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地区成人血红蛋白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方法在不同海拔地区随机挑选居住时间为3~5年的健康官兵检洲其HGB水平,并以平原(海拔1100m)健康官兵的HGB水平做对照。拉萨、纳赤台(海拔3000m~3900m)为第1组,当雄、沱沱河、昆仑山口、安多(海拔4000m-4900m)为第2组,五道粱、唐古拉山(海拔5000m-5900m)为第3组,在组内做差异性分析。结果平原地区与高海拔地区比较HG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同一海拔水平的地区HG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拔高度与HGB水平呈正相关,人HGB水平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原低氧环境是影响HGB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经临床和心脏彩超确诊为HCM的患者49例,对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照性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HCM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1.8%,ST-T改变40例(81.6%),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导联(V1~V3)、高侧壁导联(Ⅰ~aVL),具有特殊性(P〈0.05).其他3型患者异常ST-T改变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左心室肥厚(Rv5+SV1〉4.0 mV)诊断标准的12例(24.5%),符合RV4〉RV5〉RV6(或RV3〉RV4〉RV5)者14例(28.6%).室间隔肥厚型HCM患者中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各项心电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海军大、小不同类型舰艇亚丁湾护航返回官兵心电图特点。方法对赴亚丁湾海域护航返回的某补给舰(简称大舰组)140名官兵、某护卫舰(简称小舰组)79名官兵,分别在2艘舰艇返回靠泊的当天,行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测,比较心电图异常及心率、各波间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小舰组官兵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大舰组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早期复极、间歇性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及各波形的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舰官兵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大舰官兵,可能与小舰官兵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程度高,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64层螺旋CT联合心电图ST-T段动态改变检查,从临床角度探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昆明市延安医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接受冠脉造影、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的141例患者,并对其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进行评价.入选本研究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84例.据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结果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比SAP组显著高,而硬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ST-T动态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而SAP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ST-T动态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硬化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两组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与ST-T动态改变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心电图ST-T动态改变检查,可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别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驻守高海拔地区健康青年官兵心电图ST-T段的改变。方法根据受检人员驻守地海拔,将其分为高原组(n=202,海拔3 750~5 380m)及平原组(n=98,海拔1 400m)。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受检者接受12个导联(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心电图描记及分析测量。结果驻守高海拔地区健康青年官兵的心电图改变与驻守平原地区官兵的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VR波中以主波向上且R波为主波的占21.78%,R波最高达0.81mV,Q波最深达0.89mV。结论对ST-T段改变的诊断应持慎重态度,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运输方式下赴高原驻训人员的急性高原反应差异.方法 随机抽签选取急进高原的300名男性官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运输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从出发地(200 m海拔)乘飞机到达拉萨(3 680 m海拔),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4 400 m海拔);B组:从出发地乘火车沿青藏铁路至拉萨站,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C组:从出发地乘火车沿青藏铁路至格尔木站(2 800 m海拔),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在出发地和目的地分别检测脉搏、血压和指血氧饱和度,采用急性高原反应国际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3组高原反应发生率,并统计学分析各组差异.结果 3组调查对象的急性高原反应均为轻度,A、B、C组第1、2天高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1%、40.2%,33.0%、36.0%,46.0%、4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发生率最低.在海拔4 400 m阶段,3组调查对象的脉搏均在正常值区间,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血氧饱和度最高,达到(88.0±4.8)%,与A组(80.6±6.6)%、C组(84.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结合必要的公路运输,具有人员相对容易习服、适应环境快等优势,更适宜大规模人员向高原输送.  相似文献   

7.
夏芙蓉 《当代医学》2010,16(36):81-8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98例甲减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98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甲减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89例(91%),正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为16例(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减患者心电图以窦缓、QRS低电压、校正的QT间期延长、ST-T改变。结论甲减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窦缓、QRS低电压、ST-T改变。  相似文献   

8.
17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心电图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英秋 《当代医学》2009,15(31):10-10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70例甲亢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以17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152例(89.41%),正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为32例(18.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亢患者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房颤为主。结论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房颤。  相似文献   

9.
5800名健康体检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对5 800名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分组,常规导联心电图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男、女性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但各组内男、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各种过早搏动(早搏)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但各组内男、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无症状心律失常,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拔5000m以上青年人心电图无人区心电轴发病特点。方法分析移居海拔5000m以上6个月、12个月的青年人心电图资料,用目测法测定额面心电轴,并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移居高原后6个月(n=116)、12个月(n=90),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分别为12例(10.34%)和9例(10.00%),P〉0.05,无人区心电轴在高海拔地区6个月后不存在差异。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在特殊环境中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海拔环境下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驻高原地区45个部队6 019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评,分析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结果 ①性别:女性TAI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②职别:军官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组(P<0.01).③年龄:>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各组(P<0.01);>25 ~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各组(P<0.01).④军龄:T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16年组和>16年组TAI得分显著高于≤1年、>1 ~2年、>2 ~5年和>5 ~8年组(P<0.05,P<0.01).⑤海拔高度:SAI和TA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 m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2 500~3 000 m组(P<0.01).⑥文化程度:呈现SAI和TAI得分大学及以上组>高中(中专)组>初中及以下组的趋势(P<0.01).⑦非独生子女组SAI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组(P<0.05).结论 高海拔环境的军人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职别、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情况和海拔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某军区驻高原部队956个样本及该军区驻平原587个对照样本,实施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5 dimensions,EQ-5 D)和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检查.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线性相关、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高原组行动能力、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沮丧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Q直观模拟标度尺(EQ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行动能力、自我照顾、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沮丧各维度与CMS呈显著正相关(P<0.05),EQ-VAS评分与CMS呈显著负相关(P<0.05);疼痛或不舒服与心率和血红蛋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EQ-VAS评分与心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原组中健康组、轻度CMS组、中重度CMS组各维度和EQ-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常驻高原官兵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CMS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EQ-5D可以对高原官兵,尤其是CMS官兵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为高原卫勤保障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脑内神经递质变化对高原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解放军驻迪庆高原海拔3800 m和驻昆明海拔1800 m的部队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定,采用脑涨落图分析仪无创性检测所有受试者脑内神经递质.采用析因分析明确睡眠质量和海拔高度的交互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原睡眠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共调查261人,最终纳入134人,均为男性.两地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HAMA、HAMD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原组PSQI评分高于非高原组(7.02±2.40 vs 6.71±3.04,P=0.034),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5.86%(84/134),睡眠障碍者各项神经递质功率和兴奋抑制指数均低于睡眠正常者(P〈0.05).非高原地区,睡眠障碍者仅γ-氨基丁酸功率、谷氨酸功率和总功率低于睡眠正常者(P〈0.05).睡眠质量和海拔高度对各项神经递质实测功率均存在交互协同作用(P〈0.05).HAMD评分、谷氨酸和5-羟色胺功率增高是导致高原睡眠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功率增高则可能对高原睡眠质量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 高原环境下,睡眠障碍者脑内各项神经递质功率均显著降低,这种变化与睡眠质量下降和海拔高度变化存在交互协同效应.脑内谷氨酸和5-羟色胺实测功率增高是导致高原睡眠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实测功率增高可能对高原睡眠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东北地区现役军人肾病病理构成及临床特点,为东北地区部队防治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11年12月行。肾活检的208例现役军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比最高,共184例(88.5%),其中男性175例(91.2%),女性9例(64.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变为主,共160例(76.9%),其中IgA肾病93例(44.7%)。无症状的尿检异常达46例(22.1%),其中IgA肾病32例(69.6%)。东北籍军人及来自其他地区军人。肾病病理构成无统计学差异俨〉0.05),但东北籍军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而膜性肾病发病率低于其他地区。军官中IgA。肾病比例高于士兵(P〈0.05),士兵IgM肾病及单纯系膜增生性肾炎发病率高于军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东北地区现役军人肾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IgA肾病发病率最高,无症状尿检异常发生率较高,不同籍贯、不同性别军人以及军官和士兵肾病病理构成有所不同,防治工作应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对位于海拔3 000 m战士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名男性战士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训练组采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训练,6周后比较安静心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以及3 000 m跑成绩。【结果】训练组在安静心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分别为(69.83±6.67)次/min、(4 138.58±488.96)ml、(49.78±4.76)ml·(kg·min)-1,与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常规体能训练法仅改善了战士的肺活量(P〈0.05);训练组战士3 000 m跑成绩为(762.15±53.37)s,与本组训练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对高原战士的有氧能力有提高作用,可用于指导海拔3 000 m高原地区部队的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突发灾难事件后维和官兵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经历突发灾难事件的维和官兵(122例)进行自评;对维和官兵采取综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干预4周后复测SCL-90;对干预前后的SCL-90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军人常模(P〈0.05);干预前有心理障碍(28例,23.0%)与干预后(7例,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l,P〈0.05);干预后除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灾难事件后针对维和官兵开展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明显.值得总结综合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72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36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野外驻训官兵两组训练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训练前,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提高野外驻训官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姜文  孟涛  李俊强  李思蒙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32-133,136
目的调查某部官兵在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中踝关节损伤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的827名官兵为研究对象,调查及分析踝关节损伤人数、部位、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踝关节损伤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结果827名官兵中右侧踝关节损伤率最高,为9.07%:准备活动不足及参加训练次数较少者踝关节损伤发生率为26.01%和26.67%,高于其他官兵(P〈0.05);踝关节损伤者的劳累程度为4.9857分,高于无踝关节损伤者(P〈0.05);准备活动情况、训练方法手段、训练次数及个体差异均是对踝关节损伤影响较大的因素(均P〈0.05)。结论某部官兵在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中以右侧踝关节损伤为主,且受准备活动、训练方法手段、训练次数及个体差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的高原军人焦虑特点,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的焦虑现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对官兵焦虑现状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海拔分组以年龄、职别、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组间比较.结果 ①不同海拔组官兵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海拔组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P>0.05),而在职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因子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在不同海拔组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15 ~0.47,P<0.01);④负性解释偏向因子在<1 500 m组对特质焦虑呈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1),并且仅<1 500 m组的回归方程中纳入负性注意偏向因子;负性沉思偏向在各海拔组内均对特质焦虑起正向预测作用(β=0.19,β=0.36,β=0.37,p<0.01).结论 不同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负性沉思偏向起到正向预测高原官兵特质焦虑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夜晓亮  张步振 《海南医学》2011,22(24):18-20
目的了解抗震救灾官兵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WHOQOL-BREF和SCL-90量表,对驻昆明某部280名抗震救灾官兵和330名非抗震救灾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抗震救灾官兵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百分制得分分别为(58.65+15.02)分、(56.88±14.66)分、(63.01±17.92)分、(50.73±15.16)分。除社会领域外,其余三个领域与非抗震救灾官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在SCL-90评分中,除躯体化因子分外,抗震救灾官兵在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非抗震救灾官兵,且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总均分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民族、籍贯、学历、职别、婚姻状况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抗震救灾官兵生活质量和SCL-90评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抗震救灾官兵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比非抗震救灾官兵差,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民族、籍贯、学历、职别、婚姻状况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