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前消毒阴道对术后子宫内膜炎及腹部伤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665例,所有患者在孕35~37周产检或早产入院时均予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在术前腹部皮肤消毒时同时予阴道碘伏消毒,对照组仅予腹部消毒。比较2组产妇术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及腹部伤口感染率,并根据阴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特定阴道细菌阳性产妇术后子宫内膜炎及腹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6.6%)显著低于对照组(11.7%,P<0.05);胎膜早破患者中,研究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22.6%,P<0.05)。对照组中1例B组链球菌阳性产妇,术后发展为严重感染;2例大肠埃希菌阳性者术后发展为子宫内膜炎。腹部切口感染2组间差异不显著(P=0.404)。结论:剖宫产术前消毒阴道可降低胎膜早破产妇术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李永康  陈诚  殷溶 《当代医学》2021,27(9):110-113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消毒阴道、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在阴道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术中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因阴道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予以聚维酮碘擦洗阴道、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擦洗阴道、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及腹部切口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子宫感染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部切口感染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消毒阴道、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能显著降低因阴道试产失败行剖宫产术患者的子宫及腹部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0.1%碘伏液冲洗消毒阴道降低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前瞻我中心甲组(2003年1月~2005年5月)采用下腹横弧形或纵行切口施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57例和乙组(2005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同样切口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前加用0.1%碘伏液500mL冲洗消毒阴道300例,两组术中操作、缝线,术后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结果 甲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11.5%,乙组术前加用碘伏消毒阴道,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降到2%,甲、乙两组感染率比较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χ2=22.19,P<0.01).结论 剖宫产术前准备用0.1%碘伏冲洗消毒阴道(或用其他粘膜消毒液)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应当作为术前准备常规,此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对胎膜早破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5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50例足月未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与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发生率、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以及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者的绒毛膜羊膜炎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微生态失调者的绒毛膜羊膜炎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族链球菌感染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容易增加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结局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用碘伏液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对降低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8~2009年胎膜已破和宫口已开者进行剖宫产手术的307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同样切口做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组术前加用碘伏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两组术中操作、缝线,术后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39%,观察组为3%,两组感染率比较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前准备用碘伏消毒阴道且术中碘伏消毒宫腔对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应当作为术前准备常规,此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琳琳 《浙江医学》2015,37(6):481-483
目的 探讨碘伏术前消毒阴道、术中冲洗宫腔对产妇急诊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及子宫感染有无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0 年3 月至2014 年6 月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218例,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抗生素围术期用药(头孢唑啉钠针2.0g,术中断脐后及术后各1次,静脉滴注)。Ⅰ组(81 例)0.5%碘伏术前消毒阴道、术中冲洗宫腔;Ⅱ组(73 例)0.9%氯化钠溶液术中冲洗宫腔;Ⅲ组(64 例)不做上述处理,比较3 组产妇术后腹部切口及子宫感染发生率。结果 术后腹部切口感染:Ⅰ组3例,Ⅱ组2例,Ⅲ组4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感染:Ⅰ组2 例,Ⅱ组4 例,Ⅲ组7 例;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前提下,碘伏术前消毒阴道、术中冲洗宫腔可降低急诊剖宫产术后子宫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妇实施阴道助产术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20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研究。依据分娩方式将其划分研究组(n=60例)与对照组(n=60例),对照组行剖宫产,研究组行低位产钳术。统计分析两组胎头娩出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胎头娩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剖宫产比较,对足月妊娠患者实施低位产钳术可以有效降低产妇及婴儿并发症发生率,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引起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肥胖、产程>12h、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4次、胎膜早破、术前白细胞升高≥15.0×109/L、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合并阴道炎、手术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手术瘢痕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导孕期保健、减少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充分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可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玉波 《大家健康》2014,(9):293-29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时0.1%碘伏冲洗宫腔对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选胎膜早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1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5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在胎儿胎盘胎膜娩出后用0.1%碘伏冲洗宫腔,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两组术后产褥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子宫内膜炎及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胎膜早破实验组产褥感染2例(2.35%),对照组8例(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生素使用延长至48小时以上实验组3例(3.52%),对照组9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炎实验组0例,对照组2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部切口感染:实验组0例,对照组3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胎膜早破剖宫产时0.1%碘伏冲洗宫腔可以降低术后产褥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子宫内膜炎及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金美萍  张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61-116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052例剖宫产孕妇发生腹部切口感染36例,发生率1.2%;两组肥胖、产程〉12h、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4次、胎膜早破、术前白细胞升高≥15.0×10^9/L、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 g/L、合并阴道炎和手术时间〉1h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400ml、腹部手术瘢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导孕期保健,减少阴道检查、肛门检查次数,充分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可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87-988
目的:研究妊娠期和非妊娠期阴道感染情况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方法:在我院妇产门诊收集非妊娠健康妇女35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个孕期的健康妊娠妇女350例为试验组。对其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并对试验组进行跟踪随访,观察并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阴道总感染率在妊娠期138(39.43%)明显高于非妊娠期80(22.86%)(P<0.05),BV、VVC、TV的感染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在阴道感染阳性者83例(60.15%)中比阴性者72例(33.96%)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发生率在阴道感染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剖宫产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产妇阴道感染率较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较高,因而及时发现并治疗阴道感染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剖宫产术前应用碘伏进行阴道消毒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所有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按照一定标准对其筛选后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3024名研究对象,其中术前阴道消毒产妇1508例,对照组1516例。分析结果表明,剖宫产术前应用碘伏进行阴道消毒能够降低术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RR=0.55,95%CI:0.36-0.85,P=0.007),对胎膜早破产妇(RR=0.29,95%CI:0.16-0.52,P<0.0001)和临产产妇(RR=0.63,95%CI:0.41-0.96,P=0.03)子宫内膜炎发生率降低作用显著,而对胎膜未破产妇(RR=0.73,95%CI:0.50-1.08,P=0.11)和未临产产妇(RR=0.79,95%CI:0.53-1.17,P=0.24)的降低作用不显著。阴道消毒并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RR=0.80,95%CI:0.53-1.22,P=0.30)和发热率(RR=0.92,95%CI:0.76-1.11,P=0.37)。结论 剖宫产术前给予阴道消毒能减少术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对胎膜早破产妇或临产产妇作用更加显著,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发热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56-57,6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剖宫产的人数和产褥感染情况,分析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产褥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92例胎膜早破患者中剖宫产人数为71例(77.2%),其余21例(22.8%)为自然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中发生产褥感染者15例,感染类型依次为子宫内膜炎5例(33.3%)、子宫肌炎4例(26.7%)、弥漫性腹膜炎3例(20.0%)、盆腔结缔组织炎2例(13.3%)、无血栓性静脉炎1例(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可增加产妇剖宫产的风险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严重威胁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前阴道碘伏灭滴灵疗法的有效性。方法将512例需行子宫全切术病人随机分为碘伏灭滴灵疗法组(250例)和对照组262例,对比观察,两组阴道清洁度、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结果碘伏灭滴灵疗法组阴道清洁度、腹部切口愈合情况、阴道残端愈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病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阴道碘伏灭滴灵疗法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8,(2):174-176
目的:探讨腹部置冰袋并加压法防治瘢痕子宫患者在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剖宫产史)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剖宫产术后给予普通腹带加压,研究组给予腹部置冰袋并多头腹带加压固定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渗血情况、术后2、24h阴道出血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重度渗血20例,渗血量平均(22.14±1.54)ml,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重度渗血50例,渗血量平均(29.43±2.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患者,积极给予腹部置冰袋并加压固定疗法,能明显减少手术切口渗血,并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66-106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效果。方法:选择400例需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取术前预防用药,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共出现感染12例(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1例(10.50%),P<0.05;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血CRP异常例数、白细胞数目高于正常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高体温、发热、脓性渗出、红肿热痛临床症状出现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可减少感染发生,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阴道分娩对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产后康复及产褥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周口市川汇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4例既往行剖宫产的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研究组为经阴道自然分娩方式终止妊娠。统计两组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母婴结局(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可减少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98例剖宫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术后抗生素治疗3 d,观察组采用术前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测定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且产褥感染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浆CRP和PCT在术后均有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1 d和3 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浆CRP和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血浆CRP和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第89医院行产科检查及分娩的病人320例,孕期检查时给予行分泌物检查BV,BV检测阳性为实验组,实验组经知情告知同意后接受治疗者为实验组1,未接受治疗组为为实验组2,BV检测阴性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2胎膜早破(26.4%)、早产(20.6%)、产褥感染(17.6%)及新生儿感染(17.6%)显著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4.9%)、早产(2.5%)、产褥感染(2.5%)、新生儿感染(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胎膜早破(26.4%)、早产(20.6%)、产褥感染(17.6%)、新生儿感染(17.6%)显著高于实验组1胎膜早破(7.1%)、早产(4.8%)、产褥感染(2.3%)、新生儿感染(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可增加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给予相应干预治疗,可降低胎膜早破、早产及产褥期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发生的风险,从而提高生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静 《吉林医学》2015,(7):1459-1460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将行剖宫产术的2 0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对照组1 958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对两组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对比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肥胖、血红蛋白减少和基础性疾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胎膜早破、手术时间、检查次数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污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剖宫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