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室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3例临床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超证实左室射血分数>50%,入院后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行冠脉造影,任何一支主要血管狭窄>75%定义为冠脉造影阳性。所有患者采用罗氏CARDIAC proBNP+检测仪测定NT-proBNP水平。结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纳入变量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抽烟、糖尿病、心房纤颤、冠脉支架置入(PCI术)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冠脉造影结果等。结果提示,年龄、心房纤颤和冠脉造影阳性和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冠脉造影结果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最大,心房纤颤其次,年龄的影响最小。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可导致心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心房纤颤和年龄也是NT-proBNP水平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心率变异性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中的作用及在病情判断上的价值 .[方法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健康人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 .[结果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均降低 .②正常人心率变异性具有昼夜节律变化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率变异性亦有昼夜节律变化 ,但降低 .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率变异性无相关性 .④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服用比索洛尔后 ,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得到改善 .[结论 ]①无合并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尚具有昼夜节律变化 .②比索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具有影响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P物质(SP)浓度变化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分组并没正常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前及心绞痛缓解后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物质。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P物质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在稳定型心绞痛组P物质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正比。结论:SP在UA发作时间浓度低于SA和正常对照组,与冠脉狭窄呈正比,UA缓解时SP浓度增加与冠脉狭窄程度呈反比,SP浓度的测定对UA的发生和疗效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7年3月清新县人民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8例,经联合药物强化抗栓治疗,并进行危险分层,高危组30例,在药物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经冠脉介入治疗,造影发现有22例共30处靶病变,置入28枚支架。出院后随访,观察其死亡率、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再次血管重建术。结果22例患者接受PCI中有21例成功置入支架,血管残余狭窄小于30%,TIMI血流3级,无重大并发症,成功率91.7%。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随访1-12个月,心绞痛复发率为13.5%,再入院率12.2%,再次血管重建率1.8%,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2.5%,死亡率2.2%。结论早期PCI联合强化抗栓药物治疗对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好,风险小,远期疗效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脉造影对心绞痛患者检查结果中不匹配情况 ,明确其在心绞痛诊断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12 0例临床有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12 0例患者中 ,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一致者 92例 ,不匹配者 2 8例 ,以冠脉造影异常作为诊断标准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灵敏度为 95 % (75 / 79) ,特异性 47% (18/ 38) ,假阳性率为 5 3 % ,假阴性率 5 %。冠脉造影正常、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共 19例 ;冠脉造影异常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或虽异常但与冠脉造影结果不平行者共 9例。结论 对心绞痛的病因诊断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价值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6.
一、抗血小板制剂与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尽管不稳定型心绞痛第一个月AMl和死亡的发生率已较早期明显下降,但随后一年的预后仍然不良,死亡或非致命性MI的发生率达10%或更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然而,冠脉造影、血栓形成等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l/B[ApoAl/ApoB]水平在急性瑶脉综合症、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变化,以明确LP(a)、ApoAl/ApoB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中的作用。方法:2007-2008年行选择性冠脉造影(cAG)的患者中,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随机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50例、稳定型心绞痛50例、正常对照50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多支病变组46例。分别测定这些患者的LP(a)、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ApoA1/ApoB的血浆浓度。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LP(a)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差异:(2)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poA1/Apo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poA1/Apo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V(a)水平及ApoA1/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无明碌相关性。结论:LP(a)、ApoA1/ApoB均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LP(a)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更为密切,LV(a)、ApoA1/ApoB与冠脉病变的范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自冠脉造影开展以来,大量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明心绞痛患者可以不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不一定是冠心病。我科对2003年至今收治的13例心电图正常但有临床表现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依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ST-T改变诊断并不难,但是部分心绞痛患者发病时心电图是正常的,对这部分的诊断却有一定的难度,易误诊、漏诊。本文对13例心电图正常的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进一步探讨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在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危象的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溃疡和血栓形成所致 ,是严重的心脏病变。其病情变化多端 ,可迅速发展为AMI或猝死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冠脉造影资料的病例分析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4年 9月~ 2 0 0 0年 4月临床确诊UAP并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 60例 ,其中男 5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 51 16± 13 71)岁。根据WHO的临床诊断标准 ,均符合UAP。 60例均进行常规冠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按Paulin标准 ,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在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心绞痛患者219例,分成两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将临床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总的阳性率为58.90%,各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率(与临床诊断相符合率)分别为稳定型心绞痛组56.5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0.00%,两组问阳性率相差不大.稳定型心绞痛组单支与多支病变相差不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则以单支病变为主.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在心绞痛诊断方面有其无法取代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应用我们的经验和新技术去弥补冠状动脉造影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同期住院的53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在规定时间内测定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心肌酶。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脂蛋白(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也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也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TC及TG)没有相关性,脂蛋白(a)与心肌酶(CK及CK—MB)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脂蛋白(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2)血清脂蛋白(a)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146(sCD146)水平的差异,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1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的为正常组.收集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表现与冠脉血管病变的关系,判断其预后,方法: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行冠脉造影,结果:单支血管病变最多见(39.77%),单纯左主干病变少见(8.89%),无明显狭窄病人中,女性多见,平均年龄偏轻,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大部分为严重的单支血管病变(66.67%),静息型心绞痛三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占50%,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9例,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69例,并将42例经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做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90例,心肌梗死组4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动脉穿刺及造影结果。结果180例患者均造影成功,其中17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造影,7例经肱动脉,1例经股动脉穿刺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总阳性率为68.9%,其中心肌梗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相差不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心梗则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是安全可靠的,并发症少,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冠脉造影仍被视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雯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50-5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测定35例对照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和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RP含量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CR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测定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可溶性CD40L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变化,并探讨其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斑块稳定性是否有关以及与血脂各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4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7例)及2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浓度.29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造影结果.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19.8±3.0)、(19.6±4.3)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8.3±3.2)ng/mL,P<0.05〕和正常对照组〔(2.6±1.9)ng/mL,P<0.05〕,而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sCD40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301,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比(r=0.4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CD40L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且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冠脉狭窄严重程度与sCD40L水平成正比,抑制sCD40L水平有望成为治疗再狭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前后血浆细胞凋亡抑制物sF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测定了31例冠心病(CAD)患者冠脉搭桥术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和20例非CAD患者的血浆sFas的水平。结果 CAD患者术前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CAD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血浆sFas水平发生变化,于2周后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这些数据首次表明sFas是一种区别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提示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CA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Chemeri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60)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44);同期选取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记分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Chemerin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支病变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merin与冠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483,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hemerin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Chemerin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Chemerin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