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清代乾隆时为太医院判,供奉内判。《医宗金鉴》是吴谦主编的丛书,刊行于1740年(乾隆七年),《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以下简称《论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提高学生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方法]以公开发表的中医临床实际病案为素材,整理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病例,建立病例库,开发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将平台运用于教学工作中,观察学生使用平台进行临床模拟训练前后的学习情况.[结果]使用临床模拟训练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对《伤寒论》的兴趣、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提高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会增加《伤寒论》的学习难度.[结论]建立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能够改善《伤寒论》课程的临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黄帝内经》心为君主之官命题在《伤寒论》理法方药体系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从《伤寒论》的病证症状构成统计,到方药性能对比及临证方剂应用分析,表明《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体系充分体现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立论。认为《伤寒论》对临床病证客观规律反映之真实、组方之严谨、用药之精确,是中医学界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喻昌《寓意草》辨治伤寒病证的特色与成就。[方法]通过对《寓意草》各医案进行研读、思考与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喻昌辨治伤寒病证的特色与成就。[结果]喻昌对伤寒病证辨证精准;力纠小儿伤寒被误认为惊风之世谬;精解伤寒善后治法;对于伤寒急危重症运用缓治法;阐明伤寒宜用人参之理;在经方运用方面具有独到见解。[结论]喻昌《寓意草》辨治伤寒病证具有丰富经验和独到成就。这些见解和成就,对于学习运用《伤寒论》理论、辨治伤寒病证以及指导中医临床,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四时脉法"对"六经"体系下脉学系统的影响,总结"四时"对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体系的影响规律,还原仲景"四时"阴阳观的"天人相应"思想。[方法]从张仲景"四时治疗法"所反映的"四时"变化与六经的对应关系,来探讨"四时"变化对仲景"六经"命名的影响及"四时"变化与仲景脉学体系的关系,立足仲景《伤寒论》原文,用仲景自身的思维和语言来解读《伤寒论》六经辨证及脉学体系。[结果]仲景《伤寒论》运用"天人相应"的思维模式,从"四时"变化的角度确立"六经"疾病体系,《伤寒论》"六经"的脉学体系与"四时"脉象的变化相吻合,《黄帝内经》的"四时脉法"是仲景脉法的核心。[结论]从"四时"变化的"天人相应"角度解读仲景的"六经"及其脉法体系,为研究《伤寒论》及仲景学说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方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施治策略。[方法]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经方相关古籍中与DPN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相类似的记载,疏理其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分析经方治疗此类病证的治法规律与处方遣药的特点,总结经方对DPN的临床施治策略。[结果]DPN的临床特点符合经方对脚气、血痹、风痹、肌痹以及风不仁等五大类病证的记载,经方对此类病证之病机的认识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营卫不和、气血津液亏虚三端,治法以汗法为核心,分别佐以调和营卫、化饮除湿、通阳行痹、固护正气四法,处方以续命汤类方、桂枝汤类方与越婢汤类方为主,用药以麻黄、桂枝、生姜等辛温解表药最为常用。[结论]经方对DPN病因病机与理法方药有丰富的记载,其立法独特,组方精当,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应重视经方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将外感疾病过程中表现的复杂证侯归纳为六经病证,每一经病除了本证之外,又各有兼证和变证,这不仅反映了六经所系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而且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具体表现。六经病证除统赅疾病的八纲证候错综互见和彼此转化外,还运用了八法进行施治,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伤寒论》中所奠定的辨证论治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张志聪三次注释《伤寒论》探究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六经气化学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研读《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中有关气化学说的条文,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旁参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文献,结合张志聪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六气循行的构建、传经难题的解释以及伤寒证候的机要三个方面来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并挖掘其理论价值。[结果] 六经气化学说的提出基于《黄帝内经》运气理论,顺应了《伤寒论》治百病的时代要求。张志聪对《伤寒论》进行了三次注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六气运转系统,创人之六气循行;阐明了传经学术难题,形成了六气传变理论;整体阐发了脉证病机,合理解释了伤寒病症。六经气化学说认为六经即六气,强调六经病的气化病机,为《伤寒论》治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论] 张志聪经过反复思辨,形成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探究该学说的形成过程与价值,有助于推动钱塘医派和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西医汇通派大家陆渊雷对仲景运用附子药法的相关学术思想与运用特色。[方法]通过研读陆渊雷两大代表学术著作《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探讨陆渊雷对《伤寒论》附子相关条文的科学性分析与比较,以及其对仲景运用附子的主要归纳,同时总结陆渊雷运用附子的病证时机以及更广泛的实证经验。[结果]陆渊雷归纳仲景使用附子有三大主要药法。运用科学方法论述附子药性功用;对照生附子与炮附子之运用;桂枝附子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两方,可相对照显示炮附子不同用量的运用,并有陆渊雷理论实验相结合者,如附子治阳虚水肿以及桃花汤加附子治伤寒肠出血。[结论]陆渊雷基于当时中医科学化的强烈企图,运用自己学有涵养的国学知识,以今知释仲景经文。其于附子药法的学术观点与论治思想对后世医家有重要指导意义,且其科学与积极求是的精神仍能鼓舞当代。  相似文献   

10.
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去辨证分析,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指导治疗的辨证分析方法称为动态辨证法。《伤寒论》在运用六经辨证辨治六经病证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运用动态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六经病证的病情变化,通过分析邪正消长及病理演变过程,明确病机性质,准确的把握疾病。本文从判断疾病的传变、病势转归及预后,分析疾病的演变规律及病因病机等五方面,对动态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的温病证治特点,以期为温病学研究注入新意。[方法]通过整理《通俗伤寒论》中有关“温病”的论述内容,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通俗伤寒论》一书虽未大论温病之名,但其内容却可见温病之实,在温病的诊断、治疗及病后调护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结论]《通俗伤寒论》虽以“伤寒”为名,贯穿始终,但后学当明此“伤寒”为广义之伤寒,为四时外感百病之总名也。本书既发皇仲景本意,又融汇了后世温病学医家之论以补仲景伤寒论温病之不足,体现了俞根初“寒温一统”的学术思想,开创了绍派伤寒研究之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与证候,推演张仲景诊疗过程,探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组方机理。[方法] 通过分析相关伤寒条文及后世注家注释,结合临床湿病致病过程和治疗原则及相关药物的药性与功效分析仲景《伤寒论》第28条处方立意。[结果] 《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为素有内湿,感受外湿伤及太阳;后因汗法不当及误用下法使内外之湿相合,湿阻于中,壅遏阳气。治疗上则按照“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理而选方及加减用药。[结论]《伤寒论》第28条所述病证是对太阳中湿证误诊所致的变证,而非太阳中风证变证或太阳病类似证。  相似文献   

13.
有关六经辨证方法之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则《伤寒论》中所论属于狭义之伤寒;但通过文献研究,已经明确了“伤寒”并无所谓的广义与狭义之分[1],这对于正确理解仲景为认识伤寒病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其临床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谈及《伤寒论》的辨证方法时,除了公认的六经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实质,自唐迄今1300多年以来,历代医经注家各有各的见解,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看法极不统一。今天在党中央领导亿万军民大搞“四化”的新形势下,亟应积极认真地对六经实质这个旧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便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且有利于《伤寒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古今对六经实质的不同看法和评议我们要弄清前人对六经实质的看法,首先必须把《素问·热论》中的六经与《伤寒论》中的六经相互对比一下。六经分证,最早见于《素问·热论》。《素问·热论》指出:“伤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总结经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和规律.[方法]基于女性更年期的生理特点,从六经体系及其疾病传变规律的角度,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方典籍的理法方药,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方治疗规律.[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础病机为血虚中风、虚寒水饮、火热内扰,在此基础上可分为太阴中风和厥阴中风两大类.太阴中风偏...  相似文献   

16.
川派名医蒲湘澄遵循《伤寒论》学术思想精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师古但不泥古,其所著《中医实验谈·卷八》以六经辨证为提纲,逐次分析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为病的本证、变证、兼证及救误之理、法、方、药,围绕伤寒病的诊治,蒲氏提炼六经病主症,鉴别相似症,提出六经病治疗方药,详述用药方义,重视方药煎服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发《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追溯《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认识以及脏气法时的思想,并借此论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结果]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拥有两套三阴三阳系统——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和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分别源自《内经》中的《素问·热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属于"天之阴阳",必须"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而知其年运气之变化;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属于"人中之阴阳",用于阐述人体发病及发病部位、疾病发展趋势,其中有阳仪系统、阴仪系统、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之别。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客气"而外感六淫;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主气"而脏气法四时。[结论]《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源自《内经》相关理论。明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对于正确理解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具有很好的学术、临床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杰作,书中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注解伤寒论·林亿序》),理法方药俱全,自成系统,诚可谓众方之祖。本文论述其在方剂学上的成就,并从《伤寒论》方剂的角度探讨六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是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之方。组方之复杂在仲景方中实属少见。王旭高说:“病证之杂,药味之杂,古方所仅见。观此可悟古人用药又有此一条。”由于方证较为复杂,历代注家各说不一。《医宗金鉴》说:“仲景故以此汤主之,正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