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2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牙合)覆盖减小,(牙合)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2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牙合)覆盖减小,(牙合)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对24例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覆盖减小,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20例采用改良式activator矫治的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病例进行矫治前、后及追踪的薛式位片的测量分析.旨在说明改良式的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错各个时期颞颌关节的改变.结果发现矫治前、后及追踪复查的比较,关节前后间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矫治初与后期追踪复查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替牙早期主要为功能性Ⅱ类错 ,改良式的activator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对于矫治安氏Ⅱ类错 ,防止复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20例采用改良式activator矫治的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He病例进行矫治前、后及追踪的薛式位片的测量分析。旨在说明改良式的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错He各个时期颞颌关节的改变。结果发现:矫治前、后及追踪复查的比较,关节前后间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矫治初与后期追踪复查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替牙早期主要为功能性Ⅱ类错He,改良式的activator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对于矫治安氏Ⅱ类错He,防止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儿童安氏Ⅱ类错He.以评价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改良型Activator矫治20例安氏Ⅱ类错He儿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错牙A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儿童安氏Ⅱ类错牙合 ,以评价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改良型Activator矫治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 ,2 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 ,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 头影测量研究。结果 :治疗组SNA角减小 ,SNB角明显增大 ,ANB角减小 ,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 :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 ,减小上颌突度 ,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用功能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用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twin-block)对15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 患者除SWA角无明显变化外,SNB角增大,ANB角减小,前牙的覆盖(is/r-ii/r)减小,磨牙关系(ms/Y-mi/Y)在矢状方向变化明显.结论 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双期矫治对安氏Ⅱ1类患者的矫治结果,为该方案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例下颌后缩伴牙列拥挤的患者,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畸形,毛氏Ⅱ2+Ⅳ1+Ⅰ1类错畸形,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行双期矫治,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牙弓长度及宽度,比较矫治前后测量值;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Ricketts审美平面变化。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SNB角增大1.7°,ANB角减小0.7°,L1/MP角增大8°,U1/L1角减小6°;U1-NA距减小,L1-NB距增大;上颌牙弓中段宽度增加3.8 mm,下颌牙弓后段宽度增加3.4 mm;上下颌牙弓长度亦有所增加。Ricketts审美平面分析,矫治后颏部前移。结论:对安氏Ⅱ1类患者行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双期矫治,可改善患者侧貌,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矫治体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安氏Ⅲ类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患者30名,均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对其正畸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上的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上切牙根尖部腭侧及唇侧,牙槽骨宽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下颌切牙根尖部唇侧的牙槽骨宽度较薄,而舌侧相对应处的牙槽骨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Ⅲ类患者上颌前部牙槽突吸收与增生基本平衡;而下颌唇侧的增生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研究拔牙矫治对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牙弓宽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并对其实施拔牙矫正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牙颌模型、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结果 上颌磨牙间宽度减小(2.78±0.14)mm;下颌磨牙间宽度减小(3.68±0.16)mm;上颌前磨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33±0.15)mm;下颌前磨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增加(0.65±0.12)mm;上颌尖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23±0.11)mm;下颌尖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减少(0.06±0.01)mm(均P<0.05).结论 拔牙矫正治疗可有效改善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的宽度,使面部形态更丰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后前后牙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对10例应用Twinblock治疗前后的10~13岁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据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SNB角的增大和ANB角的减小.提示下颌骨的生长,面角增加和颌突角减小,上牙轻度内收和下前牙少量唇倾,反映出软组织侧貌突度的减小.结论 对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早期应用Twinblock能够产生下颌骨的骨骼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13.
对 2 0例采用改良式 activator矫治的替牙早期安氏 类错牙合病例进行矫治前、后及追踪的薛式位片的测量分析。旨在说明改良式的 activator矫治安氏 类错牙合各个时期颞颌关节的改变。结果发现 :矫治前、后及追踪复查的比较 ,关节前后间隙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而矫治初与后期追踪复查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 (P>0 .0 5 )。提示 :替牙早期主要为功能性 类错牙合 ,改良式的 activator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 ,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对于矫治安氏 类错牙合 ,防止复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14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后牙调整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同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上颌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2错颌的疗效。方法选取恒牙期下颌后缩安氏Ⅱ2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斜面导板治疗,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ss/OLP,co/OLP(P<0.01)增大,下颌长度增加;is/OLP,ii/OLP增大(P<0.01)上下前牙舌倾改善,治疗后磨牙关系中性;软组织Si-N’-S、Pg’-N’-S增大(P<0.01),侧貌改善明显。结论上颌斜面导板能有效改善安氏Ⅱ2错颌患者特有的方颌低角面型,上下颌牙齿关系正常,下颌骨有一定的生长,后缩面型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26-30
目的运用牙尖形态重塑法治疗安氏Ⅱ类,观察作用牙牙周状况,从而判断该方法对牙周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单侧个别牙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实验侧为安氏Ⅱ类错矫治中单侧个别Ⅱ类作用牙,采用纳米树脂(3M z100)改形局部牙齿形态,形成树脂式人工牙尖,加以颌间Ⅱ类牵引该侧,通过牙尖形态重塑法,对照侧则常规正畸治疗,加以颌间Ⅱ类牵引,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实验侧及对照侧的牙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实验侧及对照侧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侧与对照侧牙根吸收率、PD、CEJ到牙槽嵴顶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允许范围内。实验侧和对照侧治疗前后PD、CEJ到牙槽嵴顶距离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尖重塑法对矫治个别Ⅱ类错有明显的效果且损伤作用牙牙周,作为一种可有效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方法,牙尖形态重塑法在治疗过程中对作用牙的牙周状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该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HGAC(头帽式肌激动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患儿25例,年龄9~12岁,采取HGAC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制取分析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及颌面像进行分析测量.结果:治疗结束并观察2年无复发,25例患儿磨牙关系为中性,前牙覆合覆盖基本正常,颜面侧貌明显改观,ANB角平均减小2.3°.结论:运用HGAC治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 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牙 合患者21 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 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 NA, 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 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 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 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 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年轻成年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采取Herbst矫治器的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35例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该院接收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Herbst矫治器矫治器,并进行二期固定矫治,观察疗效.结果 ANB、U1/L1、OB、U6-Ptm治疗后矫治减小;L1/MP、SNB、MP/SN、L6/MP、U1/SN、L6-Ptm矫治后增大,其中SNA、OJ、U6/PP变化不显著.结论 对年轻成年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采取Herbst矫治器矫治,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