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0月入西京医院骨关节外科治疗的21例(28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及关节整体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6~67(33.5±6.9)分提高到术后73 ~92(87.5±4.6)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5);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的0°~ 75°(65.7°±15.2°)提高到术后85°~ 208°(165.7°±3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8).结论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强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88.7±10.5)分高于手术前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50.8±6.2)分,1年的定期随访显示,患者的优良率为96.36%,整体恢复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的疼痛感基本完全消失,关节假体稳定、没有出现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17例(2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平均3.8(2~7)年.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4~47)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1.3(57~90)分,优良率88.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5.3%(4髋).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近、中期疗效较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的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分,术后改善为87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52°,术后改善为135°,患者感觉满意.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文堂 《河北医学》2012,18(9):1242-124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1例行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分别对患者髋关节术前与术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4分,术后平均为98分,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术前和术后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1);并发症发生率为18.0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4±3.7d.结论: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患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20髋)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岁。患肢短缩平均(4.88±0.95)cm,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放射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8个月-4年)。下肢延长平均(4.46±0.94)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7.50±6.96)分,术后(88.31±6.77)分(P〈0.05)。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对症治疗5-6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1例(32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10个月~6年的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3.2°,其中平均屈髋90.8°;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2.3°,术后平均4.7°;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8分,术后平均92.6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中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科自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9例11髋,分别于术后1月、3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评价患者Harris评分。结果:9例骨性强直髋畸形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年。术后1年Harris评分85.19±5.37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中的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60例(96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26~168个月的随访,平均75个月.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方法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屈伸、内外旋、收展度由术前的平均25°提高到术后的平均150°.Harris评分术前的7~63分,平均30分[1],术后的63~98分,平均85分.其中优41例,良15例,可4例;其优良率高达93.3%.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莉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347-348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采用强生公司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15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67岁,平均4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9例.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术后3月复查时对患髋进行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月Harris评分87~96分,平均92.4分.患者本体感觉良好.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具有活动范围大,术后脱位率低,术后无异响的优点,适合活动量大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 osteoarthritis,TO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0月,对24例TOA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平均随访5年,无假体下沉、松动、脱位及感染。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1分,术后6个月为93分,20髋优,4髋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TO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1年8月-2012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收治入院的41例(82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并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时间24.6(21 ~ 3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关节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度及关节功能改善状况,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前平均72.4°(64.8°~ 81.5°),术后平均20.7°(8.6°~36.4°)(P<0.01);总活动度术前平均2.7°(0°~5.8°),术后平均84.5°(78.7°~104.5°)(P<0.01);Harris评分术前平均25.7分,术后平均78.1分(P<0.01).末次随访(2014年4月18日)拍摄X线片,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及关节脱位.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减轻疼痛并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强直畸形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2例(14髋)髋关节骨性强直畸形患者,屈曲强直畸形30°-90°,平均60°。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假体植入。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年,髋关节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6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术后髋痛消失,步态恢复基本正常,生活能自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强直一种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6个月后,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未见明显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及肢体短缩长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技法在髋荧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应用价值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有选择性地对2008年3月~ 2010年10月,1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挛缩髋关节的患者采用单切口双入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年龄56~83岁,平均66.7岁.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OMAC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20~ 21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 560 mL,平均370 mL.该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27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或股神经麻痹、感染、关节假体松动或脱位等并发症.1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伤口延迟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22.8±5.6)分提高至(84.2±5.7)分,平均WOMAC评分由术前的56.2分降至术后的42.8分.结论 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技法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挛缩髋的翻修手术提供一种值得选择的手术技巧,减少对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髋关节显露更充分和局部清创更彻底.  相似文献   

16.
韩二鹏 《大家健康》2014,(9):205-205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年间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60髋,统计患者术前的款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跟踪随访半年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评价指标为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术前的Harris评分平均为46.67±3.35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假体脱位的患者6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2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跟踪随访半年后的优良率为93.3%。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平均为85.89±4.21分,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完全随访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5例(504髋),其中随访5年的全髋关节置换270例(285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215例(219髋);随访10年285例(305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160例(169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125例(136髋)。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5年随访病例的Harris评分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102髋(102/21 9,47%),全髋关节置换术为239髋(239/285,84%)。术后随访10年Harris评分在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41髋(41/136,30%),全髋关节置换术为125髋(125/169,7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和10年的Harris评分疗效80分以上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CroweⅣ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柳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双侧CroweⅣ型髋关节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评估,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按照严重程度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双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和自体血回输,因年龄因素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18~20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58.6±17.5)min,术中出血量(721.2±24.4)mL,术后双侧引流量(160.0±10.5)mL,住院时间(12.5±1.0)d;术前Harris评分(48.6±3.6)分,术后Harris评分(88.6±4.5)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肢体不等长平均(3.7±1.1)cm,术后末次随访时肢体不等长平均(0.5±0.2)cm,术前与术后肢体长度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获得良好的髋、膝关节运动功能,术后无髋关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治疗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具有可行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患者骨盆髂前上棘两点所建立的线及平面进行直视下手术操作,安放人工髋臼,评价其安放效果。方法 12例因单侧或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利用髂前上棘两点及过两点的人体冠状面和横截面作为术中安放人工髋臼操作方向定位参照物,成功地进行了对髋臼打磨,上髋臼的方向定位。术后摄X线片以了解假体的位置,术前、术后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的Hamis评分。结果 12例均获随防3个月~2年5个月,平均8个月。12例15髋臼杯的外翻角均在40°~50°,前群角在15°~20°,均达到了良好的安放效果。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6±2)分提高到末次随防时的(92±3)分。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骨盆中的两个髂前上棘相对固定,以其所建立的线及平面进行直视下手术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8例(130髋).结果: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分,术后平均98分,优良率为99%.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髋部疾患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