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曲星华  李召芳  杨文东 《吉林医学》2010,(34):6212-6213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总数3215例,剖宫产率为47.15%,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宫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婴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 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总数3 215例,剖宫产率为47.1%,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官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刮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刮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近10年来剖宫产在妊娠分娩中的应用率及其手术指征的改变进行分析,并对剖宫产率和围生儿病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证实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方法 以妇产科2002年5月~2011年5月分娩的4148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的手术指征及围生儿病死率等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来孕妇分娩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因窒息引发的疾病出现率先明显下降,后趋于稳定,围生儿病死率无明显变化;在剖宫产指征的影响因素中,妊娠并发症和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妊娠并发症,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围生儿病死率下降,达到某一水平后,宫产率继续上升,但围生儿病死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月1月~2002年月12月的539例剖宫产病例及3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3年的剖宫产率由6.52%上升为13.82%,新生儿重度窒息率由1.20%降为0.08%,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近3年内的主要指征依次为相对性头盆不称(17.44%)、胎儿宫内窘迫(15.10%)、社会因素(12.34%)。结论在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窒息关系上应权衡利弊,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日益显著,应尽可能提供无痛分娩和陪伴分娩。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10年产科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1993-1997年(A组)剖宫产率25.77%,而1998-2002年(B组)剖宫产率48.62%,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从A组第6位升到B组第2位,从5.83%上升到26.30%,而难产、胎儿窘迫及疤痕子宫指征相对下降。两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围生儿的病死率并未相应降低;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产科知识,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马玉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302-2303
近几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麻醉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使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手术指征扩大,致使剖宫产率增高,剖宫产术中,头先露胎儿胎头娩出是关键步骤,术中出头困难可造成子宫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损伤等不良后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并发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适应症、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所行剖宫产810例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为同期分娩总例数1329例(601),其中社会因素418例(52%);符合或基本符合手术指征者392例(48%),其中妊娠高血压62例(7%),胎儿宫内窘迫52例(6%),臀位46例(5%),妊娠期胆汁瘀积症(ICP)38例(4%),前置胎盘23例(2%);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19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6例;死亡4例;切口感染6例;液化延迟愈合16例。结论社会因素占剖宫产指征的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而胎儿窘迫、胎位不正、妊娠期胆汁瘀积、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瘢痕子宫等病理因素却降于次要位置,且指征有所放宽;椎管内硬膜外阻滞麻醉、经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满意;正确选择适应症、麻醉及术式可有效减少和预防胎儿窒息和胎儿娩出困难;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宫腔纱布填塞,结扎子宫动脉,必要时果断切除子宫可避免因失血过多贻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珍 《西部医学》2007,19(5):862-863,86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其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应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率升高相关问题探讨(附8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指征、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与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 3例剖宫产孕妇的手术指征、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等资料。结果 :剖宫产前三指征排序依次为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产后出血剖宫产组发生率较阴道分娩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安全性虽然明显提高 ,但仍存在不利及不安全因素 ,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7年我院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原因,探讨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剖宫产手术与7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资料。结果以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胎位不正、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占总剖宫产的66%,是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臀位牵引、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脐带因素。结论及时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在保护孕产妇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高岩  常军  肖兵  周羽  刘玲芳 《西部医学》2012,24(5):930-932
目的探讨合理掌握产程中剖宫产指征,寻求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产程中改行剖宫产术的212例孕产妇的病历资料,调查其发生率及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社会因素61例(28.77%),胎儿窘迫57例(26.89%),产程异常37例(17.45%),相对头盆不称32例(15.09%),巨大儿9例(4.25%),胎位异常8例(3.77%)和其他8例(3.77%)。结论产科医生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同时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针对孕妇要求剖宫产的原因采取措施,切实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对2000~2007年来10 377例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0年为29.4%,2007年升至60.1%。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难产、妊娠并发症,其中社会因素上升最快。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剖析我院前5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近1年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3963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过去6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0.44%,近1年剖宫产率为39.14%,经过各方面努力降低了刮宫产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是: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社会因素。结论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及合理控制社会因素的介入,降低剖宫产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郭海玲 《医学综述》2012,18(16):2669-2670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产科剖宫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产科5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结果 279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中,剖宫产手术指征前5位分别为胎儿因素(占25.45%)、社会因素(占20.07%)、异常妊娠分娩史(占20.07%)、胎位异常(占12.90%)、胎盘羊水异常(占8.96%);剖宫产排前5位的医学因素手术指征分别为瘢痕子宫(占24.66%)、胎儿宫内窘迫(占18.83%)、臀位(占8.97%)、巨大儿(占5.38%)、羊水过少(占4.93%);主要社会因素为产妇怕痛(占41.07%),担心顺产不成功,又要剖宫产,不想多受罪(占32.14%)而拒绝阴道试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初产妇、产时出血量≥220 mL、有合并症或者并发症是剖宫产的危险因素。结论普及妊娠分娩的知识,加强自然分娩益处的宣传,减少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可有效地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王薇 《河北医学》2013,19(4):561-563
目的:探讨不同臀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8例臀位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阴道分娩(臀位阴道分娩组),63例剖宫产(臀位剖宫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并进45-比较。结果:63例臀位剖宫产组新生儿无1例死亡,35例臀位阴道分娩组新生儿3例(8.57%)死亡,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差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臀位剖宫产组新生儿,2例(3.18%)发生并发症,臀位阴道分娩组8例(22.86%)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2±1.8)分,臀位阴道分娩组为(4.5±1.3)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位分娩时选择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Apgar评分,在臀位分娩时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对于改善新生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范建凤 《当代医学》2011,17(21):110-1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125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产妇在围手术期均经健康护理教育,顺利进行择期剖宫产,且均于术后0.5~2h内进行早期母乳喂养。产妇中术后有腹胀者2例,产后出血者3例,无其他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所有婴儿及产妇各方面状况良好,术后5~7d出院。结论加强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能缓解产妇焦虑紧张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降低剖宫产及再次剖宫产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年间再次剖宫产患者105例,从同期首次剖宫产456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做对照,比较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二次剖宫产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盆腔粘连、术中出血方面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结论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增加,应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临床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01~2009-12间,行382例剖宫产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剖宫产率为68.09%,剖宫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50%、有剖宫产史27.22%、胎儿因素13.87%、产道因素4.18%、产程异常2.36%、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2.36%。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对孕产妇妊娠与分娩生理宣教是降低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手段,必须提高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认识,使之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9.
杨月红 《中外医疗》2010,29(16):33-34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横切口剖宫产护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剖宫产病例临床资料。结果经全方位护理48例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帮助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本院2008年至2012年的4 364例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巨大儿、羊水过少剖宫产率上升,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剖宫产率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多角度着手才能实现控制剖宫产率,达到提高产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