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且对细胞活性影响小的分离人外周血CD4+T细胞的分选方法.方法 对人外周血依次采用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DGC)和免疫磁珠分选(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进行CD4+T细胞分选.分选后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倒置显微镜及细胞周期分析进行分选纯度和生长状态检测.结果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的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纯度为(38.8±2.7)%,免疫磁珠分选后CD4+T细胞纯度为(96.2±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分选后细胞形态及功能完好,24 h内活性最高.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选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CD4+T细胞的分选纯度及保持其活性,可继续用于相关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建立一种高效、高活性的T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FACS)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CS)从小鼠脾脏组织分离纯化CD8+T细胞.方法 通过测定分选后细胞的纯度、回收率、细胞活力、实验耗时及细胞学形态等指标,综合全面地比较了上述两种纯化方法分离CD8+T细胞的差异.结果 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后CD8+T细胞纯度为(99.5±0.00)%,而免疫磁珠法的纯度为(95.6±0.25)%.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CD8+T细胞的回收率为(74.33±3.28)%,而免疫磁珠法的回收率为(60.00±1.53)%.流式细胞分选法耗时1.5 h,免疫磁珠法则需要2.5 h.流式细胞分选后的细胞活力要比免疫磁珠法收集的要高.经流式分选后得到的细胞在12h时就开始出现集落生长,24 h时生长最佳,而经免疫磁珠分选后的细胞总体生长趋势较流式分选后的细胞缓慢.结论 流式细胞分选法较免疫磁珠法效率更高,能得到更高活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流产模型孕鼠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快速高效的分选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两步法分离流产模型孕鼠脾脏中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纯度。结果流产模型孕鼠脾脏细胞经过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2次分选得到CD4+/CD25+调节性T细胞纯度为(93.51.1)%,CD4+/CD25-T细胞纯度为(96.60.6)%。结论采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能够快速高效的得到高纯度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碱粒细胞是否可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分子.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和纯化脐血嗜碱粒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扰素(IFN)-γ刺激20-60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HLA Ⅱ类分子表达的情况.结果:嗜碱粒细胞的纯度 ≥83.5%,在 GM-CSF10 μg/L或 IFN-γ100kU/L刺激后,其膜表面可表达HLA Ⅱ类分子,表达百分率在刺激后20小时较高,分别为10.2%±2.1%和11.3%±1.0%.结论:嗜碱粒细胞具有表达HLA Ⅱ类分子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用免疫磁珠分选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更高效的方法。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先分离出人单核细胞(PBMC),选用EasySep正选人CD3试剂盒,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分离T淋巴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有显著差异。结论:用免疫磁珠分选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体外诱导胚胎肝干细胞抗原阳性(Sca-1^+)细胞向肝细胞或肝细胞前体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Sca-1^+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T-PCR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自蛋白(ALB)、转甲状腺蛋白mRNA水平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LB、AFP和CKS/18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检测细胞糖原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结果分离后Sca-1^+细胞活力为(94.24±1.04)%,纯度为(85.57±1.66)%,回收率为(62.31±1.85)%。Sca-1^+细胞经HGF和aFGF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变成不规则,明显向肝细胞变化,AFP蛋白表达消失、ALB和CK8/18蛋白表达升高,ALB、转甲状腺蛋白mRNA表达升高,且细胞糖原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增强,逐渐向成熟肝细胞转化。结论HGF与aFGF可在体外诱导胚胎肝Sca-1^+细胞向肝细胞或肝细胞前体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磁珠分选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敏感性.方法 采集10例CML患者的骨髓,利用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阳性细胞,对比分析纯化前后FISH检测结果.结果 CD34阳性细胞纯化前占细胞百分数为(0.7 ±0.2)%,纯化后为(93.4±2.5)%(P<0.05).CD34阳性细胞纯化前FISH检测4例阳性,纯化后9例阳性(P<0.05).结论 免疫磁珠技术联合FISH技术可提高检测CML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CD133+细胞,并检测CD133+和CD133-细胞周期.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CD133+和CD133-细胞,乙醇固定,PI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CD133+细胞在SMMC7721中所占比例为0.9%,FCM检测显示SMMC7721细胞株中CD133.细胞周期处于G0/G1期的比例为85.3%,而CDl33.细胞G0/G1期的比例相对较低,为61.6%,未分选细胞居中,为68.9%.结论: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CD133+亚群,比例约为0.9%,且CD133.细胞多处于静止期,具有一般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采集和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病患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纯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确诊自身免疫病患予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CliniMACS系统对其中11例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CD34^ 细胞阳性分选,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34^ 细胞纯度及淋巴细胞各亚群。结果:1例动员中并发尿崩症,2例动员失败。11例分选后CD34^ 细胞纯度平均96.1%,回收率70.14%;CD3^ 、CD19^ 、CD14^ 细胞分别去除10^3/kg,10^2/kg,10^3/kg。结论:对自身免疫病患采用环磷酰胺+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方法可靠,安全性好;外周血干细胞的纯化方法可获得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CD34^ 细胞,并极大限度的去除T、B等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CD4+ CD2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s)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90例于我院产前常规孕期体检及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产妇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孕妇20~24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及CD4 CD25+ Tregs的比率,并随访至分娩.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随访期间确诊子痫前期的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 CD25+ Tregs和CD4CD25T细胞,酶联免疫仪检测CD4 CD25+ Tregs对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与正常孕妇组对比.结果:①随访情况.190例孕产妇妊娠期内有15例发展为子痫前期,其余175例为正常分娩,2组在剖宫产率、胎儿心率异常率、新生儿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CD4 CD25+ Tregs的数量.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CD4T细胞比率分别为34.21%±6.92%和35.72%±7.4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外周血PBMC中CD4 CD25+ Tregs占CD4T细胞的比率为6.71%±2.2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2.01%±2.98%(P<0.05).③CD4 CD25+ Tregs的抑制功能.子痫前期组CD4 CD25+ Tregs对CD4 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百分率为57.56%±9.47%,正常孕妇组为78.27%±12.4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CD4 CD25+ Tregs的预测性.以CD4+ CD25+ Trges数量变化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Tregs的最佳截断点为6.605%,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86.7%、特异度82.85%.结论:孕妇妊娠中期外周血CD4 CD25+ Tregs数量减少和(或)抑制功能下降与子痫前期的发生相关,可作为子痫前期的预测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脾脏大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8例健康供者皮下注射rhG-CSF5μg/(kg.d),连续5d动员造血干细胞。在注射前和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7及30天对健康供者进行脾脏超声检查,测量脾脏大小(长径×厚度);同时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并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相对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供者脾脏的大小在注射前为(40.3±3.4)cm2,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7和30天分别为(48.2±6.1)、(47.8±6.6)和(39.2±5.0)cm2,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7天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供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在注射前为(3.4±1.0)×109/L,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和7天分别为(29.3±6.9)×109/L和(3.2±0.7)×109/L,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天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相对MFI在注射前为(57.1±43.5),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和7天分别为(96.8±51.3)和(66.9±30.4),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天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后一次注射后第1天脾脏的增大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及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r=0.603,P=0.000;r=0.436,P=0.023)。结论:rhG-CSF可使健康供者脾脏在短期内明显增大,这与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陈荣  许建平  李莉 《中国药师》2009,12(11):1517-1518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同时间给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6例2型糖尿病不伴微血管病变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晨服组36例(100mg·d^-1,8:00服药)和晚服组20例(100mg·d^-1,20:00服药),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杨酸血药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后CD62p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服药前CD62p分别为(7.43±3.25)%,(7.28±2.94)%,服药后分别降为(5.69±2.81)%,(5.83±2.53)%,但两组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水杨酸血药浓度分别为(2.39±0.92)和(0.85~4.11)mg·L^-1,与cD62P差值不相关(r=-0.175;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不伴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时辰给药对CD62P表达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FasL的表达,探讨HBV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蛋白印迹检测FasL表达。结果: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共检出HBV—DNA阳性24例,阴性6例。阳性组凋亡率为(38.14±5.23)%,阴性组凋亡率为(22.37±6.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FasL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FasL高表达可能参与HBV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臭氧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全身及局部T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144例CIN Ⅰ级、高危HPV感染的患者按HPVDNA载量分为3组:高载量组(>1000 RLU/CO)67例,中载量组(500 ~1000 RLU/CO) 45例,低载量组(< 500 RLU/CO) 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与慢性宫颈炎对照组静脉血CD4+、CD8+、CD4+/CD8+比值变化及宫颈组织中CD4+、CD8+的变化,并对CIN Ⅰ级、高危HPV感染的患者于臭氧治疗后进行检测,并追踪1、3、6、9、12个月.结果 CIN Ⅰ级、高危HPV感染的患者外周血CD4+下降、CD8+增高,CD4+/CD8+下降,CIN Ⅰ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织中CD4+、CD8+低表达,在CIN Ⅰ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CIN Ⅰ组经臭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增高[对照组:35.8±1.2比34.7±1.2,CIN Ⅰ组:36.7 ±0.5比36.6±0.6] 、CD8+下降[对照组:23.1 ±1.2比24.1 ±1.1,CIN Ⅰ组:22.7±1.1比23.2±1.0],CD4+/CD8+上升,而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CIN Ⅰ组宫颈组织CD4+和CD8+表达的阳性增高[对照组:57.6% (83/144)比46.7% (67/144),56.9%(82/144)比50.0% (72/144),CIN Ⅰ组:75.0% (108/144)比63.3%(91/144),63.9%(92/144)比53.3%(77/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CIN Ⅰ组患者宫颈组织CD4+和CD8+表达的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臭氧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高危HPV感染患者1个月后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0%(55/67) 、84.4%(38/45)、90.6%(29/32),各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84.7%.结论 臭氧治疗通过改善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金艳  宗亚玲 《安徽医药》2012,16(7):963-966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先天性感染与孕妇脐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为HCMV先天性感染的有效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正常产妇36例脐血标本,分离白细胞,然后从分离的白细胞中提取DNA进行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从36例脐血标本中分别取0.5 ml脐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的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 HCMV先天性感染组与HCMV感染阴性组CD3+♂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73.11±8.88)%和(71.66±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47.52±8.53)%和(52.476±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25.84±4.75)%和(18.07±4.06)%,HCMV先天性感染组较HCMV感染阴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分别为(1.89±0.45)和(3.026±0.75),HCMV先天性感染组较HCMV感染阴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MV先天性感染与孕妇脐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即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ECs)的生长增殖规律及其特性,以期证实人外周血是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一个理想的内皮前体细胞来源。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单个核细胞,接种在人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于含有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IGF、EGF等的内皮生长基质EGM-2 MV中。每天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4d后去除未附着细胞,继续培养黏附细胞,同时,黏附细胞用Dn—AC—LDL和FITC—UEA—1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收集第7d的黏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31。结果接种1d后,一些细胞变形;2d后,有细胞团形成;3d后,细胞团周围一些贴壁细胞开始出现;4d后,黏附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贴壁生长,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可观察到Dn—AC—LDL和FITC—UEA-1双阳性的黏附细胞;第6d、7d,黏附细胞呈长梭形;FACS分析,CD34和CD31阳性率分别为(14.13±2.79)%、(54.67±3.44)%。结论外周血中确实存在EPCs,并且在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IGF、EGF等的刺激下能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EPCS可望作为临床血管再生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严慧  张慧玉  厉红  岳爱红  田玲 《中国医药》2013,8(7):929-930
目的 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MPP住院患儿4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各21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激素治疗组另加用甲泼尼龙1 ~2 mg/(kg·d)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共3~5d.观察3组淋巴细胞亚群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激素治疗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32±l1)%、(29±11)%、(31±17)%、(1.0±0.3)%,IgA、IgG和IgM分别为(1.7±0.5)、(13.4±1.7)、(1.8±0.4) g/L;非激素治疗组分别为(32±11)%、(29±l1)%、(32±18)%、(0.9±0.6)%,(1.8±0.3)、(12.4±1.5)、(1.9±0.2)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2±21)%、(40±5)%、(22±32)%、(1.7±0.6)%,(1.2±0.8)、(9.3±2.6)、(1.3±0.6)g/L.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激素治疗组CD3+、CD4+/CD8+高于非激素治疗组,CD8+低于非激素治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47±9)%比(39±9)%,CD44+/CD8+:(1.8±0.5)比(1.2±0.5),CD8+:(18±7)%比(28±8)%,P<0.01].激素治疗组IgA、IgG和IgM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调节MPP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血清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取10例ACS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培养人单核细胞,予以治疗后浓度为0、0.1、1、10μmol/L的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细胞膜TF水平。临床试验,选取28例ACS患者根据服用药物情况分为未用药物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各14例,检测外周血中TF含量,同时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在0、0.1、1、10μmol/L浓度时TF测定值分别为(6.89±1.07)、(4.08±0.69)、(3.78±0.65)、(1.99±0.65)pg/ml;在28例ACS患者外周中,瑞舒伐他汀组与未用药物干预组TF分别为(88.25±21.55)、(210.28±95.42)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ACS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F的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同时可改善血脂异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ACS患者循环血中T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