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接受小肠排列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后24h开始用大承气汤灌肠,肛门排气后改胃管注入,对照组不用大承气汤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及腹胀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大承气汤可促进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遴选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分别行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传统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比较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等观察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6.52±1.08)h,术后排便时间为(11.29±2.24)h,术后通气时间为(1.97±0.64)d,住院时间为(9.82±1.3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对比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4.8±3.9)h,住院时间为(5.7±2.6)d,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41.2±4.6)h,住院时间为(12.3±3.1)d,4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肠梗阻复发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AIO)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AIO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AIO疗效及安全性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45例)和腹腔镜手术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术后病灶组织残留、术后疾病复发等术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盆腔粘连、肠梗阻及性功能障碍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手术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病灶组织残留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情恢复快,且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病灶组织残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永旺 《河北医学》2012,18(9):1276-1278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根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2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观察组),实施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并回顾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经小肠排列术治疗的31例肠梗阻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效果肯定,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接受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排气情况与并发症等。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与对照组(96.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6个月随访,观察组间断性腹胀、再发肠梗阻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比较,操作更加简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更少,并且安全可靠,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小林  陈佳  李伟  孙苏光 《重庆医学》2013,42(10):1100-110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路径联合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鼻内镜下经自然窦口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24例作为联合组,采用传统柯-陆氏手术治疗18例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观症状评分(VAS)、手术疗效、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与传统组(4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49)。术前两组患者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联合组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各组症状均基本消失,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时间、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联合组较传统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8,P<0.05)。联合组术后复发率为0.0%,显著低于传统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38)。结论通过扩大的自然窦口进镜联合柯-陆氏手术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与传统柯-陆氏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症状缓解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肠排列术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肠排列术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肠排列术组接受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排列术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排列术组和传统术组。传统术组行传统手术;排列术组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就两组患者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日和早期、远期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排列术组早期、远期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列术组患者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日均少于传统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近、远期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用于结肠梗阻患者术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68例结肠梗阻术后患者,记录患者术后24 h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中性粒细胞比率(N)、血小板(PLT)及最高体温(T),术后第7d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脓毒症组、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非感染性SIR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各项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患者术后24 h的PCT显著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5),其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CRP、WBC、N和ESR(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肠梗阻患者术后脓毒症的发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其他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应用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FTS理念联合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和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免疫指标(CD3~+、CD4~+及CD4~+/CD8~+),以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高(均P<0.05)。术后1 d、3 d、5 d,两组患者的WBC计数、CRP及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WBC计数、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WBC计数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细胞免疫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FTS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能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创伤和应激反应,抑制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为术后细胞免疫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金殷植  冯野  李永超  宋彬  张海燕 《吉林医学》2011,32(14):2740-2741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小肠排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例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排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中,既往肠粘连松解术后7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 ixon术后1例,腹腔转移癌剖腹探查术后1例。全组肠粘连松解术6例,肠粘连松解及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9例术前置入肠梗阻导管,术中引导至回盲部,1例术中置入导管。全组患者术后3~4 d排气,术后5 d开始带管进清流食。9例术后14 d拔管,1例腹腔转移癌患者带管出院。术后无肠梗阻再发。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排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可作为小肠排列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肠患者术后应用胃肠穴位按摩鞋是否对肠功能恢复起促进作用,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可帮助胃肠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胃肠道术后患者120例,按临床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24 h下床活动,每日3次穿着足底按摩鞋辅助活动,对照组活动时间和程度与观察组一致但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腹胀程度、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评价观察组患者穿着胃肠穴位按摩鞋接受程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穿着足底按摩鞋接受度良好(93.3%)。结论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胃肠穴位按摩鞋可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减轻腹胀程度,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且患者对其乐于接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小肠喂养管注入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小肠喂养管注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1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5%(1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2.45±0.89)d、腹胀缓解时间(3.40±1.35)d、首次排便时间2(2,3)d、全身炎症反应缓解时间3(3,4.00)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00±0.79)d、(5.95±1.15)d、4(4,5)d、5(4,5.75)d];治疗7 d后,治疗组腹腔压力(6.40±2.51)cm H2O较对照组(8.95±2.50)cm H2O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指标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住ICU时间较短(P<0.05);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中转手术率、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应用时间、CRRT使用率/CRRT应用时间、住院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小肠喂养管注入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缩短全身炎症反应时间、腹痛腹胀时间。  相似文献   

16.
奥曲肽治疗不完全肠梗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雪飞  何旭 《安徽医学》2011,32(11):1865-1866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不完全肠梗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给予胃肠减压、禁饮食、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应用抗生素并加用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q8 h,连用3~5 d。对照组仅给予胃肠减压、禁饮食、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3 d后对照组患者腹痛缓解7例(35.0%),腹胀缓解6例(30.0%),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4.3±2.2)d,平均住院时间为(11.1±2.2)d;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14例(70.0%),腹胀缓解12例(60.0%),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5±1.8)d,平均住院时间为(7.9±2.3)d,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患者症状,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顺行与逆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2例拟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术前顺行肠道准备与逆行灌肠。比较肠道清洁度、局部复发率。结果:逆行肠道准备组与顺行肠道准备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肠道准备组与顺行肠道准备组肠道清洁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大肠癌患者术前顺行肠道准备的效果略优于逆行灌肠。结论:大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与肠道准备方式无关,逆行肠道准备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率。顺行肠道准备或许可以提高晚期并不全肠梗阻患者的肠道清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味在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4例肠梗阻患者分治疗组51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分别为90.2%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和41.9%(P<0.05及P<0.01);无效转手术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9.8%vs 25.6%,P<0.01);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40.04±10.72)h vs(53.39±8.08)h,P<0.01;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7.14±1.51)天v(s9.37±1.99)天,P<0.01;治疗72h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WBC)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承气汤加味灌胃结合西医保守治疗在肠梗阻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55例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29例和B组26例。A组患者接受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手术,B组患者接受中间入路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失血量少于B组(P<0.05),但两组间的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间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肠梗阻患者采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操作难度低,手术风险小,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汪一邨 《河北医学》2010,16(10):1219-1221
目的:观察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36例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其中2例患者死亡;随访中1例患者因复发行再次手术,手术治愈率91.7%。结论:采用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