,染毒后实验结果用SAS6.12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 犬发生呼吸衰竭时,机体pH值由染毒前7.290±0.040降低到7.150±0.050水平,paCO2, paO2由染毒前的(42.6±3.6)mmHg和(92.0±6.4)mmHg改变为(56.1±6.5)mmHg和(38.4±9.3)mmHg,发生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宾赛克嗪抢救6 h后,与呼吸衰竭中毒时相比pH值升高至7.290±0.110,恢复到染毒前水平;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在2 h内均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犬发生循环衰竭时,pH值由染毒前的7.345±0.064降低到6.956±0.022,且呈显著性下降(P<0.01),使用宾赛克嗪救治后,平均动脉血压升高为76 mmHg,pH值升高到7.185±0.029水平(P<0.01, n=3~7)。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部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梭曼中毒诱发犬发生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时产生酸中毒,使用宾赛克嗪药物抢救后,在酸中毒的早期可得到明显改善作用,后期则能够有效地控制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支撑喉镜操作时气道反应的抑制程度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声带息肉手术病例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麻醉前30 min均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kg-1,苯巴比妥钠2 mg·kg-1。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诱导依次静注瑞芬太尼1 μg·kg-1(对照组为芬太尼4 μg·kg-1),异丙酚2 mg·kg-1,琥珀胆碱1 mg·kg-1,气管插管,机控呼吸,不用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用异丙酚2~4 mg·kg-1·h-1、琥珀胆碱50~100 μg·kg-1·min-1持续输滴,观察组用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对照组给予芬太尼0.2 μg·kg-1·min-1。观察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麻醉效果, 观察组插管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流动力学观察组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 瑞芬太尼可以安全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有效抑制气道反应,且使支撑喉镜操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及牛磺酸对氰化物中毒小鼠急性缺氧的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即分为6组:平原NaCN中毒组,平原NaCN中毒+牛磺酸组,平原NaCN中毒+人参皂苷组,高原NaCN中毒组,高原NaCN中毒+牛磺酸组,高原NaCN中毒+人参皂苷组。每组昆明小白鼠若干,药物干预组行药物人参皂苷,牛磺酸灌胃1周,牛磺酸500 mg·kg-1,人参皂苷200 mg·kg-1,“人参皂苷+牛磺酸预防”组人参200 mg·kg-1,牛磺酸500 mg·kg-1。灌胃量均为0.1 ml/10 g。连续灌胃7 d。平原组实验于海拔308 m高度实验室内进行, 高原组实验于模拟海拔4000 m高度的密闭舱内缺氧48 h。氰化物中毒组以NaCN 4.5 mg·kg-1(LD50),0.1 ml/10 g, ip给予,观察小鼠的死亡率和脑组织内羟自由基、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评价人参皂苷和牛磺酸对急性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小鼠预防效果。结果 无论平原或高原状态下,两种药物单独预防时,注射NaCN死亡率均比较低,差异极显著,表现为牛磺酸作用更强些。人参皂苷和牛磺酸组小鼠脑组织内羟自由基,MDA含量降低(P<0.05),SOD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参皂苷及牛磺酸单独使用可显著降低小鼠氰化物中毒的死亡率和改善脑内的氧化应激损伤,牛磺酸和人参皂苷有可能成为小鼠缺氧复合氰化物中毒的有效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miRNA芯片分析方法,观察硫芥致小鼠皮肤损伤后miRNA的改变,筛选参与硫芥致伤过程的miRNA,探讨硫芥致皮肤损伤机制及miRNA在硫芥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5周龄雄性BALB/c小鼠外耳部腹侧皮肤局部染毒硫芥,于染毒后6, 24和72 h取材, 未染毒的小鼠为空白对照。用miRNA芯片分别检测各组mi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筛选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miRNA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iR-376b在6, 24和72 h后分别上升3.215, 2.817和3.945倍(P<0.01),miR-883b-3p在各时间点分别上调2.617, 2.217和2.045 倍(P<0.01),miR-467e-star在损伤6和72 h后较对照组表达上调2.415和2.11倍(P<0.01),但24 h时未见明显变化,miR-181a-1-star在损伤24和72 h后表达上调2.096和3.423倍(P<0.01),与其他组相比,损伤72 h后miR-182表达下调(P<0.01)。结论 硫芥染毒后,皮肤有多个miRNA参与损伤和修复调节,修复过程主要包括促进干细胞分化、细胞移行和凋亡、抑制癌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氯沙坦联合小剂量叶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液流变学和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n=10),空白对照组(SHR-C),氯沙坦组(SHR-L:50 mg·kg-1·d-1),合用组(SHR-L+Y:氯沙坦25 mg·kg-1·d-1 +叶酸0.4 mg·kg-1·d-1),另选10只同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C)。连续给药12周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LSD法进行组间比较。肠系膜血管组织切片用HE染色,主动脉测定血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计算厚度和管腔面积。结果 SHR-L+Y组与SHR-C相比,全血黏滞度各指标均下降,P<0.05;SHR-L+Y组与SHR-L相比,全血黏滞度无明显差别,P>0.05。血浆黏滞度,各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血管组织学观察显示:SHR-L+Y组肠系膜动脉无增厚,内皮细胞层完整,内弹性膜结构清晰,主动脉中膜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与SHR-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剂量的氯沙坦和叶酸能有效的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g115-2的抗血栓功效和初步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 试剂盒测定小鼠半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小鼠下腔静脉结扎模型评价对静脉血栓的作用;采用尾尖测定出血时间法;用FⅩa活性测定Bg115-2的血药浓度。结果 sc给予Bg115-2 0.19~3.0 mg·kg-1可明显地、剂量依赖地延长PT (P<0.05, P<0.01)和APTT (P<0.01);Bg115-2 0.75~3.0 mg·kg-1可显著地减轻血栓质量,其抑制50%血栓形成的剂量(ID50)为0.19 mg·kg-1;ig给予Bg115-2 1.5~6.0 mg·kg-1也明显地减轻血栓质量(P<0.01)。Bg115-2的出血反应与那曲帕林钙相似,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效益比,ED2/ID50为26.8。另外单次sc给予Bg115-2 3.0 mg·kg-1显示出二室模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t1/2为(6.18±1.45)h, cmax为(5.20±0.66)mg·L-1, AUC为(43.75±8.20)mg·L-1·h。结论 Bg115-2为一注射和口服均可的、强效的静脉血栓形成抑制剂,出血不良作用较轻。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二室模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鸟嘌呤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Altima C18色谱柱,以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 3.0)为流动相,柱温为35 ℃;检测波长248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硫鸟嘌呤在8~12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为99.27%。鸟嘌呤在0.1~4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最低检测限为0.12mg·L-1,回收率为100.23%。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硫鸟嘌呤片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酒精性肝损伤后肝组织氧化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与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通路的关系。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55度红星二锅头复制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对照组、Res低剂量组(25 mg·kg-1)、Res中剂量组(50 mg·kg-1)、Res高剂量组(100 mg·kg-1 ),每日2次,连续7 d。采用试剂盒测定肝脏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NO、iNOS和血清IL-10、IFN-γ水平。Western blot测定iNOS表达,RT-PCR测定iNOS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肝组织LDH、ROS、NO浓度显著升高(P<0.01)、GSH显著下降(P<0.01),血清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iNOS和iNOS mRNA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Res显著降低肝脏组织ROS、LDH、NO浓度(P<0.01),降低血清IFN-γ水平和升高血清IL-10与肝脏组织GSH含量(P<0.01),减少iNOS和iNOS mRNA表达(P<0.01)。结论 Res可能通过NO通路,消除氧化性应激状态,改变炎性因子水平,对酒精性肝损伤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O6-苄基鸟嘌呤(O6-BG)与1,3-二(2-氯乙基)-亚硝基脲(BCNU)合用的细胞毒作用及透射电镜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研究了O6-BG对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O6-AGT)阳性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对BCNU细胞毒作用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BCNU合用治疗移植瘤的协同效果. 结果显示:1.5-6.0 mg·L-1O6-BG预先作用2 h后,SMMC- 7721细胞对BCNU的敏感性明显增加;0.75-6.0 mg·L-1O6-BG可完全快速地抑制肿瘤细胞的AGT活性并持续12 h; ip 90 mg·kg-1O6-BG预处理2 h后给予25 mg·kg-1的BCNU治疗,可使动物sc接种的人肝癌移植瘤生长延迟38.6 d,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且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转移酶活性. 说明O6-BG与BCNU合用于AGT阳性的肿瘤将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54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随机单盲分组,乌司他汀2 µg·kg-1组27例,乌司他汀1 µg·kg-1对照组27例,入选患者均为冠状动脉脉多支病变。结果 2 µg·kg-1乌司他汀组和1 µg·kg-1乌司他汀组患者术中和术后6 h动脉血PaO2、PaCO2及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肺炎发生率、拔管时间、辅助器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肺脏的保护作用乌司他汀2 µg·kg-1组优于乌司他汀1 µg·kg-1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和东莨菪碱用于法洛四联症患者于术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ASAⅡ的法洛四联症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W组)和东莨菪碱组(D组),每组20例。D组患者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吗啡0.2 mg·kg-1和东莨菪碱0.01 mg·kg-1 (总量≤0.3 mg),W组患者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吗啡0.2 mg·kg-1和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1(总量≤1 mg),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5 min、麻醉诱导前、锯胸骨、体外循环(CPB)建立前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术前给药后至麻醉诱导前,与D组比较,W组HR明显减慢(P<0.05),SPO2明显较高(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作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抗胆碱药比东莨菪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毛兰素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 SD大鼠分别单次和隔天、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静脉注射毛兰素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毛兰素的血药浓度。结果 大鼠单次静脉注射25,50,100 mg·kg-1毛兰素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分别为3.66,3.75,3.89 h; AUC0-12分别为1 453.0,3 041.6,6 731.6 ng·mL-1·h;AUC0-∞分别为1 462.0,3 077.3,6 788.7 ng·mL-1·h;Vd分别为11.67,10.37,3.38 L·kg-1;CL分别为0.049,0.089,0.024 L·kg-1·h-1;MRT分别为0.18,0.28,0.21 h;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隔日给药5次其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相近;而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给药5次的T1/2β为5.43 h,AUC(S0)(0-t)为9 800.8 ng·mL-1·h。结论 毛兰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剂量相关,毛兰素注射液单剂量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型二房室模型,T1/2β与给药剂量与关,表明毛兰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隔日多剂量给药的消除过程亦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而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给予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其在大鼠体内则呈非线性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