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93年12月~1997年12月的住院精神病患者908例,在服药治疗后的白细胞<4×109/L者共80例(8.8%).精神分裂症71例(88.8%).情感性精神病,心因性精神病,分裂样精神障碍共9例(11.3%).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平均39.9±13.96岁.药物种类:单用氯氮平41例(50.1%),单用氯丙嗪13例(16.3%),单用维思通1例(1.3%),氯氮平、氯丙嗪合用7例(8.8%),氯氮平、舒必利合用14例(17.5%).肝脏检查:谷丙转氨酶异常服药前为5例,服药后28例,肝脏肿大1例,脾脏肿大2例.临床表现,乏力厌食68…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检测住院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浓度。对血糖、血脂浓度超标者,结合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情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156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血糖代谢异常者128例(8.16%),导致糖尿病者34例(2.17%),血脂代谢异常者264例(16.84%)。氯氮平、氯丙嗪、甲硫哒嗪、奥氮平、利培酮均可引起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氯氮平引起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最为明显;病程长,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越长,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陈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14-2114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的30例精神病患者的夜间急诊,通过对医生的入院病历记录和护士交接班记录的资料分析,观察精神病患者夜间发生急诊的原因、疾病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中,躯体疾病并发症占首位(46.7%),精神病症状所致居第2位(33.3%),再次为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20%)。结论:医护人员在收入精神病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在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神科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急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红 《新疆医学》2014,(10):27-28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后肝功能异常的住院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水飞蓟宾片70 mg,一日三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护肝宁片1.25 g,一日三次口服.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临床症状和血生化指标即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总有效率:94%对照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的作用,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肝损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女性闭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良华  刘青梅  郑庆梅 《吉林医学》2008,29(15):1254-1255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后出现闭经的情况。方法:对人院后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对五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血清泌乳素(PRL)变化,和5种药物所致闭经的构成比做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6月-2007年10月共观察女性患者386例,根据所服抗精神病药不同分成5组,利培酮(98例)25.38%,奥氮平(73例)18.91%,奎硫平(74例)19.71%,阿立呱唑(80例)20.73%,齐拉西酮(61例)15.80%;5种药物所致闭经67例,发生率17.4%。结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也可升高催乳素从而引起闭经,在本次调查中,5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后4周PRL较用药前升高明显,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闭经的比例均在10.00%以上,其中以利培酮、奥氮平为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自编调查表,回顾性分析24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心电图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47.2%(117/248),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其次为ST-T波改变,且与性别有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和毒性副作用不可忽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尤其是女性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调查表》对本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入组患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服用和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9人中,其中心电异常人数229人,占38.2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69人,有心电异常者187(占31.22%);未服抗精神病药物者130人,有心电异常者42人(占7.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心电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药物种类中以氯氮平组发生心电异常率最高70例(占40.70%),氯丙嗪组次之为86例(占39.27%),奋乃静组14例(占32.56%),利培酮组17例(占30.36%)。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心电图异常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与剂量的大小无关,利培酮和奋乃静对心电图影响小于氯氮平、氯丙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自制调查表,收集7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34.3%)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加量受到影响,31例(44.3%)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尤以年轻、未育的患者为多。37例(52.9%)患者需接受中药或溴隐亭治疗。结论: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关键,积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钾的影响,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光度计法对418例精神病患者(逻辑性53例,女性165例)定期测血清钾。结果:发现低血钾总发生率为12.92%,年龄14-66岁。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致部分病人发生低血钾,低血钾发生率在夏季较多见(14.59%),冬季为10.81%。低血钾年龄有偏高倾向。  相似文献   

10.
骆丹丹 《大家健康》2016,(8):168-169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用药依从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0%,P <0.05);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评分中,实验组患者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在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陈小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707-70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以2007年3月1日为调查日,对本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前5位依次为:氯氮平(48.1%)、氯丙嗪(18.4%)、利培酮(11.0%)、舒必利(9.7%)、奋乃静(8.7%)。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大多数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占主导地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频率较低;苯二氮[艹桌]类(BZD)应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2.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脂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病人的TC、TG、HDL、LDL在治疗前后变化水平有影响,尤其对LDL的影响最为突出。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严重影响病人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3.
桂琴 《当代医学》2016,(27):150-151
目的:观察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并接受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通过口服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口服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分析比较患者用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氯丙嗪引起的肝功能损害23例,发生率为36.51%,氯氮平引起的肝功能损害12例,发生率为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氯丙嗪对肝功能指标ALT(67.3±9.7)U/L、AST(32.3±10.6) U/L、DBIL(2.4±1.3)U/L;治疗8周,氯丙嗪对肝功能指标ALT(35.3±9.4)U/L、AST(31.6±9.8)U/L、DBIL(2.3±1.6)U/L。实验组肝功能损害显著大于氯氮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患者肝功能损害,其中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较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功能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产生凝血功能异常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12月30日院内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435例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通过头孢哌酮舒巴坦产生凝血功能异常问题的主要要素。结果:435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患者中,23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占5.29%),412例未出现凝血障碍(占94.71%);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白蛋白、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谷丙转氨酶和白蛋白是引起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谷丙转氨酶和白蛋白差异是引起头孢哌酮舒巴坦凝血功能异常的因素,应结合临床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刘彩秀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74-2875
目的:调查我院9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抗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2年7月1日为时间节点,对住我院9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其中男67例,女28例)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未使用抗精神病药7例(7.73%);单一抗精神病药使用45例(47.37%),其中以氯氮平、氯丙嗪最常用(34.74%);两种抗精神病药联用42例(44.21%),以舒必利联用氯氮平最常用(18.95%);三种抗精神病药联用1例(1.05%)。使用其他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丙戊酸钠8例(8.42%);抗抑郁、抗焦虑药2例(2.11%);联用苯二氮革类9例(9.47%);抗癫痫药:卡马西平5例(5.26%)。从使用频率看,舒必利40例(42.11%),氯氮平39例(41.05%),氯丙嗪25例(26.32%),氟哌啶醇6例(6.32%),其他4例(4.21%);从使用最高频率开始,前4位依次是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多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关因素第一住院费用限制,第二流浪精神病患者一般家境贫穷,出院后要维持服药,故医生们从多方面考虑,着重使用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对胎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妊娠期使用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90例孕期一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娩时的年龄、丈夫年龄,精神病遗传史,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及与药物的关系等进行随访登记,并将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6.67%(15例);各药物组患者孕期病情,分娩年龄,首次妊娠例数,妊娠反应及阳性遗传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与药物剂量有关(P〈0.05),氯丙嗪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大于其他药物,新型药物影响较小。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对胎儿便有致畸、致死的不良反应,建议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氯丙嗪治疗时,应推迟妊娠或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物与强迫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与强迫症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用恐怖/强迫症量表(强迫行为分量表1)筛查出有强迫症状的病人,按服用药物、剂量及服药年限分组,对出现强迫症状的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氯氮平的患,出现强迫症的有17例占18.9%;服用氯丙嗪的出现2例占4.60%;服用奋乃静出现2例占4.2%,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强迫症状,其中以氯氮平最为严重,且与服药剂量和服药年限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发生冲动行为2例(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20.00%),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进行护理干预对策预防,可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导致社区精神病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社区精神病患者失眠的防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本社区居家康复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200例失眠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与上门随访,通过与患者及其亲友深入交流和沟通,了解总体情况、病情状况、药剂用量。并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细致登记随访结果信息表格,对随访结果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并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结果:难以入睡70例(35%),早醒64例(32%),时睡时醒9例(4.5%),彻夜不眠15例(7.5%);失眠症与精神状况、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身体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相关。结论:控制精神症状,消除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控制失眠的有效措施。做好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睡眠状况监测,可防止意外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抗精神病药物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血象检测方法,对26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精神病用药可导致患者白细胞数量减少,停药后可恢复正常。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