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并探讨颈椎前路零切迹+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摄X线片观察颈椎复位效果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分别在术后复查颈椎X片,6个月时观察颈椎复位情况、颈椎活动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并以JOA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16.2±2.5)分明显高于手术前JOA评分(7.8±2.1)分,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零切迹+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为前后路联合短节段固定,固定可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颈椎板成型术组(55例)和颈后路单开门术(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JOA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颈椎板成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颈后路单开门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颈椎板成型术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后路单开门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结论: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和钛板融合器系统在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钛板融合器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颈脊髓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前凸角、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ROM、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可减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颈椎和颈脊髓功能,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使用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的颈椎病患者45例(治疗组) ,使用钛板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45例(对照组).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JOA评分都高于术前( P<0.05);治疗组术后JO A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 和17.78% ,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94.68% 和73.87% ,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使用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进行手术的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好于使用钛板固定进行手术的患者 ,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殿杰 《当代医学》2021,27(36):67-69
目的 探究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64).观察组实施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治疗,对照组实施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椎间隙高度、Cobb角、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Cobb角、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较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短,且术后保留更多椎体结构及充分减压,保障患者颈部曲度,椎间隙距离改善良好,同时,可避免长节段钢板的应用,保证手术节段稳定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自稳定零切迹3D打印人工椎体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22年1至7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零切迹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后, 采用自稳定零切迹3D打印人工椎体行内固定融合术)和钛网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后, 采用钛网和钛板行内固定融合术)。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与改善率及术后假体沉降发生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最终零切迹组21例患者、钛网组2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并完成随访。零切迹组男16例、女5例, 年龄(48.0±12.7)岁。钛网组男14例、女6例, 年龄(49.8±10.2)岁。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零切迹组手术时间(50.04±8.45)min、术中出血量(95.38±26.07)ml、住院费用(4.23±0.61)万元, 钛网组则分别为(59.20±11.95)min、(93.10±27.86)ml和(4.21±0.67)万元, 零切迹组手术时间短于钛网组(P=0.007),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退行性疾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0月,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类颈椎疾病16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6~14个月),和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脊髓功能评定JOA评分改善显著,随访结束时植骨融合良好,1例患者因戴围领超过3个月而感颈部僵直,本组患者未见Cage下沉,融合不良,内固定钛板松动断裂。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以及定期随访观察邻近节段的自然演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锁式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病人3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自锁式零切迹颈椎融合器组(观察组)和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颈椎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各15例。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和术后3 d,2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术前2组病人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手术前后各时点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各时点的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生理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锁式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神经功能和恢复效果较好,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智  汪凡栋  郑佳状  蔡奇霖  陈宇 《西部医学》2014,26(11):1542-1544
目的 评价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 DCI)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结合动态稳定器(DCI)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24个节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进行JOA、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检查,观察植入假体的稳定性及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术后经过12个月的随访,JOA评分增高,ODI评分降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虽然置换节段的活动度较术前有所减小,但仍保留了术前的部分活动范围,保持了颈椎的运动功能.影像学复查见颈椎生理弧度没有明显丢失,置换节段假体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发现植入物下沉及手术节段的骨桥连接现象.结论 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维持颈椎的动态稳定,保持颈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早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脊柱外科收治的6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0例对照组和32例观察组,前者给予单纯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后者给予颈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JOA得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3.3%),术后2周后及14个月对患者随访,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平均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TED)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运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O-PTED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维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12月相对椎间孔面积均无显著变化,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TED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3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7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2010年8月以前患者采用髓核摘除、后路关节突单纯植骨的手术方法,观察组2010年8月以后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及JOA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S-TLIF)下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Cage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对比分析,以判断2种融合方法的术后疗效及对比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根据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椎间植骨融合组(A组)和椎间Cage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Macnab标准,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下单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与Cage融合相当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并且治疗费用低,无排斥反应,可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颈前入路不同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A组射频靶点为病变椎间盘患侧中后1/3部,B组射频靶点为突出物基底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与术后1、7d时疼痛程度;术后3、12个月时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行疗效评定.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7d时VAS评分减低,术后3、12个月时JOA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d时比较,两组术后7d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时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同时点比较,术后1、7d时VAS评分和术后3、12月时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病变椎间盘患侧中后1/3部和突出物基底部均是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靶点,两者临床近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近期、远期疗效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ODI评分、SF-30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且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在2006年3月~2009年2月期间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了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其中单侧椎弓根固定组24例,双侧椎弓根固定组28例。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腰痛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融合率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患者术前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及ODI评分、融合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单侧椎弓根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优于双侧椎弓根固定组(P〈0.01)。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同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屈髋屈膝功能锻炼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绍兴第二医院骨科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47例。均实施椎间盘手术治疗[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部分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指导直腿抬高功能锻炼、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屈髋屈膝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等指标。 结果 2组患者术后1、7、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7 d VAS评分、疼痛相关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14 d VAS评分、疼痛相关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7、14 d JOA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 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 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 结论 屈髋屈膝功能锻炼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水肿高峰期疼痛,降低患者疼痛相关因子水平,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