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胸科手术传统的麻醉方法为全麻,但术中麻醉药用量大,病人术后苏醒慢,且心血管的副反应多,病人在术中应激反应大。本文主要探讨胸科手术全麻同时联合应用硬膜外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兆双  王涛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46+68-46,68
目的观察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旨在为胸科手术麻醉提供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组患者肌注术前药后入室,连接监护仪,采用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诱导;术中维持七氟烷1.7%(相当1MAC)吸入、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泵注、顺式阿曲库铵2mg/20~30min静注,据手术刺激强度和生命体征调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术中据CVP输血、输液。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取得手术和麻醉成功。结论胸科手术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对强烈手术刺激应激反应小、术后苏醒质量更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董志华 《黑龙江医学》2012,36(6):430-43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 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李兵 《西部医学》2009,21(11):1941-1942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Ⅰ组)和对照组20例(Ⅱ组),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咯痰。  相似文献   

6.
陈怡霏  陈伟  谢燕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3,(6):22-22,24
目的通过分析916例胸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术中连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有创动脉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间断血气分析,并记录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胸科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大于72%,其诱发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心脏原发病、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低、手术操作、电解质异常相关合并症等,麻醉期间应予重视。结论胸科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发生心律失常发生概率较高,术前应积极纠正病因,术中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诱发因素等是防止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灵  贾桂芳 《吉林医学》2010,31(15):2161-216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72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6)和对照组(B组n=36)。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在56例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小湘 《中外医疗》2011,30(5):25-26
目的通过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6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28)和对照组(B组n=28)。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 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药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赵子良  董庆龙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04-1905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25)和对照组(Ⅱ组n=25),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拨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拨管后烦燥、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又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外阻滞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15)和对照组(B组n=15),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术毕至拔气管时间B组比A组延长,拔管后烦燥、躁动、疼痛的发生率A组比B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又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11.
<正> 胸科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我院1991年~1998年10月经胸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手术812例,术后因为严重并发症再次开胸手术8例,占0.98%。这类病人既有病情重、失血多、有效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等症状,又常无充足时间进行术前纠正,麻醉处理有一定风险,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胸腔镜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对老年胸科疾病患者尤其适用。此类手术麻醉常使用双腔导管插管,在单肺通气期间使患侧肺萎陷,利于术者操作。老年胸科疾病患者因在此期间对全麻药物敏感且药物积蓄过量易导致复苏困难,所以多采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但是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萎陷产生的肺内分流容易导致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对术后通气功能的影响及麻醉的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Ⅰ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令麻药用量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术毕至拔气管导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后30 minⅠ组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Ⅱ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有利于老年病人剖胸手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4.
胸科手术麻醉若干问题──附80例报告东北电业中心医院麻醉科(110015)李秀娟普胸手术由于打开胸腔,术中及术后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大,故术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的心肺功能,并做好回手术期管理,防止并发症。结合我院1988~1993年80例胸部手术的麻醉,对上...  相似文献   

15.
胸科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大,患者并发症多,因而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较多,包括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循环功能不稳定,苏醒延迟,心脑血管意外等.苏醒期并发症麻醉医生多数考虑和麻醉、患者本身并发症有关,手术因素引起的并发症由于出现较晚容易被忽视.本文总结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胸科手术853例,对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建荣  刘明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25-3826
肺隔离术是现代胸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双腔支气管插管(DLT)是最常用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对双测气道的可控性强,DLT行肺隔离能为胸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将健肺与患肺隔离,可选择性进行单肺通气,确保健肺有效通气和免受患肺分泌物污染。我院近年来在胸科各类手术中使用DLT,所有患者术前全:身状况良好、各重要脏器功能正常。麻醉前先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连续监测BP、ECG、SpO2、CVP,麻醉方法采用气管内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诱导用药:异丙酚1mg/kg-2mg/kg体重,芬太尼2μg/kg~3μg/kg体重,琥珀胆碱1mg/kg体重,快速气管内插入无隆突钩双腔导管(Robertshaw)。麻醉维持: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长短调节给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分析"快速康复"胸科麻醉技术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2017年12月经本院收治拟实施胸腔镜手术的患者84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下行胸腔镜手术,观察组则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静脉麻醉+完善的区域阻滞(皮肤局麻/肋间神经阻滞/肺表面喷洒麻药/迷走神经阻滞)下行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视野暴露评分(1.53±0.39)分、麻醉效果评分(1.22±0.28)分、手术及麻醉时间(3.19±0.44)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视野暴露评分(2.82±0.41)分、麻醉效果评分(2.04±0.15)分、手术及麻醉时间(5.31±0.25)h;观察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2.27±0.51)d、开始下地活动时间(4.86±0.44)h、术后住院时间(5.24±0.74)d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3.81±1.05)d、开始下地活动时间(48.33±8.47)h、术后住院时间(9.16±1.6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胸科麻醉技术具有高效、创伤小、疼痛较轻等优点,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建立胸科疾病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标准,对150例胸科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胸科手术患者术前痰证占45.3%,其次为血瘀证(17.3%)和气滞证(16.0%)。术后虚证增多明显。气虚、阴虚、血虚证共51例,占34.0%。兼夹证术前、术后分别为37.5%和42.0%。手术前无证候者术后也大多无证候。结论:胸科患者术前多属实证,证型以痰证为多见;术后属本虚标实,以气虚痰瘀、脾虚痰湿最为多见。痰浊为主要致病之邪,手术前后化痰可作为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科手术中是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实施胸科手术的患者90例,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40),分别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单纯全麻。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插管后1min、3 min其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升高(P 0.05);拔管时及拔管后1 min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显著升高(P0.05)。结论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胸科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在拔管时能够有效抑制心血管反应,且在促进术后苏醒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肺结核26例胸科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肺结核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肺结核26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插管单肺通气全身麻醉,部分患者先行胸段硬膜外置管,术后静脉泵或硬膜外自控泵镇痛.结果: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部成功,术中单肺通气效果好,术侧肺组织萎陷满意.手术时间30~200min.麻醉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