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探讨C肽与DPN的相关关系,研究DPN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PN将211例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n=44)与T2DM合并轻度周围神经病变组(轻度病变组,n=89),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组(中重度病变组,n=78)。结果住院T2DM患者DPN的患病率为79.14%,总神经病变组(轻度+中重度病变组)年龄、病程、HbA1C、PBG、吸烟等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C肽、糖负荷2hC肽水平均显著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N与年龄、病程、BMI、HbA1C成正相关(P0.05),与2hC肽成负相关(P0.05)。年龄、病程、吸烟、HbA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2hC肽为保护因素。结论住院的T2DM患者DPN患病率较高,糖负荷2hC肽水平与T2DM发生DPN密切相关,C肽对周围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0例为DPN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为T2DM,另外选取115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无糖尿病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人员血清中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DPN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2DM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2DM和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机体内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测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局部经皮氧分压(TcPO2)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神经病变患者(DPN)66例,无神经病变者49例,另健康人群对照组(Con)40例,均应用TCM雷度400经皮氧分压检测仪检测双侧膝下及足背TcPO2值,并比较各组间TcPO2值及异常率。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患者(DPN)膝下及足背局部TcPO2值较2型糖尿病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NDPN)及正常对照组(Con)低(P<0.05)。并且健康成人组,糖尿病未合并神经病变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经皮氧分压异常率人数比分别为12.5%、34.0%和81.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局部氧分压测定对于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茜  吴佳佳  王菊梅  董林  陈若平  叶山东 《安徽医药》2015,36(12):1451-145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9例T2DM患者,依据神经缺陷评分(NDS)将其分为DPN组和非DPN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NC组)35例,测定各组皮肤AGE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NC组相比,T2DM患者皮肤AGE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DPN组相比,DPN组患者皮肤AGEs水平明显增(P<0.05),两组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皮肤AGEs水平升高可能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5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分为有DPN组和无DPN组,再将DPN组患者按照2007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型标准辨证分为4种证型:痰瘀内阻证、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分型。结果 DPN组中阴虚血瘀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个证型。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的病程较阴虚血瘀证、痰瘀内阻证长。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的体重指数和收缩压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C肽较其他3证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的餐后2hC肽值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血瘀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重要中医病机。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体形相对消瘦、血压相对较低的特点。阴虚血瘀证和痰瘀内阻证病程较短,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血小板抗原1~5,15(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5例(DPN组),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4例(非DPN组),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DNA,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进行基因组分型。结果 DPN组、非DPN组的HPA-1aa、2aa、3aa型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PN组与非D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DPN组、非DPN组的HPA-1a、2a、3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PN组与非D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PA-4、5、15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DPN组与非DPN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系.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及单纯T2DM(DM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组).3组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及糖负荷2h血糖、血清GLP-1、C肽,同时测定糖 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血脂等生化指标.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DM组患者血清GLP-1水平明显低于N组,合并DPN组低于无DPN组;血清GLP-1水平与血糖、HbA1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d,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horin,LDL-C)水平呈负相关,而与C肽呈正相关.结论 低血清GLP-1与T2DM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disease,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年龄将入组患者分为青年组(24~44岁)、中年组(45~64岁)、老年组(≥65岁),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OH)D等临床资料,根据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系统(MNSI)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DP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之间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家族史、HbA1c、TG、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随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青、中年组非DPN患者25(OH)D水平均较DPN患者显著升高(P=0.013;P=0.043),老年组患者DPN与非DPN组之间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25(OH)D为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危险因素,在老年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是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保护因素,由于25(OH)D在老年组DPN患者中水平较低,未发现维生素D对老年DPN患者存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妮  周微雅  陈晖  钟华  张丽香 《天津医药》2001,29(9):518-5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因素,及与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S-Ab)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神经病变(DM组)42人,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组46人,正常对照组(N组)40人,采用固相酶免疫法测定各组anti-GS-IgM-Ab、anti-GS-IgG-Ab。美国Nicolet Viking IV型电图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结果:DPN患者anti-GS-IgM-Ab、anti-GS-IgG-Ab的阳性率分别为45.65%及23.91%显著高于N组及DM组。DPN组anti-GS-IgM-Ab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级(DPNC)、糖化血红蛋白(HbAic)和NO呈显著正相关;与病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O、DPNC或SOD对anti-GS-Ab有显著相关。结论:anti-GS-Ab在DPN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DPN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陆伍  吴健  高阳 《淮海医药》2006,24(4):295-29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血清蛋白(GSP)及相关生化指标与DPN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和沉析法和酶法分别测定正常健康者、2型糖尿病患者(未发生周围神经系统病变)、DPN患者血浆或血清中HbAlc、GSP、空腹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DPN患者与其它2组比较,HbAlc与GSP显著增高(P<0.05~0.001).结论高水平HbAlc、GSP提示长期糖代谢紊乱在DPN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监测HbAlc、GSP、血糖等相关指标对DNP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罗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77-1479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进行分组分析.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年龄、病程、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糖尿病有下肢血管病变组的年龄较无病变组明显升高(P<0.01)、病程明显延长(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脂异常及收缩压(SBP)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的FBG、PBG、舒张压(DBP)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4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检查,分成糖尿病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对两组患者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作为DPN组,抽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DPN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超声检查,同时DPN组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PN组各神经被膜和束膜肿大增粗,回声减少,神经D1、D2及CSA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神经CSA指标与肌电图潜伏期正相关,与波幅、传导速度均为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可提高DPN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时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围(W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是否有关。方法本研究选择T2DM患者200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腰围是否有差异;同时根据WC又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WC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而糖尿病腹型肥胖组较非腹型肥胖组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腰围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以及炎性反应对糖尿病(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132例DM患者按神经自觉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分为单纯DM组(SDM组)和周围神经病变组(DPN),所有患者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GSP、血脂、肌酐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GSP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DM病程、HbA1c、GS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DM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M病程、GSP、hs-CRP、HbA1c水平与DPN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控制年龄、DM病程、血糖等因素后,GSP仍然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GSP与HbA1c、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GSP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和其促进炎性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重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无下肢动脉病变组(NLEAD组),测血压、身高、体重、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 LEAD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NLEAD组(P<0.0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NLEAD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年龄、病程、高收缩压、高血糖、内源性胰岛素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大连辽渔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α-硫辛酸600 mg静滴每日1次,治疗2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应用α-硫辛酸治疗后,DPN的症状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硫辛酸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4年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年龄≥40岁,病程≥5年),全部进行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1%伴发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的发生与收缩压,HDL-C,脂蛋白水平相关。(2)无血管病变组与不同程度血管病变组的血糖、血脂控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有利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1组(对照组):75例,均未发生肌电图改变及PN;两组:31例,只发生肌电图改变;3组:5例,DM确诊时已经出现PN;4组:21例,DM确诊后出现肌电图改变及(或)PN,分别从发病年龄、平均病程、确诊时FPG、出现PN时FPG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在106例临床确诊的DM患者中,发现24.6%并发PN,其中2型DM并发率26.2%。DM确诊时已有4.7%出现PN,均为2型DM;DM确诊后PN发生率19.8%,2型并发率20.2%,1型并发率18.2%,单纯肌电图改变为4.7%。DM并发PN在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发病时PGF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发PN时FPG与DM确诊时FPG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DM)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常并发神经病变,特别是周围神经病变(PN)。它的发生、发展与DM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血糖水平有关。1型糖尿病早期多不伴有神经并发症,2型糖尿病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神经病变,我们应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杨青青  李全民 《中国医药》2013,8(6):876-87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的发生.研究显示,30%~ 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DPN[1].随着对DPN的日趋重视,一些新的诊断技术也不断涌现,本研究主要就DPN的筛查与诊断进展及治疗作一综述. 1 DPN的筛查及诊断 1.1 DPN的临床评分系统 1.1.1神经缺陷评分(NDS)系统 NDS系统用来评估神经病变的体征,是为一般神经病变设计,并非专门用于DPN.该方法主要根据双侧踝反射、大拇趾振动觉、温度觉、针刺觉评分,最高分为10分,能较好地预测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表明,评分≥6分者无症状足溃疡的发生风险增加[2],该评分可用于预测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