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疗效评价采用Fugl-Meyer积分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值及BI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促进其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中痉挛期的针刺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末采用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肌痉挛,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入分离运动期(BrunnstromⅣ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技术相比,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射液丹参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恢复期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4例恢复期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丹参联合传统的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6周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均以治疗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对脑出血恢复期肢体康复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神经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Fugl-Meyer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均上升,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采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运动与生活能力,改善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5.
陈志敏  卢祖能 《广西医学》2016,(11):1521-1524
目的 探讨电温针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加温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电温针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并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按摩与综合康复护理相配合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的影响。方法将5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5例/组,属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照组采取针灸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六个月FMA评分为(29.61±1.63)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82.56±6.53)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可逐步恢复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电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并比较两组脑血管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卒中生存质量表(SS-QOL)、生活能力指数(BI)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流速和脑血管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FMA、SS-QOL、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脑血管功能、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3例脑血管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一科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2周、4周时采用Fugle-meger值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恢复程度。结果经过2周、4周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康复组Fugle-meger值及Barthel指数均大幅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随意运动训练,康复组患者在术后48h即给予康复卧位,72h病情稳定给予肢体运动护理。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28天,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测定肌力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早期采取康复卧位和肢体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7例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训练.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的FMA和MBI的评分均有所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JF能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除均接受常规药物治外,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试验组采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评定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及步速进行评价及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各项运动指标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患者 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及步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91,P =0.0342)。结论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偏瘫下肢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空间位置组合综合模式下踝关节背屈锻炼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出血后偏瘫且步行功能受限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髋-膝关节空间位置组合综合模式下踝关节背屈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下肢痉挛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步行能力及下肢痉挛评分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髋-膝关节空间位置组合综合模式下踝关节背屈锻炼方式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并能减轻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针灸配合易化技术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康复组(时照组)40例。采用Fugl-Meyer(FMA)积分评测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测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2组FMA积分、B1积分都有提高,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FMA、BI积分改善的差值比较P〈0.01。结论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5例。针刺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1次,康复组患者每日接受康复治疗1次,针康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各1次。3组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el-Meyer评估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unnstro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组基于MB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FMA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MBI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比较,针康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而康复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在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手功能支具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脑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和作业治疗, 治疗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按时佩戴手功能支具.治疗前及4周后分别对上肢及手功能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ADL的评定.结果 Fugl-Meyer评分在治疗后, 治疗组为 (39.2±2.7) , 对照组为 (21.3±3.2) , 治疗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DL疗效总有效率在治疗后, 治疗组91.18%, 对照组67.74%.治疗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手功能支具结合作业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以及A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配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康复组予以运动疗法的同时,配合作业疗法和中医按摩,对照组仅予以运动疗法。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ayer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康复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按摩配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康复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则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8周后评定Barthel(BI)指数、Fegl-Mevyer(FMA)积分和神经功能评定量表.结果 康复组的BI指数和简易FNA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72例(脑血栓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18例),都经过脑CT、MRI检查证实,诊断明确。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使用运动疗法(Bobath训练)及作业疗法(改善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及巴氏指数评定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时的肢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状况。结果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治疗较单纯内科治疗功能状况恢复好,一般脑卒中发病后1~3个月(恢复早期)或发病后后3~6个月(恢复中期),这两个时期是康复治疗和各种功能恢复最重要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平稳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治疗,有助于促使肌痉挛或异常运动模式向分离运动(痉挛明显减弱)和协调运动(痉挛消失)发展,使神经功能缺损能明显减少,提高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其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护理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6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并结合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治疗与护理。观察2组病人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感觉异常、气短乏力、面色白光、自汗出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患肢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5级患肢肌力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病人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好,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