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应用消炎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消炎痛在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青光眼治疗外,同时加服消炎痛25mg,对照组仅用常规抗青光眼治疗。结果 20例20只眼同时对照组相比,眼上降幅度、术后虹膜后粘连例例数等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前列腺素生成起抑制作用的消炎痛应用珩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仅能防止术后炎症反应,而且协助降低眼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状体混浊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晶状体混浊的闭角型青光眼20例(2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的变化,随访1~5年。结果: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9眼,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0眼,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与正常白内障对照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白内障性闭角型青光眼,能达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1例与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41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与前房深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视力,降低眼压,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是以病理性高眼压而引起视神经器质性损害和典型视野缺损,视力进行性下降的综和病症,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时症状、体征重。目前治疗方法是先用抗青光眼药物(缩瞳剂、碳酸酰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高渗剂等)迅速降低眼压,待眼压下降正常、充血减轻后,及时选择适当手术以防止再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病人,在使用了所有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高,眼胀痛剧烈,疼痛难忍,病情急剧恶化,视功能继续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2例(81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关闭情况。结果治疗后,65.4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眼压控制良好,而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操作安全、简捷,能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优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随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改善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情况的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都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随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视力明显恢复,使患者的眼压有效降低,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洪亮 《中国医疗前沿》2011,(16):51+27-51,27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46例(52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早期1个月,两组平均眼压统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值得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8例104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49例5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效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2wk时眼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前房深度与房角方面,观察组术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长期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后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在常规抗青光眼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期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青光眼治疗基础上仅在住院期间进行心理干预.结果12月后复查视力,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6月后复查眼压,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7例(83眼)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眼压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前房深度正常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比较两组视力、视野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比较,视力、视野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应用复方樟柳碱,患者视力、视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正常人昼夜眼压波动进行比较。方法收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20例。临床前期或先兆期或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进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由一名医师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进行24h眼压波动的检测,6个时间点分别为2pm、6pm、10pm、5am、7am、10am,同时依据眼压高峰值出现的时间点和波动的幅度对昼夜眼压波动规律进行分类。结果三组间昼夜眼压波动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0),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0.92±0.27kPa)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1±0.36kPa)昼夜波动幅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4±0.11kPa),在2pm、6p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峰值出现的频率更多,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正常对照组有相似的昼夜波动类型,正常对照组眼压波动为平坦形。高峰值出现的时点与原发性青光眼的类型高度相关。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昼夜波动幅度仍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高峰值多出现于2pm、6pm;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峰值多出现于5am、7am、10am。眼压高于2.79kPa且昼夜波动幅度>0.80kPa未出现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g,葛根素注射液40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两组均连用14d。结果: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收缩期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1)。结论:葛根素联合胞二磷胆碱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性眩晕的急性发作,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晶体肿胀期并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的34例(50眼)白内障晶体肿胀期并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34例(50眼)中,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得到控制,术后1周内,40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有10眼发生高眼压,经药物治疗1月,停药后6眼眼压恢复正常,4眼仍有高眼压,行青光眼滤过术,眼压均控制正常。结论:晶体肿胀期并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后早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明显减少视力损害,挽救残存视力。高眼压时间长,房角粘连范围广则应一期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瞳孔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瞳孔散大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2年6月_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1例(22眼﹚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出现眼压升高致瞳孔散大固定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瞳孔成形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以其为观察组。以及9例(9眼﹚已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瞳孔成形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以其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视力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裸眼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2.73±2.31﹚行,对照组裸眼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4.44±2.50﹚行,两组患者术后瞳孔直径缩小(P<0.001﹚,畏光减轻(P<0.001﹚。结论瞳孔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瞳孔散大固定能够达到提高视力、改善畏光眩光、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生物羊膜移植与丝裂霉素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治的4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划分,24例(30眼)单纯小梁切除术患者列为对照组,23例(29眼)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患眼术后1周、4周、12周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前房等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4周、12周时间点患眼视力、眼压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差异,且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患眼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显著,眼压也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29眼中未有浅前房发生且只有1例眼出现非功能型滤过泡,对照组30眼中出现5例眼浅前房及6例眼非功能型滤过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生物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技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效果理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A超活体结构测量检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 ,以了解PACG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及晶体相对位置的量化关系。方法 :应用A超检测急闭青、慢闭青和正常眼各 2 8例 5 6眼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7例 8眼术前的活体眼前节结构 ,并对其测量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ACG前房浅 (2 0mm左右 )、眼轴短 (2 2mm左右 )、晶体较厚 (4 7mm左右 )、晶体相对位置靠前 (0 197左右 ) ,可以作为诊断PACG的客观指标之一。急闭青与慢闭青比较、急闭青中同一患者的急发眼与临床前期眼比较 ,前房更浅、晶体相对位置更靠前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前房最浅 (1 5mm左右 )、眼轴最短 (2 1mm左右 )可以作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A超活体结构测量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诊断及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的客观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辅助脑活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2例,用20 ml脑活素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再用400 mg葛根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 ,qd.对照组42例,单用400 mg葛根素加入10%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2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61%,对照组有效率88.10%.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脑活素注射液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优于单用葛根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184例患者(共199患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均辅以扩血管药、神经营养剂等药物,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1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耳聋痊愈52例,总有效率82N,对照组耳聋痊愈36例,总有效率65.31%.两组比较,治疗组对突聋及耳鸣、眩晕等并发症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名,随机分为舒血宁联合葛根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0例)与葛根素组(简称对照组60例),在其余治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临床治愈率31.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临床治愈率16.7%;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索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