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含量测定、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对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10批丹红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将上述成分与凝血酶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进行抗凝血活性验证。结果:UPLC法共标定23个共有峰,对尿苷、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E、紫草酸、迷迭香酸、丹参素、咖啡酸、对香豆酸和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E、紫草酸、迷迭香酸等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表明紫草酸对凝血酶原相对时间的延长效果最好,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次之,这与分子对接结果及单体成分相关药理活性高度一致。结论:建议将丹酚酸A、丹酚酸B、紫草酸和迷迭香酸作为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的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口服给药鞣花酸后大鼠体内暴露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鞣花酸及其体内暴露成分治疗胃肠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鉴定大鼠口服鞣花酸后的外源性代谢产物,利用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GIB相关疾病靶点,进一步筛选出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CytoScape 3.8.2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核心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分析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基于AutoDock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计算,验证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靶向关系。结果 基于UPLC-Q-TOF-MS分析,鉴定了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包括鞣花酸原型成分及10个尿石素类代谢物,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其潜在作用靶点500个,以及GIB相关靶点1 117个。SRC、PIK3R1、HRAS等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结果发现,该类成分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路、黏着斑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激酶活性调节、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质磷酸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1个成分与6个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等发挥止血作用,为含有鞣花酸类相关中药治疗GIB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讨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治疗冠心病(CHD)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多个数据库检索收集整理并筛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活性成分以及治疗CHD的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 3.6.0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基因"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并结合Cytoscape 3.6.0筛选出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功能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Vina对成分和靶基因网络分析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安神补心六味丸中筛选得到52个活性成分,涉及CHD作用靶点141个,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24个关键靶点,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63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29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Ras信号通路等。通过分子对接得到结合能≤-5 kcal·mol-1的活性成分20个,与排名前6的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安神补心六味丸中的活性成分鞣花酸、异鼠李素及柚皮苷等能作用于多个靶点和调控多条通路,对CHD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酒制对地龙体外抗凝活性的影响,为地龙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水提法和仿生酶解提取法对生品地龙、酒制地龙进行提取,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抗凝血酶活力为指标进行抗凝活性测定,并采用BCA蛋白测定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多肽含量。结果 采用水提取法时,PT和抗凝血酶滴定法均显示酒地龙与生地龙抗凝血活性相当,TT测定结果显示酒地龙抗凝血活性强于生地龙,APTT测定结果则显示地龙具有促凝血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促凝效果越强,蛋白、多肽含量为酒地龙大于生地龙;采用仿生酶解提取法时,APTT和PT测定结果显示酒地龙的抗凝血活性强于生地龙,并且蛋白、多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酒地龙要多于生地龙,但TT和抗凝血酶滴定法并未比较出生品与酒制品之间的差异。结论 与传统水提法相比,仿生酶解提取法能更多地提取出蛋白多肽类成分,仿生酶解提取液具有更强的抗凝血活性,2种提取法均显示地龙酒制有利于可溶性蛋白、多肽的溶出,能增强体外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5.
鼠尾藻多酚及其各组分的抗凝血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鼠尾藻多酚及其各组分的抗凝血活性。方法采用膜分离方法对鼠尾藻多酚进行分级;采用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采用剪尾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采用试管法测定新西兰兔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结果高相对分子质量(Mr)鼠尾藻多酚分级级分极显著地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新西兰兔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且其延长程度与多酚Mr成正相关关系,Mr大于1.0×105的组分体内体外抗凝血活性与阿司匹林相近。结论高Mr鼠尾藻多酚具有极显著的体内、体外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桂郁金多糖体内抗凝血作用和含药血清体外纤溶活性。方法小鼠连续3 d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桂郁金多糖,分别检测全凝血时间(CT)、凝血因子Ⅱ(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因子Ⅰ(Fbg),并将含药血清用纤维蛋白平板法进行体外纤溶试验。结果桂郁金多糖能明显延长CT、APTT和TT(P<0.05),对PT和Fbg无明显影响;含药血清体外无纤溶活性。结论桂郁金多糖具有显著的体内抗凝血活性,该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发挥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秀丽莓中鞣花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RP-HPLC法,SunFireTM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4mL·L-1磷酸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有机结合计算机分子模拟及体外DPPH·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活性进行深入探讨。结果鞣花酸的线性范围为0.081 92~0.409 60μg(r=0.999 7,n=6);平均回收率(n=6)为99.51%(RSD=2.00%)。该成分可通过结构中的酚羟基经氢键、苯环经π-π键作用与受体蛋白的氨基结合起效,具有较维生素C更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该方法可迅速、准确地测定秀丽莓中的鞣花酸含量,可作为该药材中主要抗氧化成分鞣花酸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有效方法,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翁羽  张莉娇  陆群  吴坚 《中南药学》2013,(8):565-568
目的设计5种小分子并研究其与凝血酶的对接,以研究新型凝血酶抑制剂。方法根据PPACK结构设计5种小分子凝血酶抑制剂,并通过autodock 4.2和MVD2010.4.0(molegro virtual docker)模拟这5种分子与凝血酶的对接。最后合成这5种分子,并测定凝血酶抑制剂的活性。结果 autodock对接数据显示分子1、2、5具有较高活性。MVD对接数据显示分子1、2、3具有较高活性。实验测定结果显示分子1、2、3、5均有一定活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计算机模拟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爽  刘海鹏  申隽于  李蓉  夏宗宵  龙小妹  范源 《药学研究》2023,42(11):865-869,89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对三果汤治疗糖尿病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为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子平台(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及文献查阅筛选三果汤中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相关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取药物疾病靶点交集,使用STRING构建蛋白PPI网络,运用Mate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将筛选出的有效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收集三果汤及糖尿病靶点信息,采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三果汤和糖尿病共同作用靶点共269个,靶点作用最为突出的为AKT1、HAS2、MAP2、CDH1、PRKCG、PLAT,三果汤作用于糖尿病的通路主要在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对AKT1、HAS2、MAP2存在亲和力,鞣花酸对HAS2亲和力最好。结论 通过本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分析,三果汤中鞣花酸、没食子酸对AKT1、HAS2、MAP2通路靶点具有亲和力,为后续实验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展一种根据受体三维结构搜寻配体活性构象的方法.方法:结合系统构象搜寻方法和配体—受体分子对接(Dock)方法,我们发展了一种根据受体三维结构搜寻配体小分子活性构象的方法.结果:应用这一方法,我们搜寻出了膦酰肽类凝血酶抑制剂的活性构象,由搜寻结果,我们又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膦酰肽类抑制剂和凝血酶的结合能.结论: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凝血酶抑制剂和凝血酶的结合能与其抑制活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这说明我们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膦酰肽类凝血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凝血酶是在凝血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酶,其通过特异性水解血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而发挥凝血作用。而直接凝血酶拮抗剂(Direct thrombin antagonists)可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其选择性高、作用于凝血途径单个酶的某一部位,可固定剂量口服或皮下给药,无需检测;且为非动物源性,无携带病原的危险,疗效和安全性更加优化。但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具有潜在而致命的缺陷:如戊聚糖钠血浆半衰期长(17小时),一旦发生大出血并发症时,不能被硫酸鱼精蛋白所逆转。此外,应用希美加群患者中部分人出现肝酶升高和过敏反应。因此,直接凝血酶拮抗剂的利弊相依、优劣并存。有鉴于此,关键在于临床上如何循循善诱,妥善安排,展现优势,规避风险,方可历经百用而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与抗肝癌作用的谱效关系,筛选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CCK-8法开展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治疗肝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与药效学数据相关联,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治疗肝癌体外谱效关系,筛选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并进行体外药效验证。结果 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24个共有峰,其中有8个峰与药效呈正相关且VIP值大于1,确认这8种成分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4号峰为丁香酸、9号峰为鞣花酸、10号峰为槲皮苷、16号峰为山柰酚。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谱效关系筛选出了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了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体外实验技术,预测以及验证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抗抑郁药理作用机制。方法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获取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成分相关靶点信息,Cytoscape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等数据库检索抑郁症靶点。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信息。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BV2小胶质细胞建立体外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PCR法检测相关核心靶点mRNA表达量。结果筛选出安神补心六味丸活性成分34个,涉及140个潜在作用靶点,筛选核心靶点59个,共涉及9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桦木酸、豆甾醇、β-谷固醇、槲皮素等10种活性成分与AKT1、APP、ALB、MAPK3、VEGFA、MAPK1靶点均拥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经给药后,BV2细胞活力较模型组明显上升。安神补心六味丸可调节各核心靶点mRNA的表达。结论安神补心六味丸可能主要通过羟色胺突触等信号通路以及相关核心靶点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凝血酶处于凝血级联的重要位置,它在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能够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抗血栓药物,本文对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虎杖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虎杖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虎杖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 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虎杖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虎杖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R语言和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和相关通路进行注释;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虎杖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虎杖中共筛选出13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LANE、PLG、ALB、MMP9等65个基因靶点,影响了Toxoplasmosis、IL-17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等9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 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虎杖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虎杖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鞣花酸体内外抗真菌作用,确定其抗真菌谱,评价其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测定鞣花酸对临床常见念珠菌的MIC值,确定其抗真菌谱,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真菌菌株;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造成系统性真菌感染模型,以小鼠存活率、血清SOD和MDA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为评价指标,观察鞣花酸的体内抗真菌作用。结果鞣花酸体外对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最敏感,平均MIC为25.0 mg·L~(-1);与模型组比较,鞣花酸体内可明显改善造模小鼠的一般症状,使动物体重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有明显改善。结论鞣花酸有明显的体内外抗真菌活性,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的尿液代谢组学方法,考察鞣花酸对D-型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代谢途径,为研究鞣花酸对D-型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皮下颈静脉注射D-型半乳糖的方法建立氧化衰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鞣花酸连续8周,收集给药8周24 h尿液,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其检测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鞣花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6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构建相应的代谢通路。结果:代谢组学分析发现造模后第8周各组大鼠尿液有明显的聚类现象,通过对重要变量的分析鉴定,筛选出12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色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二元羧酸及牛磺酸代谢等。结论:鞣花酸干预下的D-型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聚类性趋近正常水平,为进一步阐明鞣花酸对D-型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达比加群酯(商品名为Pradaxa)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于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率先上市。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dabigatran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dabigatran。dabigatran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dabigatran可以从纤维蛋白——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发挥可逆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9):1236-1240
目的:比较刺梨果、刺梨根和刺梨叶中3个药用部位中游离鞣花酸与总鞣花酸含量,并评价刺梨不同药用部位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和酸水解的方法分别得到刺梨不同药用部位的游离鞣花酸和总鞣花酸,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别测定其含量。以半数清除浓度(IC_(50))为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对不同药用部位醇提物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结果:游离鞣花酸和总鞣花酸在刺梨药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游离鞣花酸含量高低顺序为刺梨叶(38.49 mg/g)>刺梨果(20.59 mg/g)>刺梨根(11.35 mg/g),总鞣花酸含量高低顺序为刺梨叶(197.08 mg/g)>刺梨果(49.36 mg/g)>刺梨根(21.86 mg/g),且刺梨果和刺梨根中总鞣花酸含量约为相应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的2倍,刺梨叶中总鞣花酸含量约为相应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的5倍。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中,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均为VC>刺梨叶>刺梨果>刺梨根,并且刺梨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4.57±0.70)、(115.99±2.21)μg/mL]和刺梨果[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5.12±0.24)、(127.61±3.31)μg/m L]的作用效果与VC[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4.47±0.38)、(121.42±2.65)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刺梨果、刺梨根和刺梨叶3个药用部位中,刺梨叶的游离(总)鞣花酸含量最高,并且其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叶下珠的抗补体活性及活性成分。方法以活性筛选跟踪为向导,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方法对叶下珠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3)C-NMR波谱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其抑制补体的活性及可能的机制。结果筛选出叶下珠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为抗补体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2个抗补体活性成分,经鉴定为柯里拉京和鞣花酸。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均明显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其IC50分别为53.77、176.54、102.23 mg·L~(-1),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溶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干扰了补体经典途径成分C1、C2、C4形成C3转化酶。结论叶下珠的多酚组分是其主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其机制与这些组分影响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