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肝细胞癌(HCC)的研究一般为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并用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肝组织。这些研究只能观察癌形成时或形成后的基因表达状况,不能动态观察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一些基因的表达状况。而以往利用动物模型研究不同诱癌阶段的基因改变,也通常是在不同诱癌阶段分批处死动物获取所需的组织,故也只能从群体上而不能从个体上动态观察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改进性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探讨肝癌形成过程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用1‰DEN溶液间断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6周以后诱癌组大鼠成癌率为96%(24/25),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3个时期,不同时期肝细胞的核、核仁、细胞质内糖原以及细胞质内细胞器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有一定规律,观察到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结论 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的理想动物模型.诱癌间歇期不会改变DEN诱癌的进程.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存在自噬(autophagy)机制.  相似文献   

3.
间歇给药对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敏  王阁  杨志祥  单锦露  陈川  许文  李琼  王东  李增鹏 《重庆医学》2007,36(20):2035-2037,F0003
目的 建立改良型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1‰DEN溶液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肝癌,在诱癌过程中给予大鼠3周休息间歇期,对不同诱癌阶段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6周后诱癌组大鼠成癌率为96%(24/25),不同时期肝细胞核、核仁及胞质内细胞器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有一定规律,观察到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结论 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诱癌末期的成活率,但没有延长DEN诱癌的进程.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的理想动物模型.肝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变性、异型、吞噬细胞、恶变成癌细胞等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对二乙基亚硝胺诱癌中大鼠肝脏不同病变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在诱癌的早、中、晚期发展过程中,损伤肝细胞的核、核仁、胞浆内糖原以及胞浆内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等的变化有一定规律。结论随诱癌时间延长,肝细胞逐渐出现变性、异型乃至癌细胞的阶段性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对二乙基亚硝胺诱癌中大鼠肝脏不同病变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在诱癌的早、中、晚期发展过程中,损伤肝细胞的核、核仁、胞浆内糖原以及胞浆内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等的变化有一定规律。结论 随诱癌时间延长,肝细胞逐渐出现变性、异型乃至癌细胞的阶段性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DAB诱癌早期(1~5个月)大白鼠肝细胞核染色质非组蛋白含量和磷酸化作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①诱癌1个月的鼠肝细胞核各部分蛋白质含量和非组蛋白总磷含量没有有意义的变化;②诱癌3个月的鼠肝细胞核各部分蛋白质含量和非组蛋白总磷含量显著增加,鼠肝出现肝硬变的趋势;③诱癌5个月Ⅰ组的鼠肝已形成癌块,非组蛋白含量增加,总磷含量增加,有显著意义。Ⅱ重组鼠出现肝硬化,非组蛋白含量降低,总磷含量比Ⅰ组低。这些结果提示:非组蛋白磷酸化作用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癌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发性肝癌中CDK4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CDK4基因的表达。方法:提取手术切除人肝癌和癌旁组织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K4的表达水平。结果:20例肝细胞癌标本中有18例肿瘤组织中CDK4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其中7例高出4倍以上。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定量测定基因的表达;CDK4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c—fos蛋白在大鼠肝癌发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0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fos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肝细胞不表达c-fos蛋白,诱癌第4周即可见少量肝细胞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随诱癌发展进程,肝细胞c-fos蛋白表达逐渐增强,至诱癌中期(8-12周),肝增生结节内部分肝于c-fos蛋白阳性表达。诱癌晚期(18周),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亦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GGT活性变化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在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活性变化对肝癌的诊治意义 ,对 30例肝癌病人肝癌组织及鼠肝癌模型肝组织GGT活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 :组织中GGT活性表现为人肝癌组织较癌周组织明显升高 (P <0 .0 1) ;鼠化学诱癌过程中从正常到癌前病变到癌变的肝组织依次明显升高 ,三种不同组织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GGT活性呈同步升高趋势 ,GGT为反映肝细胞癌变的标志酶。动态观察GGT活性变化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SP)gp96及基因的动态表达与变化。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0.05%)喂饲SD大鼠诱发肝癌,观察肝病理组织学(HE染色)和总RNA的改变,以巢式逆转录酶链反应扩增gp96基因片段;以免疫组化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的动态表达。结果: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诱癌早期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见大量癌巢结节。癌变过程中肝组织gp96-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组织(P<0.01);正常肝gp96蛋白表达较少,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表达呈显著的梯度增加。结论:gp96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癌变初期的过度表达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