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r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概括以肾虚为主,而西医学则将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失衡作为其基本的病理机制。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采取单味及复方中药治疗,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偏向于开展多靶点联合用药方案,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明显减少单纯服用西药导致的副作用,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系指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种疾病或药物引发的骨质疏松。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劲涛 《柳州医学》2005,18(3):130-13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地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笔者就目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李梅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15-11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正确诊断骨质疏松症十分重要。按照病因来分类,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了解如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鉴别诊断,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和中老年人群。随着当代疾病谱的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把骨质疏松症列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在常见病中居第7位。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年  相似文献   

9.
朱辉  郑洪新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6-228,23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因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按其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属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长期、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的原因很多,按照不同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种.不论哪一种骨质疏松症,它表现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即骨质吸收增多,单位的含量减少,但现存的骨质仍属正常.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传统医学理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概括以肾虚为主,而现代医学则将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失衡作为其基本的病理机制。传统医学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采用单味及复方中药治疗,现代医学治疗骨质疏松症偏向于开展联合用药方案。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淫羊藿是最常用药,但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12.
张金冉  田东东  刘伟 《吉林医学》2012,33(9):1949-195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全身骨量、骨强度、骨组织微结构损害为特征的疾病,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对于医疗和社会经济是一种新的威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引起。原发性者又分为两种亚型,Ⅰ型为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Ⅱ型(老年人)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痛和肌无力、身材缩  相似文献   

13.
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早期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在中老年人中发病较为普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2001年,美国NIH提出骨质疏松定义是:一种以骨强度受损、骨折危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必不可少;而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消除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仍需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配合。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作用特点也各不相同,临床选择与应用较为复杂。根据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可将其分为基础药物、抑制骨转换剂、骨形成促进剂和解偶联剂四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等的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是指低骨量和骨微细结构破坏致使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分为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往往是由于某些疾病、药物或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根据其致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垂体腺瘤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继发性原因之一,功能型垂体腺瘤可通过相关激素过度分泌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但目前神经外科医生对此情况重视程度不够,本文通过对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此提高大家对此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OP)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7位,由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痛和骨折可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药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主要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病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指由于其他某种疾病、药物等产生的负面效应而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看成是一种“并发症”。可见 ,它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本质的区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其他原因而引发的 ,我们可以将这些能够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各样的原因看成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其中较为常见的病因有 :1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骨矿物质代谢具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骨的发育及成熟 ;2增加尿钙、磷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类.最先发生于以松质骨为主的骨结构区,最大危害在于易发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虽然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但是必须以骨质疏松导致的临床表现为前提,即结合临床病史如骨关节疼痛、有无骨折,排除其他疾病,以及结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考虑.在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时,需进行相关的血液生化检查.首先介绍临床较为常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多种病因单独或综合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伴随着骨脆性和骨折风险的增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