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没食子鞣质及有效提取物对致龋细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对致龋菌产酸及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探讨实验药物的防龋机制.方法:选择4种与龋病密切相关的口腔细菌作为实验菌株,以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为实验药物,研究对口腔细菌产酸的影响;同时选择主要产糖菌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研究实验药物对其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能有效抑制实验菌株的产酸能力,只是在药物浓度上有一定差异.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2对变形链球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实验浓度下对粘性放线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没食子鞣质及其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酸代谢和糖代谢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天然防龋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文中研究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细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探讨其防龋效果。方法①通过液体稀释法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②以MIC以下的4个浓度配置成初始pH为7.0的含药培养基,以空白液体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加入菌液厌氧培养后测其pH值,并计算pH变化值(ΔpH值)以检测不同浓度黑蜂蜂胶对测试菌产酸能力的影响;③蒽酮法测定MIC以下4个浓度(包括MIC浓度)的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空白液体培养基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①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的MIC分别是0.78、0.39、1.56、0.39、0.2、0.2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56、0.78、3.125、0.78、0.39、0.39 mg/mL;②蜂胶可使各测试菌ΔpH降低,蜂胶各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MIC浓度时,蜂胶可使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降低,蜂胶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生长、产酸、产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具有一定防龋效果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3.
刘琳  包广洁 《重庆医学》2013,42(14):1568-1570
目的考察厚朴酚在乳化剂聚乙二醇400、吐温20、吐温80增溶作用下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抑制情况,研究乳化剂对厚朴酚抑菌性的影响,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用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菌株,用轻唾-琼脂培养基(MS)培养细菌。将厚朴酚分别溶于40%的聚乙二醇400、吐温20、吐温80溶液中,并用相同乳化剂溶液将其等比稀释至预设浓度,采用纸片法将它们同时平行作用于变形链球菌做抑菌试验,比较上述厚朴酚与乳化剂混合物的抑菌效果;将厚朴酚分别溶于3种乳化剂中,并用MS液体培养基将其等比稀释至预设浓度,将等量的菌液加至培养基中,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后考察3组药物在乳化剂作用下抑制细菌产酸的效果。结果在高浓度时厚朴酚与聚乙二醇400作用后抑菌效果好,而在低浓度时药物与吐温80作用后抑菌效果好;厚朴酚与聚乙二醇400作用后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抑制作用最强,与乳化剂吐温80作用后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抑制作用最弱。结论在不同乳化剂增溶作用下厚朴酚抑制变型链球菌生长及产酸效果有差异,乳化剂中亲油基链的增长增加了对厚朴酚扩散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没食子及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细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没食子及其提取物对致龋细菌生长的影响,探讨药物的防龋功效.方法:通过系统溶剂法对没食子浸膏及其3种提取物共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实验药物不同组分对变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乳酸杆菌5种主要致龋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没食子浸膏和没食子总鞣质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提取物2对实验细菌的抑制作用较提取物3强 ,与总鞣质相当.结论:没食子及各提取物组分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以总鞣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探讨黄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首先测定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测定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还能够有效抑制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产生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黄芩有可能是一种潜在天然防龋药物,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同龋敏感者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酸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来自不同龋敏感者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 C)临床分离株产酸能力的差异。方法 配制相同浓度的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菌悬液 ,分别在不同 p H下 (p H5 .0~ 7.0 )含 5 %葡萄糖的 TP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 ,采用酸度计测定培养物终末 p H值 ,比较细菌的产酸能力 (△ p H)。结果 同一个体所带不同基因型变形链球菌菌株产酸能力有差异 ;高龋组个体定植的产酸能力强的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龋组 (P<0 .0 5 )。结论高龋组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 C)临床株的高致龋力与其携带有产酸能力强的菌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黄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首先测定黄芩对三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再以低于 MIC的 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 TPY液体培养基 ,测定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上述三种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还能够有效抑制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 ,黄芩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龋药物 ,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性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探讨其能否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相关龋病。方法 运用微孔板法复制白色念珠菌体外黏附及生物膜模型,采用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减低法评价不同浓度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62.5 mg/L和125 mg/L厚朴酚可以显著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所选5个浓度的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25 mg/L厚朴酚对生物膜的抑制率达到66.32%。结论 厚朴酚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而有效降低其致病性,并对已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作为抗龋药物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马旭东 《中外医疗》2008,27(16):138-139
目的 研究龋病茵群失调与口腔异味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8例口腔异味患者和18例健康人,分别采集龋洞菌作细菌的定量培养,并对链球菌、乳酸杆菌及放线茵做抑菌和清除试验.结果 龋病致龋茵受试者菌属总数病例组比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龋病患者龋洞菌总数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的差异,致龋菌分解龋洞有机物,产生硫化氢等气体,导致口腔异味,对致龋菌抑制或充填试验,改善或治疗口腔异味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龋敏感者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60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组(dmfs=0)和高龋组(dmfs>8)(n=30).运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计算菌斑组织中变异链球菌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密度;酸度计测定培养48 h后的pH值;比较不同龋敏感组变异链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和产酸能力.结果 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厚度和细菌分布密度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初始pH值>5.5时,高龋组和无龋组pH值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H=5.0时,高龋组pH值改变明显大于无龋组(P<0.05).结论 高龋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高致龋力与其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产酸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蜂房提取物对三种口腔常驻细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蜂房提取物对三种口腔常驻细菌产酸的影响。方法选用变形链球菌ATCC25175,血链球菌ATCC10556,粘性放线菌ATCC19246,测定蜂房四个化学组分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测定蜂房各化学组分对上述三种细菌产酸能力的影响,动态监测蜂房化学组分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结果蜂房各化学组分对上述三种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蜂房组分NVE1、NVE3、NVE4对变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产酸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蜂房组分NVE2对变形链球菌和血液链球菌的产酸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NVE2的高浓度组能够抑制粘性放线菌的产酸,动态pH监测显示,蜂房组分NVE1能够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产酸,而NVE2则无此作用。结论蜂房各化学组分对三种口腔常驻细菌的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龋作用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方法  首先分别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胰酶解酪蛋白-植物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液体培养基,测定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3种常驻口腔细菌产酸的影响。结果  热提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分别为3.0、3.0和6.0 g/L,MBC分别为6.0、6.0和12.0 g/L。热提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冷提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冷提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一定浓度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3种常驻口腔细菌的产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提取方法的不同对其抑制产酸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能有效抑制口腔致龋菌的生长和产酸,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厚朴煎剂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芽管形成、早期黏附基因及成熟期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芽管形成试验检测厚朴煎剂对白色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厚朴煎剂作用后,凝集素样序列1(agglutinin-like sequencefamily1,ALS1)、ALS2、ALS3基因的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厚朴煎剂对白色念珠菌成熟期生物膜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厚朴煎剂对生物膜中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芽管形成试验结果显示,厚朴煎剂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芽管形成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厚朴煎剂能使ALS1、ALS2、ALS3基因表达下调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荧光显微镜下空白对照组生物膜以菌丝为主,厚朴煎剂作用24、48及72 h后生物膜结构被破坏。扫描电镜结果也提示厚朴煎剂可以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共聚焦显微镜下空白对照组白色念珠菌以活菌为主,15.625 mg/L厚朴煎剂作用48 h后死菌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厚朴煎剂可通过下调ALS1、ALS2、ALS3基因抑制白色念珠菌早期黏附,同时可通过破坏成熟期生物膜的结构促进药物进入生物膜内抑制芽管形成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GSPC)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其防龋潜能。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MBIC);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生物膜生成量;硫酸-蒽酮法测定产糖量,pH计测定产酸量。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的MIC值12.5?mg/mL;MBC值和MBIC值均为50?mg/mL;GSPC(≥12.5?mg/mL)降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生成量,8倍MIC浓度(100?mg/mL)时抑制率达76%;GSPC在低于MIC浓度时仍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糖、产酸能力。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物膜和致龋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5.
实验比较口腔致病菌──口腔粘性放线菌T_(14V)的3种突变株147,5519,5951吸附于玻璃管壁的能力以及与变形链球菌Ingbritt、远缘链球菌6715、血链菌34、blackbova发生共凝集反应的结果,显示细菌表面特异性菌毛影响细菌对牙体硬组织的吸附,以及和其他细菌之间的相互凝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济丸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4.6mm×250mm,25um),以甲醇-水(78∶2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4nm,测定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结果厚朴酚在0.226mg~0.133m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6%,RSD为1.80%。和厚朴酚在0.32mg~1.60m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5.88%,RSD为1.56%。结论该方法稳定,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保济丸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芦荟苷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黏附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微量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芦荟苷、绿原酸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棋盘稀释法测定芦荟苷与绿原酸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的MIC值,通过分级抑制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来判断两者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作用的影响,并测定低于MIC的5个浓度梯度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产酸作用的影响;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24 h生物膜模型,MTT法测定以上各浓度混合液作用24 h后生物膜黏附的量,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其对生物膜结构和细菌活性的影响。 结果 芦荟苷与绿原酸单独用药时,其MIC分别为0.63 g/L和5 g/L;联用的MIC为芦荟苷0.31 g/L和绿原酸2.5 g/L,FIC=1。随着混合液浓度的升高,变异链球菌菌液的△pH及OD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SM观察显示随混合液浓度增加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变稀疏,活菌数量减少。 结论 芦荟苷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相加作用,较各自的单组分用药在更低浓度即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黏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粘液放线菌形成的单菌种生物膜的结构以及胞外多糖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方法采用微生物厌氧培养技术将粘液放线菌在玻璃片上形成24h单菌种生物膜,用荧光染料Fluorescein、BODIPY和Calcofluor进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和其中胞外多糖的分布。结果玻璃表面粘液放线菌粘附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大量微菌落和沟壑间隙是其所形成生物膜的特征。临近粘附表面的生物膜基底部位细菌密度较低,而中部则较致密。生物膜中胞外多糖分布与菌落中的细菌分布一致。结论粘液放线菌依靠其合成的胞外多糖聚集形成了生物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高活性、低毒性的新型抗菌肽,对其抗变异链球菌及其他口腔致病菌的活性进行评价,探讨其在防治龋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以天然抗菌肽Histatins5的类似物Dhvar4为模版合成新型抗菌肽KR-1、KR-2。通过所设计抗菌肽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兔血红细胞溶血试验以及CCK-8法,筛选出高活性、低毒性的目标抗菌肽;使用96孔板培养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分为实验组(用浓度梯度为0.6×、0.8×、1×、2×MICs的KR-1进行处理)与阳性对照组(用浓度梯度为0.6×、0.8×、1×、2×MICs的洗必泰进行处理),通过结晶紫染色定量法观察生物膜量的改变;使用10×MIC浓度KR-1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构的改变;通过KR-1作用口腔链球菌后杀菌所需的时间探讨目标抗菌肽对口腔链球菌的抗菌效率。结果 实验测得KR-1及KR-2的MIC分别为3.2 μmol/L和12.8 μmol/L,有效浓度下,兔血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0.35%和48.8%,24 h牙龈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96 %和21.94 %,将活性较高、生物相容性较好的KR-1作为目标抗菌肽;经结晶紫染色后测定KR-1的50%生物膜最小抑制浓度(MBIC50)低于1.92 μmol/L,且浓度为2.56 μmol/L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洗必泰(P=0.001),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经KR-1处理后生物膜结构疏松;KR-1在5 min内可杀灭约90%细菌。结论 KR-1抗菌肽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毒性,且有良好的抗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