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益领  陈志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78-2678
目的观察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检查。结果7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中出血量275—1200ml,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并发症:腹腔内感染7例(9.3%),胸腔积液5例(6.7%),胆汁漏4例(5.3%),腹腔内大出血2例(2.7%)。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未出现自觉症状64例(85.4%),偶有右上腹部肿胀感4例(5.3%),结石复发7例(9.3%)。结论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龙剑  查国华  梅浪华  郑奇  李鹰飞  饶晓军 《江西医药》2008,43(12):1357-135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9例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采用GLF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60min,第1,8d给药;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第1~5d;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6h,第1~5d。21d为一个周期。结果39例中无一例达完全缓解,部分缓解9例(23.1%),疾病稳定15例(38.5%),21例(53.8%)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无法手术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主诉右上腹隐痛不适1月,巩膜黄染20d,于2006—05—17以“胆囊癌伴肝转移癌”收治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既往史:无高血压、乙肝病史,无青霉素、磺胺类抗菌药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6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0/89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应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眼睑无浮肿,眼结膜无充血,巩膜黄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B超显示:胆管扩张;核磁共振(MRI)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实质性占位,肝脏多发占位,胆管扩张明显,肝门部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1)胆囊癌肝转移;(2)阻塞性黄疸;(3)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术中胆道造影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40例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术中胆道造影了解胆道解剖、胆道病变、结石分布情况,根据造影及术中探查行胆管切开取石、肝段(叶)切除或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结果发现胆管变异11例,血管变异2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壶腹部癌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胆管狭窄11例;施行左肝外叶切除15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肝后叶切除2例,高位胆管切开取石8例,胆肠吻合3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造影前残余结石率为30%,造影后残余结石率为10%(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能显露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大小及数目,胆管及血管变异,有无胆管狭窄及肿瘤;有利于根据造影情况结定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肝内残余结石或胆总管下段小结石,降低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外科治疗的资料,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总结各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证。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0例(32.26%),左半肝切除39例(25.16%),肝方叶切除12例(7.74%),右前叶切除5例(3.22%),右后叶切除20例(12.90%),右半肝切除5例(3.2%),双侧多区段肝切除36例(23.22%),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78例(58.32%),经肝实质切开取石4例。结果根据手术探查的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状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正确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残留结石的关键。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树轩  刘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56+159-156,159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0月以纤维胆道镜治疗98例肝内外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中,单纯胆总管内结石66例(其中有3例小结石嵌顿于胆总管末端壶腹内),胆总管内结石合并有左肝管内结石1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有右肝管结石10例,胆总管结石同时合并有左、右肝管结石7例。伴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中,结石从1级胆管延伸至Ⅳ级胆管者11例,多为铸型结石。1次取尽结石61例,经2次或多次取尽结石31例,取石次数最多的1例达6次(取出结石大小不等100余枚)。本组有6例残余结石未能取尽,其中结石位于小胆管内,胆道镜无法到达或小胆管开口封闭无法进行取石3例,治疗过程中患者放弃治疗3例。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安全可行,且创伤小,是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0年来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手术经验,探讨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将近10年(1995~2005年)来收治的49例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小儿组(〈14岁,27例)和成人组(〉14岁,22例)。小儿组采用空肠间置术加矩形瓣抗反流术6例,采用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加矩形瓣抗反流术21例。成人组采用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采用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获得随访48例,随访时间6个月~10年。随访结果是空肠间置加矩形瓣抗反流术6例中发生切口裂开1例;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加矩形瓣抗反流术21例中术后吻合口瘘1例;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中术后发生反流性胆管炎2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术后发生反流性胆管炎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结论囊肿切除,改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加适当的抗反流措施是治疗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9岁。缘于34年前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在外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中发现胆结石、胆瘘,未切胆囊,行胃空肠吻合术,具体不详)。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子15年前就诊于另外一家医院,予手术治疗(称仅取结石,仍未切胆囊,具体不详)。但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每年发作至少34次,均需抗生素治疗。12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发热及寒战。最高体温40.6℃。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B超检查示:肝门区胆总管明显扩张,其中可见类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清,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以肝左叶内较明显,部分胆管内可见少量气体影及高密度结石影,胆囊明显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而提示:①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及感染;②胆囊炎;③肝内胆管结石。核磁胆管造影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钡餐提示原曾行胃切除(或切断)毕罗Ⅱ式吻合术。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后12d行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下通道型游离空肠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皮下通道型游离空肠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6例。该术式在清除结石,解除肝内外胆管狭窄、肝门整形的基础上,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取一段游离空肠修复胆管前壁,盲端埋置皮下,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要求术中基本取尽肝内结石或切除病灶。结果术后残石率30.6%(11/36)。术后出现胆漏2例,伤口感染1例,胃无力1例。3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1.7%;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随访患者中再发结石占18.2%(6/33);胆管炎发作占15.2%(5/33)。均通过皮下通道切开引流或取石而治愈。结论皮下通道型游离空肠肝胆管成形术安全、有效、微创、简便,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体会(附22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442医院外科敖大金本文报告2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并提出对不易取净的肝内胆管结石及病损肝,应尽量手术切除肝叶或肝段;对合并有肝门部胆管或Oddi括约肌狭窄应建立新的通道,从而达到清除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