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治疗3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平均42.6岁。损伤节段:T113例,T1216例,L114例,L23例。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随访时间为10~12个月,平均11个月。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椎间隙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率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同时微创手术较开放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疼痛轻等优点。结论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操作是治疗无神经障碍或有轻微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大小与脊髓后移距离的关系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8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78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术后根据Harrison方法测量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A组(43例,0°≤颈椎角≤16.5°)和B组(35例,颈椎角>16.5°)。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后移距离、神经恢复效果、轴性症状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颈椎角为(8.5°±3.8°),B组为(19.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1,P<0.001);A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为(22.1±1.7)mm,B组为(21.8±1.5)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脊髓后移距离为(1.7±0.4)mm,B组为(3.2±0.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9,P<0.001)。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恢复,至术后1年时,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3.3±13.1)%和(65.1±1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7,P=0.559)。A组术后1周时VAS评分为(5.2±1.3)分,术后1个月时为(3.5±0.6)分;B组分别为(3.8±0.8)、(2.4±0.4)分,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7,P<0.001;t=9.289,P<0.001);A组患者C5神经麻痹发生率为7.0%(3/43),B组为11.4%(4/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颈椎曲度越大脊髓后移越充分,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颈椎曲度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C5神经麻痹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2010年1月获治疗的6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胸腰椎骨折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微创经皮组36例和传统开放组30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VAS评分、ODI指数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障碍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与椎间盘镜(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和疗效,为LDH的微创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单节段LDH微创治疗病例,两组各10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上MSLD组优于MED组。结论此两种微创方法疗效满意,技术方法无明显差异。MSLD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等优点,作为目前微创治疗方法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后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的颈椎曲率变化、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肩轴性痛VAS评分改善率,比较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对改善颈椎曲度、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远期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9例,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23例,C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26例,记录术前、术后的颈椎曲度、JOA评分及轴性症状等.[结果]JOA评分改善率:3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组最高.颈椎曲度改善率:C组最好,A组次之,B组最差.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轴性症状上,3组的VAS评分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结论]采用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OPLL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和保持颈椎曲度,降低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采用centerpiece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探讨其对于改善神经功能、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enterpiece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9例,所有患者病史均半年以上,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呈进行性加重。术前、术后常规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术前侧位X线示颈椎生理前曲均存在,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颈椎生理曲度、JOA评分、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18~36个月,平均26个月。无钛钉松动及钛板移位、无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门轴侧折断处骨质均融合。颈椎曲度术前(4.11±3.36)°、术后3个月(7.58±2.45)°,颈椎曲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8.22±3.16)°,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8.31±2.89)°,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5.87±1.75)分、术后3个月(13.42±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13.43±2.49)分,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14.03±2.67)分,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活动度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4.83±1.09)分、术后3个月(1.92±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1.13±0.39)分,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0.76±0.46)分,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和保持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后方入路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通过关节镜下后方入路,应用可吸收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1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7个月。骨折复位良好,均达到骨性愈合,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lom评分(91±3)分。结论在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时,关节镜下后方入路可吸收空心螺钉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_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A组),31例采用常规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B组)。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指数变化及C_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16.8±2.1)mm,显著小于B组(21.7±2.5)mm(t=8.849,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39,P0.05)。术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持续性升高(F42.996,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21,P0.0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改善,且维持至末次随访(F86.379,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43,P0.05)。A组术后C5水平脊髓漂移距离(2.5±0.5)mm,显著小于B组(3.6±0.7)mm(t=7.602,P0.001)。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724,P=0.471)。A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5.2%(2/38),低于B组22.5%(7/31)(χ~2=4.514,P=0.034)。结论颈椎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并限制脊髓过度向后漂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58例外伤骨折患者均行螺旋CT横轴位、多层面重建(MPR)、三维图像(3D)重建及X线检查.结果X线平片骨折显示率(55%)明显低于CT横轴位(93%)、MPR(95%)、3D(85%),3D重建对骨折碎片的显示率(100%)高于X线(27%)、CT横轴位(74%)、MPR(82%).提示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有助于外伤骨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cofix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cofix系统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9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8~24个月,骨折、脱位复位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2~6个月均达骨性愈合或融合.31例伴颈脊髓损伤者按ASIA分级分别提高了1~2级,末出现断钉、断棒、松钉现象.结论 Scofix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后路治疗牢固可靠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