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总结青光眼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青光眼 2 0 9例( 3 1 1眼 )患者的临床资料 ,药物治疗 96例 ( 1 43眼 ) ,手术治疗 1 0 3例 ( 1 68眼 )。结果 :药物治疗组 :视力提高 54眼 (占 3 7.7% ) ,手术治疗组 ,视力提高 81眼 (占 48.2 7% ) ,经 χ2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结论 :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尽早手术 ,应持积极态度。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5 4例(眼)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青光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2 8眼(5 1.85 % )视力>0 .5 ,48眼(88.89% )术后眼压<2 .8kPa ,4眼(7.41% )在药物控制下眼压正常,1眼(1.85 % )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1例放弃治疗。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应用葛根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在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作用效果。方法: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常规抗青光眼治疗外,同时加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对照组仅作常规抗青光眼治疗。结果:治疗组20例20只眼同对照组相比,眼压下降幅度、术后视力提高效果等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仅有助于病人的视力提高,而又有协助降低眼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眼压下青光眼滤过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依琏  罗谦  黎静 《四川医学》2004,25(2):202-203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 ,巩膜下巩膜咬切术。结果  5 8例 (5 8只眼 )中 ,5 2眼术后眼压 <2 0mmHg ,占 89 67% ,眼压在 2 1~2 4mmHg有 6眼 ,占 10 3 3 % ,术后需加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视力提高者 49眼 ,占 84 48% ,无变化 5眼 ,占 8 62 %。下降4眼 ,占 6 90 %。结论 对于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 ,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治疗成功率高 ,视力恢复快 ,但须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调整缝线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评价。方法 :5 2例 6 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 36眼和对照组 2 4例 2 7眼 ,治疗组行可调整缝线联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 ,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视力进行对照分析 ,随访 6月。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 :治疗组为 13.9% ,对照组为 4 8.5 %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眼压 :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眼压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术后 3月、6月两组眼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滤过泡 :术后 2周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组占 97.2 % ,对照组占 74 .1% ;术后 6月分别为 91.7%和 6 2 .9%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手术成功率 :术后 2周治疗组为 97.2 % ,对照组为 81.5 % ;术后 6月分别为 91.7%和 6 2 .9%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术后视力 :术后 6月对照组视力下降有 10眼 (37.1% )而治疗组只有 4眼 (11.1%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5 )。结论 :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减少了小梁切除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羊膜可有效抗滤过道瘢痕 ,长期维持功能性滤过泡 ,两者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小梁切除加玻璃体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持续高眼压状态 6 4例、6 4眼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 4例、6 4眼 ,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经常规抗青光眼药物治疗 ,仍呈持续高眼压状态者 ,男18例 ,女 46例 ,右 36眼 ,左 2 8眼 ,45~ 76岁 ,持续高眼压时间1~ 10d ,平均 3 8d。术前眼压 4 0 5~ 12 5 7kPa ,平均 6 44kPa,术前视力无光感 6眼 ,光感 12眼 ,手动 18眼 ,指数 16眼 ,0 0 2~ 0 112眼 ,视力在指数以下者占 81 3%。1 2 手术方法  (1)常规麻醉 ,以缝线开睑 …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2眼),其中21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20例(2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常规组)。对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及抗青光眼药物使用量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均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 Pa),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13.6±1.3)mm Hg,降压幅度达55.4%;常规组患者眼压≤21 mm Hg者18眼,21~30 mm Hg者6眼,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10.5±1.5)mm Hg,降压幅度达3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眼术后无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常规组患眼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为(5.0±0.3)m L。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较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更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量,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恢复作用的疗效。方法:将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4眼,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31眼)和治疗组23例(33眼),其中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后服用ATP、维生素B1及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使用上述西药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治疗后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每周的视力、眼压、滤泡变化,1个月的视力、眼压、视野、眼底、滤泡。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以及视野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眼压以及功能性滤泡形成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房水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 ,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对 40例继发性青光眼施行房水引流管植入术 ,术后随访 3~ 36月。【结果】眼压由术前 3 6~ 8 3kPa(5 9± 1 3)kPa下降至 0 4~ 3 7kPa(2 6± 1 0 )kPa ,手术成功率为 85 % (34/ 40 ) ,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者有 87 5 % (35 / 40 )。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引流管内口堵塞、引流管外露。【结论】尽管房水引流管植入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并发症 ,但仍然是治疗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卫为  张庆平 《广西医学》2005,27(3):355-356
目的 观察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 将5 0例(5 5眼)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6 . 9% ,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8 4 6 %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 ;出院时两组眼压、滤过泡及视力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术后6个月,治疗组中眼压控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均占93 10 % ,对照组中眼压控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均占6 5 . 38%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 ;治疗组中视力不变与提高者占89. 6 6 % ,对照组中视力不变与提高者占6 1 .5 4 %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结论 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可使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浅前房发生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达到理想眼压、保持或提高视力,从而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压药、利尿药、激素等);治疗组36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雷公藤多甙片、金水宝胶囊、复方三七胶囊等中成药,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同时给予中药辨证治疗(主要分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4型).治疗6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有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均有所升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的降脂作用和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的升高作用均不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解毒中药内服,结合超声波导入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13例,采用清热祛湿解毒中药(茵陈蒿汤合枇杷清肺饮加减)煎汁内服结合超声波导入中药面膜(主要成分:冰片、银花、黄芩、丹参、连翘等)治疗,连续治疗观察4周。对照组97例,口服甲硝唑0.2g,每天3次;维生素B6 20mg,每天3次;另用红霉素软膏外涂,连续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显效率为5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3%,显效率为28.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热祛湿解毒中药内服结合超声波导入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将 6 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简称常规组 ,30例 )和常规治疗联合静滴黄芪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 (简称中药组 ,34例 )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超声心功能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 (94 .12 % )高于常规组 (76 .6 7% ) ,两组比较P <0 .0 5;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功能均有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或P <0 .0 1)。且中药组比常规组效果显著(P <0 .0 5) ;两组治疗后LPO下降 ,SOD上升 (P <0 .0 5或P <0 .0 1) ,而且中药组LPO下降、SOD上升比常规组更为显著 (P <0 .0 5)。  相似文献   

14.
疣毒净治疗尖锐湿疣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从中医药中寻找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和药物,应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散结、腐蚀赘疣的中药疣净制剂进行多中心随梵对照治疗尖锐湿疣110例,结果疣毒净A组(外用),B组(外用加内服)和西药疣必治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6.1%,89.4%,89.4%,91.6%(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9%,14.7%,42.4%(组间比较P〈0.05),提示死毒净制剂不但是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服与直肠滴注中药配合导管扩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及对术后再粘连的作用。[方法]5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两组均于X线下行输卵管导管扩通术治疗。中药组配合口服通管助孕汤(主要由柴胡、枳实、赤芍、丹参、三七、穿山甲、路路通、麦冬、甘草等组成)与直肠滴注直肠滴注方(主要由丹参、赤芍、三棱、乳香、没药、枳实等组成);西药组于术后第2~3天以地塞米松针剂5 mg、玻璃酸酶1 500U,加0.15 mmoL/LNaCl注射剂20mL进行宫腔注射,比较两组扩通术后输卵管再粘连率、妊娠率的差异性。[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导管扩通有效率分别为96.5%与95.1%(P>0.05);输卵管再粘连率分别为10.7%和17.9%(P<0.01),妊娠率分别为53.3%和27.2%(P<0.01)。[讨论]中药内服与直肠滴注可比西药更有效减少输卵管导管扩通术后再粘连,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血光量子辐射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加用自血光量子疗法)58例,对照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同,不加用自血光量子疗法)53例,观察2组的症状、体征、HBV标志物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0%,对照组为62.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HBeAg转阳率和ALT、AST复常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血光量子辐射疗法能协同中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透型中药外敷与活血化瘀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由丹参、莪术、血竭、赤芍、桃仁、虎杖等中药组成)灌肠滗疗,治疗组(63例)采用促透型紫草纱外敷加活血化瘀中药灌肠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3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5%;治疗组痊愈4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8%。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t=3.08,P<0.05)。[结论]促透型中药外敷与活血化瘀中药灌肠在滗疗慢性盆腔炎中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该法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并能坚持治疗,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调理脾胃中药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中药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1例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并营养不 良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1例和单纯血透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0倒,两组在对症治疗、血透相关因 素一致条件下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组结合辨证服用调理脾胃中药(脾胃虚弱为主者选用六君子汤加减;湿浊中阻为主者选 用黄连温胆汤加减)。系统观察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症的主要症状、体征、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段肌肉周径 (MAM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蛋白分解率(nPCR)、改良主观综合 性营养评估(SGA)评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体征症状改善明显(P<0.01),干体重增加(P<0.05), TSF和MAMC增加(P<0.05),血清TP、Alb、TRF、Hb含量明显提高(P<0.01),nPCR提高(P<0.05),SGA评分显著 下降(P<0.01)。[结论]调理脾胃法对改善维持血透营养不良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脂肪、蛋白质储存的不足,提高患者 血清TP、Alb、TSF含量和nPCR等多项营养生化指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综合疗效、营养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 法]将9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中药加穴位疗法组3组,每组30例。中药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 肺冲剂口服,中药加穴位疗法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肺冲剂口服,同时对双足三里交替进行隔姜灸与参麦注射液穴 位注射;对照组则单纯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 [结果]中药加穴位疗法组有效率为93.33%,中药组为 86.67%,均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1)。中药加穴位疗法组治疗后患者的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PIBW)、血 清总蛋白含量(ρTP)、血清白蛋白含量(ρAIB)、血清前白蛋白含量(ρPAlb)等营养学指标均有升高(P<0.01);中药组治 疗后ρTP、ρAlb及ρPAlb也有升高(P<0.01),而PIBW和血红蛋白量(ρH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加 穴位疗法组及中药组用药后日常生活分、抑郁分、焦虑分以及生存质量总计分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P<0.01),两 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培土生金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可有效 地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中药治疗吡嗪酰胺药物引起尿酸增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吡嗪酰胺药物引起尿酸增高症的86例病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继续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痨治疗,并给予别嘌呤醇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利湿中药(四妙散加减),1剂/d,每疗程14d,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服用中药。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尿酸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8例(占65.12%),有效12例(占27.91%),无效3例(占6.97%),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占37.21%),有效17例(占39.53%),无效10例(占23.26%),总有效率为76.7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尿酸增高症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