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刺颧穴治疗面神经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神经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透刺颧穴(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各3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颧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较常规针刺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对失眠症有无效果。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睡眠质量提高者占80%,比对照组中的传统疗法有显著疗效(P<0.05或者P<0.01)。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宁神穴配合耳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方法治疗。治疗组30例予宁神穴、于氏头穴丛刺分区额区、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涌泉、心俞、肝俞。耳穴: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肝区。对照组予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2组患者睡眠时间均比治疗前延长(P〈0.01),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宁神穴配合耳穴对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透刺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透刺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将129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透刺组、常规刺法组,和戴镜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透刺纽和常规组治疗后裸眼远视力均有提高(P<0.01),且透刺组优于常规组(P<0.01);戴镜组视力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疗效肯定,且透刺法优于常规刺法;年龄、近视程度对临床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艳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277-278
目的观察运用头针配合穴位透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针配合穴位透刺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8例,并与常规颈部夹脊穴针刺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配合穴位透刺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眩晕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4,(36):108-110
目的:观察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法用于治疗组,常规针刺方法用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SQI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钟穴透刺三阴交可提高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思诺思对照组和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8天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 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3.3%(P<0.05).针刺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为73.3%,西药对照组为43.3%(P<0.05).针刺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思诺思,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揿针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老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揿针组和针刺组各34例。揿针组采用日本清铃株式会社制造的揿针,根据部位选择适宜型号针具,耳穴选取神门、交感、心、脾、垂前,两耳交替使用,配合躯干部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安眠穴埋针,左右交替治疗;针刺组取穴选择双侧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安眠穴行传统针刺治疗。两组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SQI各因子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结果:总有效率揿针组91.18%,针刺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PSQI评分和PSQI各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揿针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经颅多普勒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穴丛刺。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TCD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ADL(BI)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病灶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头穴丛刺治疗,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电针上段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配合电针上段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电针上段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穴位配合舒眠胶囊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9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舒眠胶囊药物治疗,针刺组同时联合针刺四神聪治疗,观察4周。采用多导睡眠(PSG)监测技术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后,两组睡眠脑电图各项数据和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睡眠潜伏期、REM(快速眼动)潜伏期、REM睡眠比例、夜间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PSQ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四神聪联合舒眠胶囊对老年失眠症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耳穴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失眠患者随即分为两组,针刺结合耳穴组(观察组埽,单纯药物组(对照组),4周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测验(PSQI),观察指数前后差值作组间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刺结合耳穴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法对阴虚火旺型失眠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阴虚火旺型失眠证病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睡眠率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虽然随访后有一定的复发,但埋线组和针刺组的维持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在影响PSOI总分上,三组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埋线组和针刺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在影响PSQI各项目上,埋线组和针刺组疗效相当,针刺组除入睡时间、睡眠时间项目外均优于药物组(P〈0.05),而埋线组除睡眠时间外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随访时的PSQI总分及各项目比较,三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针刺组除睡眠时间外均优于药物组;而埋线组的维持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证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部穴位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A和B,A组患者接受中药失眠方治疗;B组在接受中药失眠方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腹部穴位推拿,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问卷作为评定工具,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疗程结束10d后评定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0d的显效率和PSQI评分组间、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结束后10d两组间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穴位的推拿配合中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任督脉推拿点穴配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予任督脉推拿点穴配合膀胱经拔罐,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72.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任督脉推拿点穴配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安全舒适,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脐针对失眠患者I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1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脐针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四神聪、足三里、神门对照组,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及Spitzer生活指数等指标做基线统计学比较,并详细记录脐针和常规针灸治疗的副作用:如感染、损伤。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脐针不仅能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及Spitzer生活指数等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头针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60只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24、48、72h)的不同,将模型组和头针组各随机分为3个亚组。另选10只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采用头针治疗,接穴位神经刺激仪,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2mA,每次30min,每天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头针治疗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mRNA及蛋白含量的影响。 结果:头针组各时相的NS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脑缺血再灌注72h后较明显。HE染色提示,头针组各时相脑组织白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以脑缺血再灌注72h后最为明显。头针治疗组COX-2和NF—κB含量在24、48、72h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而头针治疗组TGF—β1含量在24、48、72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害,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损伤脑组织中COX-2和NF-κB的表达,增强TGF-β1的表达,从而减缓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用针灸联合中药内服辨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经中医临床辨证为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于睡前半小时给予艾司唑仑片1 d 1 mg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中药汤剂内服进行辨治,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睡眠各项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3%,观察组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以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7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汤剂内服辨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深度,调畅患者的情志,是中医内外治法的有效结合,副作用少,突显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安神汤配合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安神汤口服,并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SQI指数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指数值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安神汤配合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心内科的老年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睡眠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这些护理模式可包括以下措施:心理护理、行为习惯指导、药物使用指导、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良好的环境等。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不同阶段内睡眠质量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PSQI评分7分的患者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1周和2周后,试验组PSQI评分7分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心内科老年失眠患者进行护理,能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有利于支持患者抵抗疾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