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应彬  朱熙君 《安徽医学》2020,41(8):943-947
目的 比较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方案与地西他滨单药方案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宣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3例初诊老年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化疗组,35例)和对照组(地西他滨单药化疗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个周期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同时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骨髓完全缓解(mCR)4例,部分缓解(PR)5例,血液学改善(HI)9例,临床总有效率(ORR)54.28%,缓解率(RR)28.57%,对照组38例患者中CR 0例,mCR 2例,PR 4例,HI 9例,ORR 39.47%,RR为15.79%,两组患者临床ORR和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中CR 6例,mCR 9例,PR 5例,HI 3例,ORR 65.71%,RR 57.14%,对照组中CR1例,mCR5例,PR 4例,HI 10例,ORR 52.63%,RR 26.31%,两组患者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终点2018年6月30日,观察组PFS 9(5,19)月,对照组PFS 7(3,17)月,观察组患者PFS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患者OS与对照组相比延长,差异有统计学(χ2=12.179,P=0.001)。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均未出现死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不能提高老年中高危MDS患者ORR,但可提高RR,能够延长患者PFS和OS,同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丽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2):144-146
目的 集中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传统化疗方案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笔者医院进行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中度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并进行就诊的患者80例,采用CHOP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给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以28天为1个治疗周期,1个疗程持续2个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积分和Karnofsky(KSP)评分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7.5%和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积分KPS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传统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顺  毕然然  殷锴  耿二瑞 《安徽医学》2018,39(12):1493-1495
目的 探讨远程康复指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远程康复指导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2周后,进行健康宣教,远程康复指导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后继续给予远程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6、12个月时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膝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重复因子时间效应显著(F=5 064.003, P=0.000),重复因子不同治疗方法与观察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92.316,P=0.000),不同方法总体比较,两组患者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46,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远程康复指导组的WOMAC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远程康复指导组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32.10±1.25)、(20.40±1.19)和(9.40±1.10)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重复因子时间效应显著(F=958.868,P=0.000),重复因子不同治疗方法与观察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4.930,P=0.004)。不同治疗方法总体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10,P=0.057)。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康复指导组患者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85±0.59)、(5.35±0.81)、(2.00±0.65)和(1.75±0.9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KOA患者康复过程中,远程康复指导能积极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特点,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误诊为肝血管瘤的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回顾分析1975―2019年国内相关文献,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诊治和预后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无特异临床表现,在外院误诊为肝血管瘤。我院行MRI检查见肿瘤呈恶性表现并可见血管漂浮征,考虑恶性可能。予肝多发肿瘤切除+肝十二指肠淋巴结清扫+胆囊切除术。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学表现:肿瘤由大片细胞质少、核具异型性的淋巴样细胞构成,无明显包膜,周边肝组织受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滤泡区细胞大部CD20(+),生发中心细胞CD10(+)、Bcl-6(+)、Bcl-2(-)、Ki-67(80%)。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肝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检索到的91篇国内文献共报道376例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平均年龄为(48.8±9.6)岁,男女比例为1.69∶1。影像学检查以单发病灶多见,乏血供肿瘤表现,以血管漂浮征为特点。146例(38.8%)患者出现乳酸脱氢酶升高。132例(35.1%)患者发生误诊,最终确诊依赖病理结果。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较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好(中位总生存时间:36.4个月vs 20.7个月,P=0.009);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好(52.0个月vs 30.0个月,P=0.049),手术联合术后化学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单纯化学治疗和手术患者好(45.6个月vs 23.9和7.7个月,P=0.016)。结论 原发性肝淋巴瘤作为一种少见肿瘤,临床特征不典型,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应采取手术联合化学治疗或综合化学治疗方案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DA-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初治DLBCL患者,采用R+DA-EPOCH方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46.67%),部分缓解(PR)7例(23.33%)。双重表达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非双重表达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率为86.54%,至随访终点的PFS率为78.67%。结论 R+DA-EPOCH方案对于DLBCL的有效率较高,尤其可克服双重表达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诊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救治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LVO患者。按患者的就诊模式分成直接就诊组和转诊组,直接就诊组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或其他交通工具从发病地点直接至我院急诊就诊,转诊组患者从其他医院转至我院急诊就诊,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就诊模式,并对其中P<0.1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31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直接就诊组195例(61.7%),转诊组121例(38.3%)。与直接就诊组比较,转诊组患者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的患者比例低(χ2=4.549,P=0.033;χ2=29.319,P<0.001)。转诊组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T)均长于直接就诊组[239(168,238)min vs 85(55,170)min,Z=1.779,P<0.001;397(306,472)min vs 285(214,364)min,Z=6.779,P<0.001],短期治疗有效率和预后良好率均较直接就诊组差[52.9%(64/121)vs 64.1%(125/195),χ2=3.903,P=0.048;46.3%(56/121)vs 57.9%(113/195),χ2=4.806,P=0.043]。预后良好组患者为169例(53.5%),预后不良组为147例(46.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小、高脂血症比例少、桥接治疗比例高[(64.2±12.8)岁vs(69.9±11.9)岁,t=4.095,P<0.001;0.6%(1/169)vs 6.1%(9/147),χ2=7.848,P=0.005;70.4%(119/169)vs 13.6%(20/147),χ2=102.975,P<0.001]。预后良好组中直接就诊的患者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66.9%(113/169)vs 55.8%(82/147),χ2=4.086,P=0.043],并且ODT、ORT均短于预后不良组[106(59,214)min vs 184(91,281)min,Z=3.997,P<0.001;308(226,389)min vs 350(267,453)min,Z=2.99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直接就诊和ODT短是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结论 AIS-LVO血管内治疗患者中,转诊患者的预后较直接就诊的患者差。桥接治疗、直接就诊和ODT短预示着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以静脉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54例),3~6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溶栓前Alberta脑卒中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等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59.3%(54/91),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66.57±13.46)岁vs(75.95±6.06)岁]、卵圆孔未闭患者比例[11.1%(6/54)vs 0.0%(0/37)]、基线NIHSS评分[7.5(3.5,13.0)分vs 18.0(13.0,22.0)分]、基线GCS评分[14.5(12.0,15.0)分vs 10.0(8.0,14.0)分]、溶栓前ASPECTS[10.0(9.0,10.0)分vs 9.0(8.0,10.0)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1.9%(1/54)vs 32.4%(1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4,χ2=4.401,Z=5.235,Z=4.079,Z=2.519,χ2=16.76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值比(OR)=3.236,95%置信区间(CI):1.077~9.709,P=0.036]、基线NIHSS评分(OR=2.874,95% CI:1.074~6.329,P=0.034)、SICH(OR=9.346,95% CI:1.017~83.333,P=0.048)是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年龄、脑卒中严重程度和SICH是影响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越大、脑卒中严重程度越重或发生SICH,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培门冬酶联合Gemox方案与培门冬酶联合GDP方案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接受培门冬酶联合Gemox方案化疗(A组),38例接受培门冬酶联合GDP方案化疗(B组),均化疗4~6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化疗总有效率(RR)为77.14%,B组RR为76.32%,化疗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非鼻咽病变患者RR为66.67%,与A组的76.92%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结外或骨髓浸润的患者RR为94.44%略高于A组的75.00%,Ⅲ~Ⅳ期的患者RR为86.96%略高于A组的70.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A组、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14%、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门冬酶联合GDP方案治疗NK/T细胞淋巴瘤可取得与培门冬酶联合Gemox方案接近的疗效,尤其在发生结外或骨髓浸润、晚期患者中有一定的优势,不良反应可耐受,但仍应注意控制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肺部感染患者其临床特征、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预后,探讨其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ICU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肺部感染患者其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细菌耐药性、发病时APACHEⅡ评分、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依据患者28天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8例患者,共分离出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7株);对美罗培南(88株)、亚胺培南(80株)的耐药率较高。28天病死率54.1%;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OR=38.3,95% CI:1.81~720.10,P=0.019)、高APACHEⅡ评分(OR=3.47,95% CI:1.30~12.81,P=0.043)、高降钙素原水平(OR=2.78,95% CI:1.30~7.02,P=0.023)、APTT延长(OR=1.32,95% CI:1.03~1.71,P=0.037)为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后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601,P=0.000);是否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未明确影响预后。结论 肺部感染并鲍曼不动杆菌分离阳性患者合并冠心病、高APACHEⅡ评分、高降钙素原水平、APTT延长为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及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脑血管病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变化、肺部感染发生率、胃管拔除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线WST评分和住院天数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WST评分小于对照组[(1.39±0.85)分vs(2.71±1.16)分,F=17.236,P<0.001],WST评分降低值大于对照组[(2.60±0.89)分vs(1.29±0.46)分,F=19.910,P<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55%(15/73)vs 64.52%(20/31),χ2=18.840,P<0.001],胃管拔除变化率高于对照组[52.05%(38/73)vs 25.81%(8/31),χ2=6.078,P=0.014]。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DICE与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DICE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17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随机分成DICE和CHOP治疗两组 ,比较两组之间的有效率和毒副作用。结果 :DICE组有效率 78.12 % ,CHOP组为 66.2 7%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DICE组对心脏毒性和周围神经炎的发生率分别是 4.17%和 1.0 4% ,而CHOP组则分别为 19.2 8%和 2 6.5 1%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其他毒性近似。结论 :DICE方案可作为有心功能不全和周围神经炎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DOF方案)与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患者的初步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75例晚期胃癌患者,分别接受DOF方案或DCF方案治疗,DOF组37例,DCF组38例.两组患者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 两组均有35例可以评价疗效.DOF组有效率为45.71%(16/35),其中CR 2例;DCF组有效率为42.86%(15/35),其中CR 1例.DOF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5.6月,DCF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5.8月.DOF组中位生存期9.5月;DCF组中位生存期9.7月.两组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结论 DOF方案和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相似,但DOF方案比DCF方案的耐受性要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和顺铂方案(NP方案)与紫杉醇和顺铂方案(T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NP方案组33例, NVB 40mg/d,d1、d8;DDP 25mg/m2,d1~d3.TP方案组32例, PTX 135~150mg/m2,d1;DDP 25mg/m2,d1~d3.结果 NP方案有效率 48.5%(16/33),中位缓解期 6.5个月;TP方案有效率40.6%(13/32),中位缓解期 7.8个月.组间疗效及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方案与TP方案对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作为晚期乳腺癌一线方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由洛铂联合醛氢叶酸及氟尿嘧啶组成的LLF方案与顺铂联合醛氢叶酸及氟尿嘧啶组成的P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LLF组和PLF组,各25例;分别采用LLF方案和PLF方案进行治疗,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比较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定期随访。结果 LLF组和PLF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0%(10/25)和36%(9/2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2%(18/25)和68%(17/25),两组患者近期客观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LLF组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28.0%)较PLF组(56.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F方案和P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不良反应能耐受,LLF方案较PLF方案消化道不良反应稍轻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采用唯物史观原理对运动养生起源、演进及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认为运动养生具有如下特点:是在古代哲学观统驭下,在中华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不断提升人体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预防病患,进行延年益寿的健身运动;融中国和西方养生文化精髓,养生手段、方法特异性;讲究"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己、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注重意念、调息、调形的一致性;动静互涵,性命双修,形神共养;是经济省钱、简单易行、实效性强的养护生命之道。  相似文献   

16.
The sensitization of leukemia cells with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can enhance the cytotoxicity of chemotherapy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Therefore, the current trial attemp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priming in remission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an intensified dose of Ara-C for newly diagnosed AML.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ML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idarubicin (12 mg/m(2)/24 hr, days 1-3) plus Ara-C (500 mg/m(2)/12 hr, days 4-8) with G-CSF (250 μg/m(2)/d, days 3-7) (IAG group) or standard idarubicin (12 mg/m(2)/24 hr, days 1-3) plus Ara-C (100 mg/m(2)/12 hr, days 1-7) without G-CSF (IA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 age, subtype, or cytogenetic risk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lete remission was achieved in 15 patients (88.2%) from the IAG group and in 14 patients (82.4%) from the IA group (p=0.31). The median time to complete remission was 26 vs. 31 days (p=0.779) for the IA and IAG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time to neutrophil recovery (>1×10(9)/L) and platelet recovery (>20×10(9)/L)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6 vs. 26 days, p=0.338; 21 vs. 16 days, p=0.190, respectively).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682 days, the 3-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for the IA group was 64.7%, whereas that for the IAG group was 45.6% (p=0.984). No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AML patients subjected to intensified remission induction with G-CSF priming when compared with standard induction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FEC与FEP持续输注方案的疗效、毒副作用及治疗费用差异,探索高效、低毒、价廉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07例经病理证实初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2组,FEP持续输注方案治疗组56例,FEC标准方案治疗组51例,均术前化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FEP组CR 19例,PR 33例,NC和PD各2例,有效率92.86%;FEC组CR 8例,PR 35例,NC 5例,PD 3例,有效率84.31%,FEP组疗效优于FEC组(P<0.05)。但FEP组血液毒性高于FEC组,其他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EP组治疗费用稍高于FEC组。[结论]FEP持续输注方案疗效较好,毒副反应适中,费用低廉,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泰素加顺铂与丝裂霉素加顺铂及西艾克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Taxol DDP组(A组)及MMC VDS DDP组(B组),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A组30例,有效率46.7%;B组28例,有效率42.9%。A组的骨髓抑制与周围神经炎较B组为轻。结论TP与MVP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TP方案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VT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1例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d)联合沙利度胺(200mg/d)及地塞米松(20mg/d,d1-d4,d8-d11)治疗,21天为一疗程。每例患者分别接受了1-4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ORR)为76.2%,其中初治组ORR为100%,复发难治组ORR为58.3%。CR2例(9.5%)、nCR3例(14.3%)、PR8例(381%)、MCR3例(14.3%)。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乏力、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VT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MM患者具有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特别是在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铋剂四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Hp)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Hp根除治疗失败的18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0例,A组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14d。B组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14d。治疗结束至少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HP根除率,对Hp根除率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分析(PP)比较,同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B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11Tr87-8%(79/90),PP90.8%(79/87);ITT85.6%(77/90),PP89.5%(77/8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或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两种抗生素的含铋剂四联疗法可用于首次根除Hp失败后的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