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振荡培养条件下比较氧化锆陶瓷抛光和上釉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及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黏附能力.方法 制作陶瓷样本18个.A组氧化锆陶瓷用EVE专用抛光轮高度抛光,B组上釉,C组用240#Al2O3磨头磨平.用表面粗糙度检测仪测量各组样本的表面粗糙度.将各组样本置于变形链球菌悬浮液中,37℃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1 h.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黏附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样本的表面形貌.结果 A、B、C组氧化锆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054 8±0.027)μm,(0.049 6±0.012) μm,(0.678 0±0.226)μm.变形链球菌在A、B、C 3组样本表面的黏附数分别为4.222 2±1.019,5.266 7±1.313,8.805 5±0.751.经统计学分析,A、B组氧化锆陶瓷组间表面粗糙度及变形链球菌黏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样本与其他各组样本表面粗糙度及变形链球菌黏附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振荡培养条件下氧化锆陶瓷抛光和上釉表面能达到同样光滑,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黏附量亦基本相同.粗糙氧化锆陶瓷表面比光滑陶瓷表面更容易黏附变形链球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釉瓷上釉、表面抛光、自身上釉、抛光后釉瓷上釉4种不同的方法研磨后的牙科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制作28个牙科陶瓷试件,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釉瓷上釉法、表面抛光法、抛光后釉瓷上釉法、自身上釉法对表面进行处理,每组各7个试件。测量4组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并对测量出的各组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釉瓷上釉组所测粗糙度值为(0.247±0.009)μm,表面抛光组所测粗糙度值为(0.301±0.008)μm,自身上釉组所测粗糙度值为(0.303±0.007)μm,抛光后釉瓷上釉组所测粗糙度值为(0.302±0.007)μm。自身上釉组、表面抛光组、抛光后釉瓷上釉组与釉瓷上釉组的表面粗糙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上釉组与抛光后釉瓷上釉组表面粗糙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抛光组与自身上釉组、抛光后釉瓷上釉组表面粗糙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陶瓷表面研磨后采用抛光后釉瓷上釉法和表面抛光法后对陶瓷表面性状无影响,牙科陶瓷表面研磨后采用釉瓷上釉法和自身上釉法对表面性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的硅涂层对氧化锆陶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氧化锆陶瓷片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喷砂组、喷砂+涂层组、啧砂+涂层+硅炕偶联剂组,每组6片。在4组试件的结合面烧结牙本质瓷用于剪切实验,测试其结合强度,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喷砂+硅涂层+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氧化锆陶瓷的剪切强度最高,与其他各组剪切强度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硅涂层组与喷砂组及空白组之间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与空白组相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砂+硅涂层+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氧化锆陶瓷的剪切强度最高,可以显著提高氧化锆与不透明牙本质瓷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粗化的氧化锆陶瓷进行表面形态学观察和粗糙度测量?方法:制作氧化锆瓷片,分为4组接受不同的表面处理(A:氧化铝喷砂;B:摩擦化学法硅涂层;C:热H2SO4/(NH4)2SO4蚀刻;D:热HF/HNO3蚀刻)?扫描电镜(SEM)观察氧化铝砂砾?Cojet砂砾?以及4种表面处理的氧化锆瓷片表面的形态,分别以三维景深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各组瓷片的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组瓷片呈现了类似的表面粗化形态; C?D组瓷片高倍SEM视野下呈现了更好的粗化结构?粗糙度测量结果及统计分析显示,微米级粗糙度大小依次为, C组> A组?B组> D组(P < 0.05);纳米级粗糙度大小依次为, C?D组> A?B组(P < 0.05)?结论:热酸蚀刻对氧化锆陶瓷提供了更好的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粗化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3种冠修复材料及天然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为临床上选择与天然牙磨耗性能相近的修复材料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高度抛光的饰面瓷、爱尔创氧化锆、可切削复合树脂材料Lava Ultimate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天然牙釉质,以滑石瓷为对磨物,模拟口腔环境,在CFT?Ⅰ型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上进行二体摩擦磨损实验,通过检测试样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磨损量、磨斑形貌,研究天然牙釉质与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冠修复材料自身磨损量和对磨物磨损量与牙釉质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Lava Ultimate及对磨物与天然牙釉质及对磨物的磨损量最接近。结论:与饰面瓷对比,氧化锆具有更佳的耐磨性及更低的对磨物磨损;与天然牙釉质相比,Lava Ultimate具有更强的耐磨性及更低的对磨物磨损;与饰面瓷和氧化锆对比,Lava Ultimate的耐磨性能及对磨物磨损等方面与天然牙釉质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几种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修复体粘接强度的影响,为提高氧化锆修复体的粘接力提供依据。方法:加工10 mm×10 mm×2 mm钇稳定氧化锆瓷坯60件,根据表面处理方法不同将试件分成喷砂组、硅涂层组、Z-PRIME Plus组、喷砂+Z-PRIME Plus组、喷砂+硅涂层组和硅涂层胶+Z-PRIME Plus组,每组10件。使用通用型粘接剂ScotchbondTM Universal制作氧化锆-树脂粘接样本,在37℃水浴中储存24 h后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其剪切强度,体视显微镜记录样品断裂模式,各组断裂样品随机抽取1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形貌。结果:Z-PRIME Plus组试件所测得的剪切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断裂模式观察,粘接破坏主要出现在喷砂、硅涂层、喷砂+硅涂层和硅涂层+Z-PRIME Plus组试件中。喷砂+Z-PRIME Plus组试件混合破坏4例,喷砂+硅涂层组试件混合破坏8例;各组试件均未出现内聚破坏。扫描电镜下观察,喷砂、Z-PRIME Plus和喷砂+Z-PRIME Plus组试件断裂面发生在粘接剂-氧化锆界面,硅涂层、硅涂层+Z-PRIME Plus组试件断裂面发生在硅涂层-氧化锆界面,喷砂+硅涂层组试件断裂面部分发生在硅涂层-粘接剂界面。结论:Z-PRIME Plus用于氧化锆表面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其与树脂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7.
三种厚度硅涂层对氧化锆陶瓷与牙本质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厚度的硅涂层对氧化锆陶瓷与牙本质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烧结后的氧化锆陶瓷片分为3组,每组16片,分别采用:(1)100nm硅涂层;(2)200nm硅涂层;(3)300nm硅涂层处理。在3组涂层组试件的结合面烧结牙本质瓷,测试其结合强度,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nm纽结合强度最高,与100nm,300nm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nm为硅涂层较适宜的厚度,可以显著提高氧化锆陶瓷与不透明牙本质瓷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比较热压铸二硅酸锂玻璃陶瓷(IP)、可切削二硅酸锂陶瓷(IC)以及氧化锆增强的二硅酸锂陶瓷(VS)的机械性能。方法:分别测定3种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分析元素组成;酸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其晶体形貌,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S组抗弯强度、硬度均高于IP和IC组(均P<0.05),IP组的强度和硬度与IC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VS组Zr含量明显高于IP组和IC组。SEM显示IP组酸蚀后表面露出针状晶粒,在3组中晶粒尺寸最大;VS组晶粒尺寸最小。结论:氧化锆增强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抗弯强度和硬度高于热压铸陶瓷和可切削陶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表面微观形态以及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制作相同规格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片(12 mm× 15 mm× 2 mm),经过厂家推荐的烧结程序完全烧结、常规表面抛光处理后分为对照、喷砂和氢氟酸3组,样本经过表面处理后以表面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并以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表面微观形态。结果:SEM观察显示,抛光陶瓷表面相对平整光滑,而氢氟酸处理后,陶瓷表面基质溶解,暴露出二硅酸锂晶体且相互交叉排列,氧化铝喷砂后陶瓷表面可见不规则浅凹状结构;表面轮廓仪测量结果表明喷砂及酸蚀处理后陶瓷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P < 0.05)。结论:氧化铝喷砂、氢氟酸酸蚀可以显著增加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与牙本质间合适的粘结材料。方法将烧结后的氧化锆陶瓷片分为4组,每组6片,分别选用PanaviaTMF、Multilink Sprint、RelyXTMLuting、Fuji plus 4种粘结材料将经过纳米硅涂层表面改性的氧化锆陶瓷片与牙本质进行粘结,水浴24 h后测试其粘结剪切强度,数据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naviaTMF的粘结抗剪强度最高,与RelyXTMLuting和Fuji plus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MultilinkSprin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磷酸单体MDP的树脂粘结剂,配合适当的表面处理方式可以使氧化锆陶瓷获得较好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处理对氧化锆陶瓷与饰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40个氧化锆瓷块、10个镍铬合金片,并按照表面处理方法分为5组,即喷砂组(A组)、结合瓷组(B组)、热酸蚀组(C组)、氧化锆空白对照组(D组)、镍铬烤瓷对照组(E组)。5组试件处理完成后,采用粉浆涂塑法烧结大小为4 mm×4 mm×2 mm的饰瓷。通过万能试验机对所有试件进行剪切强度测试,每组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界面破坏形貌分析。结果:剪切强度结果显示:与D组相比,A组和B组剪切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二者均显著小于E组(均P<0.05);C组剪切强度值显著高于D组、A组和B组(均P<0.05),但与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砂及烧结的结合瓷层对于增强锆瓷与饰瓷的结合强度无显著作用,热酸蚀可以显著增强锆瓷与饰瓷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2.
铬铝钛氮复合涂层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磁控溅射涂层作为钛与瓷间的中间层,增强钛/瓷结合强度的可行性。方法 对钛试件表面采用4种不同方法(磨光、磨光后磁控溅射CrTiA1N梯度涂层、喷砂、喷砂后磁控溅射CrTiA1N复合涂层)处理后,测试钛试件表面硬度及涂层厚度,对表面进行Duceratin瓷粉烧结。根据ISO 9693标准,对钛/瓷间的三点弯曲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对钛/瓷结合界面和瓷剥脱面进行SEM/EDS观察与分析。结果 磨光组和喷砂组涂层处理厚度一致.涂层处理可使钛表面硬度显著提高;磨光涂层组钛/Duceratin瓷结合强度显著大于磨光空白组(P〈0.01),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强度和喷砂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喷砂空白组、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强度显著大于磨光涂层组(P〈0.05)。磨光空白组钛瓷界面可见连续且较宽的裂隙;磨光涂层组可见钛瓷结合较好,界面散在不连续的点块状裂隙;喷砂空白组钛瓷界面结合较好,无明显裂隙;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良好,钛表面凸凹不平,与瓷相互嵌合。结论 钛表面磁控溅射CrTiAlN梯度涂层在光滑钛表面可有效地提高钛/瓷结合强度,磁控溅射涂层是一种有前景的钛瓷界面中间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玻璃陶瓷与Wieland Zenostar氧化锆(简称Zenostar)相互摩擦的耐磨性差异,阐明其影响因素。方法:Zenostar做成平面型(锆片组)和半球型(锆球组),3种玻璃陶瓷IPS Empress CAD (简称Empress)、IPS e.max CAD (简称e.max)和VITA Suprinity (简称Suprinity)分别作为其对磨材料,置于UMT-2微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在人工唾液环境下进行二体磨损,模拟口腔内使用过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平面试样的磨损深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磨损表面。结果:锆片组,3种玻璃陶瓷对Zenostar产生的最大磨损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锆球组,Zenostar对3种玻璃陶瓷及Zenostar基底样本产生的最大磨损深度由小到大依次为Zenostar组< e.max组≈Empress组< Suprinity组,e.max组与Empre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EM观察,锆片组中Zenostar磨损表面均较光滑,多为磨粒磨损;锆球组中Empress表面磨损最为严重,可见大面积碎片剥脱面,表面粗糙不平。结论:3种玻璃陶瓷与Zenostar相互摩擦的耐磨性与材料本身组成成分和化学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四种陶瓷材料与牙釉质磨耗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的四种陶瓷材料(松风陶瓷、义获嘉陶瓷、低温水热陶瓷、纳米陶瓷)与天然牙釉质的磨耗性能,比较不同修复材料对天然牙釉质的磨耗,探讨其磨耗机制。【方法】采用针一盘式二体磨耗机,以滑石瓷为对磨物,计算天然牙釉质、陶瓷试件及其对磨滑石瓷的体积损失并电镜观察修复材料磨耗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被测试件磨耗后体积损失量均小于天然牙(P〈0.01),天然牙体积损失量与其对磨滑石瓷体积损失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松风陶瓷的滑石瓷损失量大于其它各组陶瓷(P〈O.01),义获嘉陶瓷的滑石瓷损失量大于纳米陶瓷及低温水热陶瓷(P〈0.01),纳米陶瓷与低温水热陶瓷的滑石瓷损失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不同修复材料磨耗后其磨痕及微观结构明显不同。【结论】修复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其磨耗性能的重要因素,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可减少对天然牙的过度磨耗,保护牙齿硬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齿科不同牙冠修复材料微观结构与氧化锆磨损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针-盘式二体磨耗机,以氧化锆为对磨物,电镜观察义获嘉陶瓷、低温水热陶瓷、纳米陶瓷和金钯合金4种牙科常用冠修复材料磨耗面的微观结构,以及称量测定氧化锆的质量损失。【结果】电镜下金钯合金磨耗面呈均质状结构,低温水热陶瓷磨耗后气孔少见,形状规则,无大的裂纹存在,纳米陶瓷磨耗后可见细小裂隙,偶见小气孔,形状规则,义获嘉陶磨耗面粗糙,可见磨损凹陷沟窝及细裂纹,形状不规则。氧化锆与各种材料对磨后质量损失由大到小分别为义获嘉陶瓷组、低温水热陶瓷组、纳米陶瓷组、金钯合金组,且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修复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影响氧化锆耐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周次动态加载对牙科氧化锆陶瓷弯曲强度及其可靠性的影响。方法:将30 个制备好的牙科氧化锆陶瓷试件随机分成两组(n =15)。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试件进行300万次动态循环加载。测试对照组和实验组疲劳后试件的三点弯曲强度,并对结果进行Weibull分析和统计学分析。在对照组和实验组断裂的试件中各随机选取两个试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试件断面的微观形貌,并做断口形貌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弯曲强度分别为(1 051.3±98.8)MPa和(890.2±128.2)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弯曲强度的Weibull模数分别为12.29和7.77,特征强度分别为1 095.4 MPa和946.5 MPa;实验组试件的断口中呈现大量闭孔,证实实验组试件内部出现了裂纹扩展。结论:高周次的动态循环加载能够在牙科氧化锆陶瓷内部产生疲劳裂纹,使其弯曲强度和可靠性降低,折裂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7.
黄伍旗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8):631-633,F0002
[目的]探讨氧化锆渗透陶瓷基体中氧化锆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30%,氧化锆渗透陶瓷半透性的变化.[方法]将实验样本按氧化锆占基体质量分数0%、2.5%、5%、7.5%、10%、20%和30%分成7个组.各组基体烧结及玻璃渗透后打磨抛光,采用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透射率.[结果]随着氧化锆质量分数的增加,氧化锆渗透陶瓷的透射率由0.406%降低至0.058%.氧化锆含量高于10%后,透射率的下降趋势变平缓(P< 0.001).[结论]氧化锆含量对氧化锆渗透陶瓷的透光性有直接影响.氧化锆含量为10%时,氧化锆渗透陶瓷已基本不透光.氧化锆含量高于10%,对透光性的影响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含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MDP)的粘接剂对提高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性和密封性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分为体外实验和临床实验两部分。体外测试制作80块氧化锆陶瓷试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个试件,其中常规组试件喷砂后直接将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粘接,实验组试件喷砂后则使用含有MDP的粘接剂处理后再和树脂水门汀粘接。选择2018年1—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完成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行氧化锆陶瓷全冠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临床操作和体外测试方法一致。体外实验比较2组试件粘接强度、边缘封闭性,临床实验比较患者满意度。  结果  冷热循环前,实验组试件粘接强度[(20.35±0.59)MPa]明显大于常规组[(16.03±0.51)MPa,P<0.01];冷热循环处理后,实验组与常规组试件粘接强度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实验组下降幅度小于常规组。通过甲基蓝溶液处理后,实验组试件断面渗漏程度[(0.63±0.01)μm]显著小于常规组[(1.34±0.02)μm,P<0.01]。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90.00%)高于常规组(72.50%,P<0.05)。  结论  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粘接时使用含MDP的粘接剂可有效提升粘接强度,增强粘接边缘密封性,从而提高氧化锆陶瓷使用寿命以及患者粘接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