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朝梅 《吉林医学》2011,32(15):2979-2979
目的:分析青少年屈光不正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客观屈光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使用睫状肌麻痹剂验光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三组患者,即远视组、轻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各20例,共60例,120只眼,观察各组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的变化。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客观检影球镜度在远视组有明显变化,轻度近视组变化次之,中高度近视组略有变化或不变;柱镜度数、轴位在各组中均有轻微变化。结论: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均有变化,所以,对青少年进行验光时,建议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再行客观检影验光,可排除假性近视,获得较准确屈光度。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公认为是较准确的客观检测屈光不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托吡卡胺散瞳前后电脑验光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2~40岁屈光不正者小瞳电脑验光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拓普康电脑验光仪对120例235眼屈光不正进行托吡卡胺散瞳前后电脑验光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0DS,198眼(占84.3%),柱镜差值≤0.50DC,160眼(占95.2%),柱镜轴向偏差小于10°者161眼(占95.8%)。结论可以小瞳孔直接电脑验光加试片后予以配镜处方。  相似文献   

3.
吴燕  郦惠燕  杜持新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197-197,211
目的 观察环戊通睫状肌麻痹前后对儿童检影验光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 14岁以下屈光不正儿童 3 2例 (64眼 ) ,小瞳检影后滴 1%环戊通眼药水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 ,比较两次检影结果 ,并按屈光状态和年龄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按年龄分为 2组 ,≥ 7岁组环戊通睫状肌麻痹前后球镜值分别为 -1 69± 1 0 2D和 -0 79± 0 3 9D ,(P <0 0 1)有显著差异。 <7岁组环戊通睫状肌麻痹前后球镜值为 1 66± 0 95D和 2 97± 1 2 7D ,(P <0 0 1)有显著差异。而 2组睫状肌麻痹前后柱镜与柱镜轴相差异均无显著性。按屈光状态分为 3组 ,环戊通睫状肌麻痹前后球镜值近视组为 -2 65± 1 63D和 -2 2 3± 1 5 3D ,远视组为1 40± 1 11D和 2 88± 1 5 2D ,混合散光组为 -3 83± 1 44D和 -2 2 1± 1 47D ,3组环戊通睫状肌麻痹前后球镜值均P <0 0 1,有显著差异。而 3组睫状肌麻痹前后柱镜与柱镜轴相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和屈光状态 ,可分别采用小瞳验光或 1%环戊通睫状肌麻痹后检影的检查方法 ,该睫状肌麻痹剂可克服传统用药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视力筛查仪、电脑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等3种常用验光方法比较分析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散瞳前后的检测结果。方法:对78例(156只眼)53~17岁青少年分别在自然瞳孔下应用WelchAllyn 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及NIDEK ARK-510A型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充分睫状肌麻痹散瞳后,行视力筛查仪、电脑验光仪和视网膜检影3种验光法。结果:各方法散瞳前球镜代数值均低于散瞳后,数值更偏近视(P<0.05);散瞳前视力筛查仪与散瞳后的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柱镜值和散光轴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一致性优于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但是所得数值偏近视倾向;散瞳前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和柱镜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瞳后视力筛查仪与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散瞳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比较,柱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验光,睫状肌麻痹散瞳后检影验光必不可少。自然瞳孔下,视力筛查仪验光优于电脑验光,尤其在判断屈光不正的性质方面(球镜值更准)。但是两者都有高估近视程度的倾向。散瞳后,电脑验光准确性高于视力筛查仪,可作为试镜的参考。充分睫状肌麻痹散瞳后视网膜检影验光结合主观试镜仍是检查屈光不正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后屈光不正度的变化,比较该药对不同年龄患者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对50名(98只眼)有近视症状的15岁以下患者进行检影和睫状肌麻痹检查。首先对每位患者进行眼底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排除影响视力的眼前节及眼底疾病。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分别由有经验的验光师对患者进行一次检影验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用药前后屈光不正度的变化。结果:4个年龄组(5-8岁、9-10岁、11-13岁、14-15岁)病例散瞳前后,屈光不正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4组病例用药前后屈光不正度的变化量后,发现4组病例用药前后屈光不正度变化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是一种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均有较好的效果,且麻痹效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在近视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112只眼)7~17岁近视患者分为7~12岁组和13~17岁组,在散瞳前后,由有经验的验光师对患者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每组用药前后等效球镜(SE)值的变化。结果:每组散瞳前后S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是一种睫状肌麻痹剂,但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睫状肌麻痹作用效果有限,且散瞳前后屈光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检影为近视性屈光不正,因负镜可矫正达正常视力,为近视眼.当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检查,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轻度远视,即为假性近视.在使用睫状肌麻痹后检查,近视屈光度降低小于或等于0.50D,但并未完全消失,说明这类近视既有调节因素,亦有器质性因素(眼轴增长)称为中间性近视(混合性近视),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度数未降或小于0.25D,系器质因素,与调节无关则为真性近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童的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及散光等屈光因子及其总散光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295例(590眼)平均年龄为8.43(4~14)岁儿童的AL及K值,屈光不正的度数在睫状肌麻痹后由客观检影得到.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低度远视、中度远视及高度远视7组.比较各组AL、角膜参数的差别,分别分析SE和AL与K、角膜散光和总散光的关系.结果 ①不同屈光状态组中,高度近视组AL最长,高度远视组AL最短,各组的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度和中度近视组的K值最大,虽然这两组间K值无明显差异,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远视组的K值最小,除与高度远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比其他各组都小(P<0.05).③SE与K值呈负相关(r=-0.242,P<0.001),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r=0.131,P=0.001),与总散光无相关性;AL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r=-0.218,P<0.001),与K值及总散光无相关性.④用多元直线回归将AL、K及年龄作为自变量,SE作为因变量构造回归模型,得到的方程为:SE(D)=94.302-2.353×AL-0.948×K-0.169×Age.结论 角膜K值越大,眼轴长度越长,眼球的屈光状态越偏向于近视;但高度远视者的角膜K值变大,说明其角膜试图代偿其眼轴长度过短造成的远视成分,以使整个眼球朝正视化的方向发展.总体来说,随着近视程度的增高,近视者的角膜变陡,随着远视度数的增长,远视者的角膜变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与硫酸阿托品眼膏在儿童屈光不正散瞳验光结果.方法对5-12岁屈光不正儿童分别给予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与硫酸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分组比较验光结果.结果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中低度近视性屈光不正儿童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与硫酸阿托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中低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中,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较阿托品为弱.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为抗胆碱能药物,其睫状体肌麻痹效果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高伟  杨建春  惠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53-4454
目的:观察医学验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选择197例(3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患者,男99例,女98例。于术后3个月进行医学验光,并将术后屈光状态分为三组;近视组(包括单纯近视组、单纯近视散光组、复性近视散光组)、远视组(包括单纯远视组、单纯远视散光组、复性远视散光组)、混合散光组。结果:近视组63例(118眼),有效眼98眼,有效率83.05%,远视组107例(181眼),有效眼161眼,有效率88.95%。混合散光组27例(51眼)。有效眼41眼,有效率80.39%。结论:医学验光能有效缓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不正患者视疲劳、眼部胀痛、畏光等症状。使患者看得清楚、舒服、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