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市2005~2008年1297例新生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茜  肖年  周晓军  林晓宁  黄仕芬 《重庆医学》2009,38(24):3084-3086
目的 分析近年来重庆市新生儿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排位、死亡地点等,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的1 297例新生儿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6%,城乡差距大,2005~2008年主要死因顺位为新生儿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先天畸形,肺炎,意外死亡.出生窒息的百分比略有下降,先天畸形的百分比有所上升;出生地点在乡镇级医院、区县级医院的死亡比例上升明显.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产前筛查,加强基层产、儿科质量建设,继续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至2003年郑州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卡进行汇总、整理并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3598例,死亡率为1.667%;其中新生儿死亡2393人,死亡率为1.109%;婴儿死亡3099例,死亡率1.436%。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7.2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6.14%。2003年较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2%。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意外窒息和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在于控制新生儿死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产科和儿科诊疗能力,预防出生窒息、肺炎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龙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49-1450
目的:了解我县0~6d新生儿死亡情况,为降低儿童死亡率,为其保健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我县1997~2002年各乡镇卫生院填报的《湖南省儿童死亡报告卡》。结果:0~6d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49.80%,占新生儿死亡的72.32%,出生日龄越小死亡风险越高;引起0~6d新生儿死亡的前4位原因是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肺炎、意外窒息;死于家中者达70.91%;死前在门诊治疗及未治疗者达79.69%。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应大力推行住院分娩、推广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正确及时转诊高危新生儿、在基层医院(县级)建立新生儿病房、培训乡级医师及护理人员,提高新生儿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东明县婴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全县22个乡镇的活产婴儿数、死亡婴儿数及其原因,进行全面调查。结果东明县婴儿死亡率为19.40%,因新生儿窒息死亡者占49.66%,新生儿肺炎合并心衰占27.16%,闷热综合征占10.72%,其他死因占12.46%。死亡因素与分娩条件、新生儿访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有关。结论东明县新生儿窒息死亡占所有死亡率比例的首位。近3年来,该县儿童系统管理率(含新生儿访视)逐年上升,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加强儿童系统管理也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13年12月海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死亡顺位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海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五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意外和其他先天性疾病。结论:必须加强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能力及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产科加强对低体重儿的系统管理.使死亡率逐年下降.现将三年来低体重儿的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3年至1995年三年中共出生新生儿7互17名;低体重儿(<2500g)564人,占7.92%其中早产儿394例(69.84%).足月小样儿170例(30.14%)体重最小950g.胎龄最小为28周.三年共死亡新生儿89人新生儿死亡率12.5%.其中低体重儿62人,占696.6%。1.2三年中低体重儿死亡率的比较1993年出生低体重儿175人,死亡30人,死亡率为171.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9年周村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2009年比2000年下降了33.58%。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率的73.91%,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62.96%。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和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水平;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建设,提高急救能力;建立基层急救通道,建立三级高危保健网络;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服务及死亡情况,为新生儿死亡评审提供原始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统一的《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相关情况调查问卷》,对16家国家级新生儿死亡评审试点单位的相关科室进行了调查。结果16家医院的新生儿死亡率达到12.35‰,以省市医院的死亡率最高达25.57‰,新生儿死亡还是以窒息、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缺陷为死因的前四位。结论定期开展全市及全县范围内的新生儿死亡评审,找出辖区内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重点保障新生儿急救通道的畅通,规范各级新生儿急救中心的建设,成立区域新生儿急救专家组,保障每一例危重新生儿都能得到有效积极的治疗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董素华 《安徽医学》2013,34(8):1233-1236
目的分析蚌埠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和死亡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33‰,新生儿死亡率7.17‰,婴儿死亡率9.04‰,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79.34%,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69.4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7.56%。2003年分别与2004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儿童死因排在前3位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专业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急救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并进行不同年份的比较,寻找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的趋势与规律,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大通县管辖的20个乡镇、289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5岁以下户籍儿童为对象,对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通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前四位是: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异常。结论: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儿童保健,特别是新生儿保健服务、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5-2008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05-2008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探求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对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自2005年到2008年分别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山、川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异逐渐缩小;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死前就医、未就医的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早产儿临床管理、提高农民保健意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时段新生儿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变化,以提高预防及医疗护理技术,减少死亡率。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按时间段分为前4年和后4年,分析总体新生儿、早产儿、足月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变化。结果新生儿总体死亡率为2.82%,早产儿为7.5%,足月儿为1.21%,其中死亡病例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64%,占大多数。2003-2010年前3位死亡原因是新生儿感染(29.73%)、呼吸窘迫综合征(28.57%)、新生儿窒息(24.32%),前4年以新生儿窒息为主,后4年以新生儿感染为主。早产儿前后4年比较,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比例明显下降,新生儿感染死亡比例明显上升。足月儿前后4年比较,新生儿窒息死亡比例明显下降。结论随着对危重新生儿抢救的成功,目前新生儿窒息、NRDS死亡率下降,但新生儿感染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应注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卡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从2006年的11.59×10-3下降至2007年的9.48×10-3,呈下降趋势.死亡原因以出生窒息、神经管畸形、早产及低出生体重为主;1岁~4岁以意外死亡为主;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7%.结论: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及产儿科质量,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死亡新生儿构成、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9月宁夏固原市原州区267例死亡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67例死亡新生儿中出生窒息为主要原因,占39.3%;早产为第二死因,占23.6%;另外先天异常、肺炎也占相当比例;尚有一定数量的意外窒息。农村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结论:加强宣教、加强围产期保健、杜绝家中分娩、提高出生窒息复苏技术,同时增加群众卫生常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婺源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江西省婺源县16个乡镇(其中:国家监测点2个、省监测点5个)2006 -2010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 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12.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18‰,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50.12%、74.70%,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溺水、腹泻.结论 江西省婺源县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有上升,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加大宣传家长对儿童的安全监护力度,减少意外及溺水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沧市临翔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儿童保健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临翔区妇幼卫生年报资料,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年来临翔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10年已降至9 99‰;婴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而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意外死亡与肺炎;死前就医率59 5%,在就医途中死亡的比例仅7 02%.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出生窒息、肺炎、早产的死亡率,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儿科质量,掌握窒息复苏技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掌握海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保健服务状况,为降低死亡率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出生、死亡漏报进行质量指标控制和审查,按指标要求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2007年海南州5岁以下儿童、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早产低体重儿、出生窒息、肺炎、腹泻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应加强产科、儿科建设和基层医生适宜技术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搞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冬梅 《当代医学》2014,(24):155-157
目的 旨在找出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方法,给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资料,结合十二格表评审方法,对滁州市2005~2012年58例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可避免死亡占79.3%,不可避免死亡占15.5%。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占55.2%,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占39.6%。影响孕产妇死亡前三位的因素分别为个人家庭知识技能、个人家庭的态度及乡级医疗保健人员知识技能。结论 孕产妇死亡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从纯技术角度来看,通过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推广行之有效的医疗保健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可显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出生窒息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围产儿死亡的首位。通过对110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求找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促进均衡的人口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死因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弃女婴归类为意外死亡。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年间变化趋势: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10年间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新生儿期死亡占婴儿死亡总数的50%~70%之间,婴儿期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80%~86%之间,10年间这种结构无明显变化。10年间占第一位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为出生窒息,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为肺炎。10年间各年龄段前5位死因由感染、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和意外引起,变动较少。结论死亡率下降缓慢及导致儿童死亡原因持续存在;出生窒息一直是新生儿期第一位死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为肺炎;死亡比重渐向小龄化;扭转新生儿死亡是减少儿童死亡的关键,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出生窒息是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