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4例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组织病理资料并对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栗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34~79岁。1例表现为面颈胸背多发的黑褐色丘疹8年,1例表现为左侧眶周多发溃疡10年,2例表现为头面部多发黑色斑块2年。皮损均经多处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结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头面部。病因与遗传、免疫、放射性照射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建议完全手术,并注意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
(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 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
(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Bowen病及Ⅰ~Ⅱ级SCC
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 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
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日光性角化病的认识。方法分析近5年收治的日光性角化病并发皮肤鳞状细胞癌11例的临床资料,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有10个以上日光性角化病损害的患者中,5年内发生鳞状细胞癌为14%,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日光性角化病损害为44%。日光性角化病发生于日光暴露部位,多发生于易晒伤不易晒黑的人群。结论日光性角化病易发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与皮肤对日光的易感性,长期的日光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现状。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位置、大小、累及深度、有无转移有关。结论:早期发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了解皮肤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化,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鳞癌及52例基底细胞癌中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结果;皮肤鳞癌中p53积经为43.1%,其中高分化与中等分化,低分化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  相似文献   

7.
为初步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在我区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0月间皮肤SCC和BCC 26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变发生于头面部195例(73.9%),躯干11例(4.2%),四肢20例(7.6%),外生殖器部位38例(14.4%)。SCC多为溃疡型、菜花样或结节肿物,BCC多为结节溃疡型皮损。SCC误诊为孢子丝菌病3例、皮肤结核2例、疣4例、瘢痕1例等。BCC误诊为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5例,黑色素瘤2例,鳞癌5例。100余例BCC和SCC患者,按部位和面积大小分别采取了扩切病变部位后植皮术或临位皮瓣进行BCC根治术,均达到即彻底治疗又保持美观的满意效果。手术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需要临床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病理诊断的支持,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86年1月至1996年7月间13例囊性肾细胞癌和同期244例实质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囊性肾细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的正确率为76.9%,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92.3%。核分级和TNM分期较低,肿瘤细胞类型为透明细胞。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较低的肿瘤,应与肾细胞癌囊性坏死等肾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 1 0年 42例经病理证实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特点、尿细胞学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及膀胱镜检查进行总结和对比 ,42例中多器官同时发病者 1 1例 ,40例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3 4例。结果 :尿细胞检查阳性率 66% ,灌洗后肾盂尿检阳性率可达 93 %。CT阳性率 86% ,术后再发膀胱癌 6例。结论 :尿细胞学检查是特异性的定性诊断方法 ,灌洗肾盂尿可提高阳性率。 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分期有重要价值。肿瘤的多器官发病倾向应高度重视 ,治疗以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套状切除为主 ,膀胱镜检查应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10.
刘雄昌  许珊丽 《甘肃医药》1995,14(4):194-195
胆管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发病率低。本文将3年内所收集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病人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回顾分析时发现:该病以男性发病多(男:女为2:1),发病年龄我在50-70岁间,很少携带肝炎病毒及合并肝硬化,组织学上以乳头状腺癌和分化腺癌多见,黄疸发生早而严重,肝肿大不明显,AFP测定一般不升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35例肾细胞癌,均做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本文详细描述了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总结肾细胞癌的诊断依据,指出CT在肾细胞癌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40岁。4个月前出现左侧颊部放散疼痛,见黄豆大溃疡,经久不愈。左上8近中阻生;左上7残根;左上6冷(+),叩(++):左下5叩(++)远中邻面龋坏;左上5冷(+),叩(++),左下678缺失。遂于局麻下拔除左上7和8,但术后左侧颊部依然疼痛,磨牙后区疼痛,  相似文献   

14.
乳房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极为罕见,文献中有确切证据者迄今仅21例。本文报道两例。病例1,44岁,经产妇。1981年4月入院。主诉左乳有一黄豆大小肿块两年。近二月来明显增大,偶有乳头溢液。体格检查,左乳中内象限触及5.5×4.5cm 肿块,质坚有轻  相似文献   

15.
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临床病理特点并提高诊疗认识。通过报道3例B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BCC诊疗特点的认识。3例BCC患者年龄为57~83岁,其中1例因血尿就诊,2例因排尿困难就诊。3例患者均合并前列腺增生,其中2例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增高,1例PSA正常。病例1前列腺癌侵及膀胱、直肠前筋膜,伴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双肺多发转移,2014年11月2日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双侧闭孔及髂内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BCC,2015年1月8日复查盆腔增强MRI提示盆腔内复发,2015年7月11日复查腹部增强CT提示肝多发转移,胰腺转移,2015年10月因前列腺癌死亡。病例2于2015年3月27日行前列腺穿刺病理诊断为BCC,伴肺转移及骨转移,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行局部放射治疗,2016年1月11日复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示患者肺转移瘤及骨转移瘤直径较前增大,数量增多,随访至2016年1月10日患者带瘤生存。病例3外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病理考虑BCC可能,行PET-CT提示残余前列腺恶性肿瘤,伴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2016年4月20日复查PET-CT提示盆腔可见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影,临床考虑肿瘤复发,遂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至2016年1月10日患者带瘤生存。BCC临床罕见,是一种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的肿瘤,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3蛋白,Bcl-2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及脂溢性角化病(SK)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分别对12例SCC,BCC,SK进行免疫组化P^53蛋白,Bcl-2蛋白检测。结果:12例SCC,BCC中分别有9例,11例P^53蛋白表达阳性有10例,11例Bcl-2蛋白表达阳性,12例SK中有1例P^53表达阳性,11例Bcl-2表达阳性,P^53蛋白在SCC,BCC中表达显著高于SK(P<0.01)。结论:P53蛋白基因突变和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即细胞凋亡机制)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本组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2~83岁。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30例组织学检查:Ⅰ级2例、Ⅱ级21例、Ⅲ级7例。本文描述了膀胱移行细胞癌超微结构特征,提示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癌细胞胞浆微丝丰富,桥粒连接减少。对胞浆微丝的意义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乳头状肾细胞癌突入肾盂张祥盛,吴淑华,韩玉贞,张燕,李冰,马云(病理学教研室,256603)关键词肾细胞癌;肾脏;集合管癌;肾脏细胞;肾脏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实质内的恶性肿瘤。Mancilla-Jimenez(1976)首次报告。迄今文献报告...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8岁.间断性进食哽噎感半年,胃镜示:食管距门齿26 cm 处粘膜息肉样隆起,表面糜烂.距门齿20 cm 处粘膜不光滑,轻度隆起.胸部 X 线及肝胆脾胰双肾 B 超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