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对医疗机构抗肿瘤药使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山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多西他赛、吉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的月度采购量和采购金额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 集采政策执行后,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均有不同程度降价,且中选药品的降价幅度远大于非中选药品。政策实施当月,该院多西他赛的平均月度采购量和采购金额均显著下降,而吉西他滨和培美曲塞二钠的月度采购量和采购金额均显著上升(P<0.05或P<0.01)。政策实施后,吉西他滨的平均月度采购量和采购金额均呈下降趋势,而多西他赛和培美曲塞二钠的平均月度采购量和采购金额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建议医疗机构加强药事管理,避免对非中选药品“一刀切”;相关部门可考虑进一步扩大抗肿瘤药的集采范围或开展抗肿瘤药专项集采,以节约医保资金,减少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药品在医疗机构的短缺情况及原因,为优化集采规则和完善药品短缺供应保障体系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提取全国医药信息网短缺数据库2019年1月-2021年12月前5批集采药品的短缺信息,对短缺频次、短缺品种及短缺原因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前5批国家集采落地后中选品规药品及中选企业药品短缺报告频次均明显增加,且以中选企业药品短缺报告为主。中选企业药品部分品种在集采落地短期内短缺情况明显,多为临床常用药品。集采药品短缺的发生受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影响,短缺原因复杂多样,原料药短缺或垄断为主要因素。为保障国家集采药品的供应,建议科学评估企业断供风险,进一步优化集采规则,完善药品短缺报告制度,并关注集采重点药品供应情况;此外,医疗机构应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多种措施,灵活应对药品短缺的问题,以免贻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3.
申玲玲  张斌  贡雪芃 《医药导报》2023,(8):1261-1265
目的 为武汉市或其他地区后期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借鉴。方法 总结武汉市2019年第一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1年期内武汉地区医疗机构药械集中带量采购联盟内(联盟)医疗机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0年5月—2021年4月,武汉市2019年第一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联盟内医疗机构共采购并使用中选药品5135万支(片),按照约定量计算整体完成率129.11%。中选39个品种150个品规中,化学药品38个品种113个品规,完成约定量的品种32个,未完成的品种6个,品种上整体完成84.21%;生物制剂胰岛素类药品37个品规,完成约定量的品规10个,未完成品规数27个,按照约定量计算整体完成率85.72%。结论 武汉市2019年第一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落地情况大体完成较好,后续对集采品种质量及联盟内医疗机构使用情况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分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企业供应保障的影响因素,为国家集采相关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通过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企业供应保障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咨询相关专家以了解背后的影响因素,剖析潜在的和现存的影响中选药品供应保障的因素,总结如下:受战争、疫情和环保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药品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医疗机构报量不科学,部分企业产能不足;企业报价不科学,中选后出现价格倒挂;药品上市后管理政策变更导致部分审批周期变长,部分企业产能变更审批周期变长。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落地执行到第6批,部分品种的断供现象偶有发生,需要从生产端、流通端、使用端、监管端全流程出发,完善带量采购及其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中选药物保质、保量供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国家集采)政策对某院门诊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门诊药房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2018年1月至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月至12月)23种降压药物为目标药品,共涉及10种中选品种;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目标药品的价格、销售数量和金额,比较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结果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其中11种降压药物的价格降幅为5.86%~89.70%,23种降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累计减少2 705.60万元。DDDs排名前3的目标药品未发生变化,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洛活喜)、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商品名康忻)、坎地沙坦酯片(商品名维尔亚);10种中选品种的DDDs排名均居前列。DDC排名前4的目标药品未发生变化,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商品名安博诺)、厄贝沙坦片(商品名安博维)、缬沙坦胶囊(商品名代文)、氯沙坦钾片;10种中选品种的DDC相对较低,且非中选品种的DDC均降低。结论 国家集采政策的实施促使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减轻了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优化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国家集采)政策实施效果,并提出政策推广建议。方法 调取并统计某院医院信息系统201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及2021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二、三、四批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数据,包括药品单价、使用数量及使用金额等,计算降价幅度、日均费用(DDC)、用药频度(DDDs)等,分析国家集采政策对该院口服降糖药使用的影响,并提出政策推广建议。结果 该院在用降糖药共18个,其中9个为国家集采中选药品。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该院大部分未中选药品的DDDs不同程度下降[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和米格列醇片因无同通用名集采品种而上升],其中阿卡波糖片(拜唐苹)和格列奇特缓释片(达美康)降幅均超99%;DDC除瑞格列奈片(孚来迪)无变化外,其余药品均不同程度下降,降幅最大的为米格列醇片(70.400%);大部分未中选口服降糖药使用量及使用金额占口服降糖药比例下降,未中选口服降糖药单价均下降,降幅最大的为瑞格列奈片(孚来迪,降幅75.176%);该院口服降糖药使用金额同比2019年实际节省122 006元。结论 国家集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新泰市中医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前后1年的降压药相关用药数据,分析和探讨药品集采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降压药使用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检索医院HIS系统,并比对药品集采中选目录,筛选出目标药物,查询并确定其限定日剂量(DDD)值,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导出集采前后2个时间段内降压药相关用药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整理,计算对比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药品价格指数(DPI)、仿制药替代率和药费节省率等评价指标。结果 纳入目标药物12个品种,涉及30个品规,中选品规的调整幅达66.67%;追踪到16个品规的价格降幅为3.6%~82.79%,最大调整差价达3.091元/片;11个品种的平均仿制药替代率高达91.19%,国产仿制药的DDDs或DDDs占比明显提高,8个品种进口原研药的DDDs降幅为13.07%~100%;所有品种共节省药费1 726 946.66元,药费总体节省率为69.37%,11个品种的DDC平均降幅为75.49%;药理类别不同的6类降压药较基期调整后的DPI范围为7.99%~56.57%;ARB、ACEI和BB类降压药的DDDs、DDDs占比都出现增长,DIU类和复合制剂的DDDs、DDDs占比都出现下降,CCB类的DDDs出现增加,而DDDs占比却出现下降。结论 药品集中采购后,基层医疗机构优先充实了中选药品,对国产仿制药的认可度和使用量大大提高,药物治疗更加贴近基层患者的高血压病特点;选择药物时更加兼顾价格因素和药理特点,确实显著地减轻了就诊患者的药费负担,也为基层医疗机构费用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杨群英  宋新余 《中国药事》2005,19(9):522-523
为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及整治药品"回扣"等问题,自1999年以来,国家试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卫生部等国家六部委(局)于2001年11月发布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对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起到了指导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提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规范化管理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莉  姚峥嵘  申俊龙 《中国药事》2018,32(10):1322-1327
目的:为完善我国药品招标采购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相关文献和数据,并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从制度的合法性、路径依赖以及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药品招标采购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招标评价指标不合理,药品质量难以保障;招标采购分离、量价不挂钩;医疗机构回款较慢等问题。建议均衡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优化综合招标评价体系,落实招标采购合一、带量采购,规范政府在招标采购制度中的现代施政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业界动态     
<正>国家发改委再查医药行业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成重点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从6月至8月,在全国开展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检查。此次检查工作的重点为:政府规定降价药品、招标采购药品价格执行情况;医疗机构药品加价率政策执行情况;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价格执行情况;以及药品招标采购收费政策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域外成熟管理经验,提出完善建议:统一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系统;加强采购平台建设;评标时弱化“进口”与“国产”分组评审做法,引入价值购买理念和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创新招标采购模式与机制。落实“带量采购”。多举并施,确保招采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集中带量采购(集采)政策对医疗机构口服抗菌药物使用变化的影响,为医疗机构口服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断时间序列方法,将2020年1月设为新冠疫情带来的第一个干预时间点,2020年5月设为集采政策带来的第二个干预时间点,分析2019年5月 ~ 2021年4月本院前三批口服抗菌药物集采品种及其替代药物月度使用量、费用的变化。结果:集采政策实施后,所有纳入的口服抗菌药物总体使用量较集采政策前同比减少9.16%,但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集采政策后整体呈上升趋势。集采与非集采口服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在集采政策后均显著上升,总费用则显著下降,符合集采政策减轻患者用药负担的目标。其中集采口服抗菌药物总费用下降极为显著,较集采政策前同比下降了78.42%,模型分析显示集采药物的费用在大幅下降的基础上持续平缓下降;而非集采药物的总费用在政策实行后增加了27.55%,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集采政策促使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下降,有助于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而显著增加对口服集采抗菌药物使用量。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开展口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临床综合评价,为医疗机构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以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及江西省药学会为依托,江西省25家三级甲等医院共同参与,运用文献综述及德尔菲法,通过项目启动、初稿形成后的2轮专题修订会研讨及1轮电子版反馈,最终制定本共识。结果 截至2022年2月,已纳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2个。该共识采用百分制,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学、适宜性、可及性和创新性共6个维度,对涉及的10个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进行了临床综合评价,并根据分值形成不同的推荐级别。结论 制定了《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江西省口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共识》,为国家和省级集中带量采购的约定采购量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医疗结构药品配备和采购目录的制定,药品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广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标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其招标采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2010年,广西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结果共有1004个品规中标,中标价总体下降14.34%,其中招标价低于5元的有526个,占52.39%;5~10元的有183个,占18.23%。175个品规中,降幅大于50%的占22.88%;独家中标191个,占24.91%。小品种、抢救药品及独家品种因价格低廉、利润微薄而缺供,造成临床用药困难。结论:在2010年集中采购周期内,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面临一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政府应采取完善相关法规、提高评标人员素质等措施完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作用及尚存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其协同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政策评估法,分别对目前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直接协同与间接协同作用进行阐述,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国医保支付制度在技术层面的付费方式、效果层面的绩效评估、管理层面的过程管控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其间接协同作用包括: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可促使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作出调整以适应医保支付改革;可调整医药市场,影响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为:中选药品品种少,采购范围与医保降费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医保对于非中选药品"一刀切"的支付标准可能会削弱药企对仿制药研发的积极性等。因此,下一步还需大幅扩大药品采购品种和范围,对于本身品种就较少的药品,可以适当放开医保支付限制;协调医保报销政策和采购方案,提升医保支付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引导医疗机构从"价格医疗"到"价值医疗"理念的转变,兼顾市场多方利益,形成全方位的药品价格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药企研发投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前4轮(截至2021年2月)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标的国内上市企业作为实验组,利用一对一倾向匹配得分(PSM)筛选出特征相似的未中标国内上市企业作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DID)进行分析。结果: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中标药企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规模、营业利润等变量对药企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企业年龄和财务杠杆对研发投入有负向影响。药品价格和销售费用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企业研发水平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国家应持续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增强政策协同效果;企业应顺应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8年来对医疗机构用药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提取我院2001—2007年采购药品信息,对中标药品的品种、价格、差价率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招标药品品种逐年增加,品种频繁调整,药品价格普遍降低,药品差价率由2001年的34.52%下降到2007年的14.80%。结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使医院药品收入呈下降趋势,建立新的补偿机制,调整招标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方式呈现多元化,为更好地规范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管理,本文基于我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方式的四次变迁,分析总结现有的“双信封+专家议价”、“综合评价+专家议价”、“挂网交易”和“合理限价、品牌筛选和竞价谈判相结合”四种集中采购模式,并剖析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际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政府促进国内制药企业(简称药企)参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最优决策。方法利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国内药企与政府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问题的博弈均衡。结果可能会产生两种均衡,一种是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均严格执行一致性评价政策,药企则选择积极参与一致性评价;另一种是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执行政策不统一,如适当"延期",且在省级带量采购中允许非过评品种中标,那么可能会导致部分药企过评积极性不大,因为不参加一致性评价的成本更低。结论为鼓励仿制药企业参与一致性评价,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一致性评价政策,同时应出台相关配套和激励措施,如带量采购、优先审评和审批等,提高过评企业的净收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5个指标中与药相关的10个指标分为3个方面即处方点评、规范药品采购和使用、每百张病床药师的人数进行分析。结果:医改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应强化处方点评、加大抗生素使用强度的管控、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与使用、增加国家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采购、降低门(住)诊次均药品费用、提高药师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占比,使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结论:合理用药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卫健委在医改新形势下为医院药事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