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董得宏  孟祥靖 《河北医药》2002,24(10):800-801
目的 评价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例患者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行颈动脉及其颅内段血管造影,手术采用自膨式支架植入方法。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3例均为60岁以上曾患有脑卒中或反复一过性脑缺血的病人,其中2例合并严重冠心病,共成功植入支架3个,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发作事件,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无明显狭窄。结论 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冠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治疗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41例(47支狭窄的冠脉,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之后置入支架50枚,均为denovo支架植入。结果 84%A型病,14%B型病变,2%C型病变,50枚支架全部植入成功,无一例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4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支架部位无狭窄。为支架远端血管病变加重所致。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de novo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的患者 ,于冠状动脉造影后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检查。结果 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平均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 5 3% ,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发现为 6 8% (P <0 0 5 ) ,合并有胸痛和心电图ST段改变的病例 ,狭窄程度均超过 70 %以上 ,其中 2 0例行支架植入。结论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对临界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是一种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红  闫纯英  陈畅  陈书盈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7):1036-1036,F0003,F0004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在冠脉介入治疗及术中用药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70%~80%的患者60例,冠脉狭窄病变共79处.其中研究组30例,冠脉狭窄40处实施用药护理后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测得FFR值≤0.80时予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FFR>0.80时予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冠脉狭窄39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DES.结果 对照组患者植入支架(1.5±0.5)个,实验组患者植入支架(0.7±0.6)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绞痛发生率和手术后三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实施FFR测定术中用药护理,可有效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别是对PCI在减少使用患者支架数量、在短期内不增加心绞痛发作和MACE发生率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有效消除冠状动脉狭窄、恢复前向血流的重要治疗手段,分叉病变一直是PCI策略和操作的难点。近年来,关于处置分叉病变的共识是主支血管植入支架,分支血管予以球囊扩张,在必要时于分支血管植入支架,但对于直径较粗、供血范围广泛、开口严重狭窄导致血流缓慢的真性分叉病变,仍主张于主支和分支血管植入双药物洗脱支架。本文报告2009-1~12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实施不同的技术植入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20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何伟  刘志勇  蒋杰  周建明  陆启同 《江苏医药》2012,38(15):1776-1778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杂交技术)在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冠心病患者中,两支冠脉血管病变4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17例;均采用杂交技术进行心肌再血管化。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吻合;其余狭窄冠脉血管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结果 21例患者共植入支架38个,平均每例心肌再血管化2.6支,手术均成功,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平均ICU观察时间为26.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随访2-1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绞痛症状发作。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型或者超重型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药物(Victoza)治疗方式,进而观察实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满意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80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型或者超重型患者相关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型或者超重型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药物治疗方式之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和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数据都明显下降,实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普遍对该种药物治疗较为满意。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的肥胖型或者是超重型患者来讲,通过良好的Victoza药物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降糖降体质量等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实际血糖稳定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作用,因而可以将该种药物治疗在今后的肥胖型或超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性的推广和宣传,进而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植入,成功率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未见任何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无重要心脏不良事件,无病变靶血管重建术。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介入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其近期及术后6个月内的疗效满意,能显著降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  相似文献   

10.
孙和顺  刘会生  周增超  刘铁艳 《河北医药》2010,32(16):2199-220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20例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20例患者狭窄病变42处,其中18例患者各2处病变,2例患者各3处病变。18例患者共植入血管内支架38枚;2例各2处狭窄病变患者支架植入未成功。血管平均狭窄率由治疗前82.6%降至治疗后8.4%。支架植入后12个月时复查头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CTA)或头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15例患者未见狭窄复发,后循环缺血症状改善,未见新发脑梗死;发生支架再狭窄3例(6枚支架),支架再狭窄率15.8%,其中2例患者有明显的后循环缺血症状和脑梗死。全组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改善后循环的缺血状况,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冠脉狭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探讨冠脉支架植入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明确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和药物涂层支架的血栓再形成是否与炎性细胞因子有关,笔者测定了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患者75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5例患者中,62例为有意义狭窄,阳性率为82.7%。其中单支病变的患者28例,双支病变患者17例,三支病变患者30例。75例患者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经右股动脉植入68例,经桡动脉途径7例。术中患者内膜撕裂1例,血压升高3例,股动脉痉挛1例,胸闷气短2例,治疗后痊愈,均为发生严重后果。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行支架植入手术,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食管狭窄支架植入术前、术后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7例患者食管支架植入术前CT结果及术后CT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术前CT检查能够显示狭窄的程度、范围、长度,判断肿瘤侵犯气管支气管,食管气管、纵膈瘘的存在,指导食管支架植入准确性100%;术后CT随访能够有效地预防发现并发症及疗效的评估。结论 CT检查为术前制定实施方案,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法脱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洗脱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是介入心脏病领域又一个里程碑。国外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降低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在进行血管重建的冠心病患者中,约15%~20%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较多,狭窄程度严重,糖尿病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然而,有关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早期临床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选取116例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为药物支架组;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患者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4±6.5)岁,其中有60例患者是患有冠心病,8例患者患有心绞痛,2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病史。男性患者有7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入院7d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患者病变情况,随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支架植入手术,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康复率达到了100%,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 4 1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冠脉内介入治疗 (PCI)的初步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 1例 CAG的造影结果、操作体会及评价 10例 PCI的疗效。结果  4 1例 CAG均获成功 ,且有 1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 ,对 13处病变血管实施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共植入支架 16个 ,其中 11个为磷酸胆碱药物涂层支架 (PC支架 ) Biodiv Ysio TMOC,支架置入时最大球囊充盈压力为 12± 2大气压。支架置入后未见残余狭窄 ,总成功率 10 0 % ,术后 3~ 6个月随访未发生再狭窄。结论  CAG是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方法 ,进一步的 PCI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下肢ASO患者的病变肢体先行DSA检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闭塞情况和侧枝循环形成情况,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22条肢体有明显病变,血管狭窄大于40%;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14例,治疗后造影显示血管再通;18条肢体明显好转,2条肢体部分好转,2条肢体无效,总有效率90.9%。结论 DSA能准确评价缺血肢体的血运情况,对手术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指导意义。血管内治疗对于下肢ASO患者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68例老年和63树非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和病变血管支数与非老年冠心病患者无显著差别,支架植入比例和成功率无区别;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TCA治疗的病倒成功率分别为92.6%和96.8%,围手术期的共发症老年组未见增加。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TCA和支架植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CA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2月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8例,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后1周行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指标,采用16排螺旋CT对8例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16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但对慢性闭塞性病变诊断性的准确率稍差.结论: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20.
姚建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81-18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年龄〉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6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年龄〈70岁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其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均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指征,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常规的PCI手术。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支架植入情况,若患者术后残余狭窄〈10%且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则为支架植入成功。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数、手术部位数、手术成功数、手术成功率、支架植入数及支架植入率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与非老年冠心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