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指征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284例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与同期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指征前两位均为胎儿宫内窘迫和头盆不称,但是第二产程组中头盆不称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组产妇子宫切口撕裂,产后出血和产褥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两组相比无差异(P〈0.01)。娩出胎头困难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并发症发生高于其他时期剖宫产术,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在于对,临产后的产妇头盆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金丽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17-118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第二产程剖宫产150例,第一产程阻滞82例(对照组),第二产程阻滞68例(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指征、剖宫产相关因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状况关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胎位异常、巨大儿发生率、羊水污染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Apgar评分所占比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无新生儿死亡。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母婴发病率,应尽量降低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李素云  苗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722-72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产时剖宫产783例,其中第二产程剖宫产212例(观察组),第一产程剖宫产571例(对照组),对2组病例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子宫下段裂伤、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剖宫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应尽量减少或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4.
张均英 《广西医学》2010,32(9):1105-1106
目的观察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因各种原因在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术产妇82例(A组),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同期第一产程行剖宫产术82例产妇(B组)进行比较。结果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子宫切口延裂、术后感染发生率A组分别为24.4%、9.8%、7.3%、6.1%,均高于B组的9.8%、0、0、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正确处理产程,尽量避免和减少在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翁海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1,(8):64-64,66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实施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产后岀血、术中出血量、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以及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岀血等情况,并与同期70例第一产程剖宫产孕妇临床资料作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后岀血、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剖宫产的孕妇,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第一产程剖宫产的孕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后母婴并发症多,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完善产前检查,加强分娩期监测,及时处理产程异常,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能力,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平  李增玉  石一苗 《海南医学》2010,21(16):33-34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术257例(第二产程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148例(对照组)作对照,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子宫切口撕裂、术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术中宫缩乏力发生率。结果第二产程手术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9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为16.34%、术后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为15.1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3.6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术后子宫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宋泉花 《中原医刊》2014,(24):94-9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观察组)与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对照组)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娩头困难、子宫切口撕裂、术中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1),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并发症显著高于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尽量减少第二产程的剖宫术,对临产后的产妇头盆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试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以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第一产程剖宫产手术的5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其中接受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3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几率(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1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能明显提高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不利于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医用防粘连膜预防剖宫产术后切13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自愿主动要求剖宫产及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300例,按产程不同分为未临产剖宫产组、第一产程剖宫产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剖宫产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各组孕妇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共150例),治疗组将医用防粘连膜(壳聚糖膜)覆盖于子宫下段切13周围及与腹壁切13相对应的子宫表面及附近肠管表面;对照组未放置医用防粘连膜,术后常规关腹。比较各组间的术后切口粘连率与子宫下段前壁切13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现术后切口粘连1例,对照组术后切口粘连37例。其中未临产剖宫产组18例,第一产程剖宫产组7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组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子宫下段切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防粘连膜能有效地防止剖宫产术后腹壁粘连,同时所需费用少,患者无痛苦,又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广泛应用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5至2006年以来因产时胎心监护异常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158例,通过第一、二产程胎儿监护寻找不同的产程中胎心异常的原因,对比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第一产程发生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128例,其中高危妊娠90例,占70.3%,脐带异常6例,占4.7%,第二产程发生胎心监护平常的行剖宫产30例,其中高危妊娠7例,占23.3%,脐带异常12例,占40%。两组高危妊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带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妇中高危妊娠共9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46例,占47.4%,脐带异常共1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发生率ll%,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一产程中胎心监护异常的原因以高危妊娠多见,新生儿预后差,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原因以脐带异常为多见,新生儿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图形分为良好图形和不良图形,探讨其对产程处理的指导意义。方法2007年1-2008年1月1000例胎心监护图形(CTG)中的512例(51.2%)为异常图形,将512例异常图形分为良好图形315例(对照组),不良图形197例(观察组),对比两组图形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脐带绕颈(18.7%)明显高于对照组(5.2%),P〈0.05;阴道助产(11.2%)、剖宫产率(26.1%)明显高于对照组(3.2%、6.5%),P〈0.05、P〈0.01;Ⅱ°-Ⅲ°羊水粪染(13.4%)高于对照组(1.9%),P〈0.05;第二产程时限(35±2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60±30)min,P〈0.01;新生儿窒息两组差异无显著性(4.5%、2.6%),P〉0.05。观察组异常图形为持续性心动过缓,频发VD及LD、PD,甚至出现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对照组为一过性心动过速,偶发ED、VD或LD、PD,无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结论良好图形为一过性偶发的异常图形,不良图形为持续性、频发的异常图形;对良好图形密切观察,防止过早干预,对不良图形应积极处理,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产科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孕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传统产房分娩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和产科专科护理的孕产妇10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90例,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75例,剖宫率为25.0%,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硬膜外全产程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年轻产妇400例,ASA Ⅰ ~Ⅱ级,分为观察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每组200例,其中 A 组患者接受硬膜外100μg/ ml 地佐辛+0.1%罗哌卡因镇痛,B 组接受硬膜外0.1%罗哌卡因镇痛。记录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VAS 评分)、产程(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新生儿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器械助产及缩宫素使用情况。结果 A、B 两组VAS 疼痛评分在2、18 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6、10、14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第一产程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第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 B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的 Apgar 评分、器械助产率方面、缩宫素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硬膜外全产程分娩镇痛安全有效,缩短了第一产程且降低了剖宫产率,增加了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硬膜外无痛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妇90例,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分娩,观察组45例采用无痛分娩。观察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可缩短总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与地西泮在加速产程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活跃期停滞的初产妇分为间苯三酚组(n=42)、地西泮组(n=42)及对照组(n=42).观察3组孕妇宫颈成熟度、产程时间、分娩结局.结果 对照组宫颈成熟率为38.09%,地西泮为71.43%,间苯三酚组为90.48%,3组宫颈成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间苯三酚组、地西泮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较低,而新生儿阿氏评分高(P<0.05),而间苯三酚组与地西泮组相比剖宫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与地西泮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宫颈条件,加速产程进展,改善妊娠结局,但与地西泮相比,间苯三酚加速产程进展上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引产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122例孕龄>37周、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胎膜早破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B组41例,C组41例,三组分别于破膜后6、12、24 h未临产时使用欣普贝生,比较三组临产时间、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及母婴结局.结果 A组总产程时间、子宫过度刺激、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9.33±2.12)h、15.00%、5.00%、10.00%、2.50%,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产时间为(11.12±3.23)h,短于B、C组(P< 0.05、P< 0.01);A组剖宫产率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50%、5.00%,低于B、C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产妇应用欣普贝生越早,待产时间越短,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产褥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的成功率,并分析比较两组试产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的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产程中行镇痛分娩3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无镇痛分娩3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试产分娩的成功率,分析比较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指征、催产素使用率、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情况.结果 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274例,成功率为91.3%,无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173例,成功率为57.7%.两组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等,其中镇痛分娩组试产失败原因中以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而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低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改剖宫产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多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结论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但对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者其子宫收缩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8.
金敏丽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14-1616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合理选择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并比较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与随机选取的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结果,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77%(28/36),再次剖宫产率为80.00%(112/140);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为(421.5±92.8)ml,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的(201.4±48.7)ml,产褥病率[16.96%(19/112)]及住院天数[(7.1±0.6)d]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3.57%(1/28)、(3.9±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在28例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者与同期随机选取的140例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前提下,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导乐仪应用于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6月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导乐仪组、椎管麻醉组、传统组。导乐仪组选取导乐仪镇痛分娩,椎管麻醉组应用硬膜外药物麻醉的方法镇痛,传统组为传统待产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三组孕妇的产程变化、分娩结局、对分娩痛的反应等。结果导乐仪组镇痛有效率为93.0%,椎管麻醉组的镇痛有效率为98.0%,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乐仪组宫口扩张速度较椎管麻醉组和传统组快(P<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其他二组(P<0.05),阴道分娩率为97.0%,明显高于其他二组(P<0.05),剖宫产率为3.0%,明显低于其他二组(P<0.05);三组在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仪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无创,能加速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对母儿无影响,值得在产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