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宁  史金英  高兰芳  刘冰 《河北医药》2012,34(2):240-24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IPA)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AECOPD)患者并发IPA的病例并不少见[1].有学者指出,慢性肺部疾病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IPA的第三大高危因素,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实体器官移植.AECOPD并发IPA预后极差,病死率50%~100%,治疗棘手.伏立康唑是新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具有抗真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伏立康唑对AE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疗效,为临床积极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序贯治疗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伏立康唑序贯治疗24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伏立康唑序贯治疗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痊愈率33.3%,总有效率87.5%。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序贯治疗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序贯疗法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曲霉菌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普宁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曲霉菌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1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伏立康唑序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4,P=O.039)。结论伏立康唑序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曲霉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0):2865-286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AECOPD合并ABPA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临床药师建议调整初始治疗方案中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顺序;治疗过程中停用头孢曲松,调整为静脉滴注伏立康唑;之后适时调整伏立康唑为口服剂型,并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密切关注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及时调整雾化剂吸入顺序和伏立康唑的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口服序贯给药治疗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2019年1月-2022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1例。两组均对咳血、发热等临床症状进行对症药物治疗,同时采用常规抗肺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每天2次,首次剂量6 mg·kg-1,之后每次4 mg·kg-1,连续治疗6周;试验组前2周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2周后改为伏立康唑分散片口服治疗,每次0.2 g,每天2次,继续服药至6周。比较两组疗效、康复进程及安全性,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方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75.31%与对照组8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咳嗽咳痰缓解时间、痰培养真菌转阴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肺部空洞、低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是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伏立康唑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治疗疗效与其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相当,且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疗效可靠,安全性高。肺部空洞、低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是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例肺曲霉菌病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应用伏立康唑与利福平的监护与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在识别药物相互作用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利用治疗药物监测作为技术支持,分析与利福平联用前、后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揭示二者相互作用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寻找替代治疗方案。结果伏立康唑与利福平联用7 d后,血药浓度较单用基线值下降了88.28%,停用利福平后第3天血药浓度开始回升,停用第10天后血药浓度上升至有效浓度范围内,但仍未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利福平可显著降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且作用时间持久,应避免合用。  相似文献   

7.
一例中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皮肌炎、下肢静脉血栓史。因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间断发热入院。入院后,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复发,痰培养见奴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根据相关指南与药敏结果选择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了肝酶升高、皮下出血、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密切监测,及时建议调整药物,并分析出血原因可能是伏立康唑、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华法林相互作用导致,规避了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予伏立康唑首日6mg/(kg.次),每12h一次,以后每次4mg/(k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和微生物学反应而定,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1%和69.6%。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结论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曲霉菌病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仅28例初步诊断考虑有肺曲霉菌感染,19例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26例经手术治疗,32例为内科保守治疗;53例治疗后好转,5例患者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诊断困难,且常需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肺癌等疾病相鉴别。肺曲霉菌球经手术切除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预后较好;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需长期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罕见的CYP2C19快代谢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救治,对治疗过程中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利用艾司奥美拉唑调整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本案例为临床治疗难治性肺曲霉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伏立康唑是目前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一线用药,该药既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proteins,CYP)2C9、2C19、3A4的底物也是其抑制剂,临床上与许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而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使用伏立康唑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本文通过对1例曲霉菌中枢感染患儿应用伏立康唑的监测与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治疗药物监测在识别药物相互作用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4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联合治疗,而B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单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分别为95%、85%,且组间经过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用药安全方面,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单一用药组不良反应较联合用药组发生率稍高,但组间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比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起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有确切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9,(1):72-75
目的:探究福建泉州地区艾滋病患者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特点、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艾滋病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33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性霉素治疗组19例和伏立康唑治疗组14例;分析其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发生的特点,以及抗真菌治疗后存活率的差异。结果:经两性霉素与伏立康唑分别治疗后,伏立康唑治疗组的存活率高于两性霉素治疗组,但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伴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在临床上没有典型的特征,初期发现并及时接受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均为治疗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有效药物,但在艾滋病晚期患者伴马尔尼菲青霉菌病,采用伏立康唑部的安全性较两性霉素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9,(7):1138-1140
伏立康唑是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临床上常作为治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伏立康唑在体内的代谢呈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易受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和病生理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个体间呈现明显差异。本文对1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曲霉菌感染使用伏立康唑导致骨痛的患者治疗过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骨痛,临床药师综合考虑建议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提示患者为CYP2C19*2/*2(636GG,681AA)基因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6.2 mg·L-1。临床药师进一步建议将伏立康唑的给药剂量减半,并于治疗后第2天、第3天监测血药浓度。患者在剂量调整后的第2天骨痛明显好转,临床医生采纳药师建议后,持续使用伏立康唑联合其他抗菌药物2周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未再出现骨痛发作,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检索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疗效方面,伏立康唑优于伊曲康唑(OR=3.40,95%CI:2.22~5.21,P<0.01),在安全性方面,2种方案无显著性差异(OR=0.86,95%CI:0.40~1.84,P=0.70),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相比于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治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为45 928.35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本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基础分析结果较为稳定。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疗效优于伊曲康唑,但伏立康唑治疗的ICER值过高,因此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脑曲霉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治疗药物有限,病死率很高。总结成功救治1例脑曲霉菌病患者的经验。方法立体定向下行脑穿刺活检术,脑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明确诊断。治疗采用联合抗真菌治疗,伏立康唑0.2 g,2/d,静脉滴注,疗程70 d;间断小剂量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1 mg,1/周。结果复查头颅磁共振,与初起病时比较病变明显吸收,临床症状好转。随访3年无复发。结论小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伏立康唑治疗脑曲霉菌病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肺侵袭性肺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伏立康唑治疗15例肺部侵袭性肺曲菌病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病例中,治疗120d时,13例有效,有效率66.67%。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肺曲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一线抗肺曲霉菌药物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1例58岁男性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史50年,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史3年,加重7 d入院,诊断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临床药师对该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伊曲康唑、抗菌药物的调整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治疗50 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胡琴  孔旭东 《医药导报》2021,(1):124-12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合并肺栓塞患者治疗的药学实践。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文献学习和药学工具检索,综合患者的基础疾病、用药史和用药依从性、药物药动/药效学特性、循证药学证据等方法,从IPA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抗凝治疗初始方案的制订、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与处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和全程药学监护。提示伏立康唑可能增加华法林的药物浓度和抗凝作用,相互作用风险分级为"C级,建议监控治疗",严重性为"中度(Moderate)",可靠性为"可(Fair)",建议在伏立康唑开始治疗、剂量增加或停止治疗、剂量减少时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出血或血栓风险。在密切的凝血功能监测下,患者联合伏立康唑200 mg,bid,华法林初始剂量2.5 mg·d-1,维持剂量1.5 mg·d-1。结果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目标范围(2~3)。经过积极的治疗及合理的药学监护,该患者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IPA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全程药学监护,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协助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建议,保证了药物治疗效果,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有效、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