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张磊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即辨证中之证与证外之证,注意其杂;辨静态之证与动态之证,注意其变;辨有症状之证与无症状之证,注意其隐;辨宏观之证与微观之证,注意其因;辨顺易之证与险恶之证,注意其逆;辨正治之证与误治之证,注意其伤。  相似文献   

2.
许生  黄笛  夏娟娟  谭颖颖 《中医学报》2020,35(7):1408-1411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也,以分消、疏散水郁之邪。仲景涵水郁证于诸经之中,治法上虽有不同体现,均蕴含"折之"之义,如小青龙证之辛而散水法;五苓散证之化而行水法;真武汤证之温而利水法;生姜泻心汤证及茯苓甘草汤证之和胃消水法;十枣汤证、大陷胸汤证及牡蛎泽泻散证之泻而逐水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平冲降水法;猪苓汤证之育阴利水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和解枢机宣水法等。  相似文献   

3.
从阴阳、五行、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的理论出发,结合案例,总结了“易为医用”的针灸临床实践体会,即遵阴阳之道,调气血之和;循五行之理,运生克之机;伺子午之候,推流注之势;承八卦之序,行灵龟之法。  相似文献   

4.
<正> 一、气与气机《灵枢·终始》篇谓:“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这是临床针治疾病的一条基本原则。气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气,一般分为四类,即自然之气、病邪之气、药物之气和人体生理之气。  相似文献   

5.
《易传·系辞上》曰:“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1河图河图重合,奇偶相配,生成相倚(见图1)。1.1河图之象河图之象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北水。地四生金,天九成  相似文献   

6.
金实教授临床善于运用角药治疗脾胃病,如行气和血止痛之白芍、延胡索、甘草;行气开郁除痞之香附、苏梗、陈皮;辛开苦降除痞之半夏、干姜、黄连;清化湿热除痞之黄连、黄芩、蒲公英;健脾利湿止泻之党参、茯苓、芡实;健脾行气润肠之生白术、枳实、火麻仁;化痰和胃降逆之半夏、竹茹、陈皮;清热抗癌解毒之白花蛇舌草、白英、仙鹤草等。本文通过介绍上述九组角药的组成、用法、主治病症、配伍意义等,并举一则验案以佐,以期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7.
眼目血证乃眼病之一大害,古往今来治法繁多,诚如柯韵伯所言:“失血之症,关系最重,先辈立论甚详,治法甚备。如血脱益气,见之东垣矣;滋阴清火,见之丹溪矣;安神补血,见之陆迎矣;引血归源,见之吴球矣;攻补迭用,见之伯仁矣;逐瘀生新,见之宇泰矣;辛温从治,见之巢氏矣;先止  相似文献   

8.
论以德治医     
医德始终贯穿于诊病、治病处理好与病人的关系这一过程之中。医者需有仪态言辞之德;情感交往之德;诊察手术之德;爱岗敬业之德。只有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才是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治喘诸方用药精简,配伍恰当,各具特色,表邪之喘、宜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水饮之喘,宜苓桂术甘汤;表邪未解,内有水饮之喘,宜小青龙汤;表邪未解,里热气逆之喘,宜葛根芩连汤;热实之喘,宜麻杏石甘汤,大承气汤、大陷胸丸;寒实结胸之喘,宜三物白散;阳脱之喘,宜四逆汤。  相似文献   

10.
读经随笔     
<正> “内经”二字之释义“内”字对“外”字而言。人生天地之间,体外皆阴阳四时五行之气,而为天地所具有者;体内则为五脏,与五脏内合之六腑,外合之形层也(形层,指皮脉内筋骨而言)。经者常也,一定不移也。所谓“内经”者,言人之体内五脏六腑及形层之气,与体外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之气,经常相通,而有一定不移之义也。  相似文献   

11.
“司揣内外”与中医诊断思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揣内外”一说见于《灵枢·外揣》,其中谈到“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对此中医诊断教材第5版以来均将其作为中医的3大诊断原理来阐述,如新1版(即第7版教材)《中医诊断学》就有这样的记述:“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  相似文献   

12.
中药之用于临床治病,除单味应用以外,都要遵循一定的配伍法则。古代对于药物的配伍应用有“七情”之说,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以上除独行以外,都讲的是药物配伍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阐述了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应贯通之理,强调了以阴阳为本对人之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后以及摄生、保健的重要意义。可谓论述阴阴理论的重要篇章。然是篇疑难点颇多,每有令人费解之嫌,故荟集三则而析之,并求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4.
中藏经云:“人病中风偏枯……,手足不遂,语言蹇涩,治之奈何?在上则吐之,在中则泻之,在下则补之,在外则发之,在内则温之,按之、熨之也。吐,谓吐其涎也;泻,谓通其塞也;补,谓益其不足也;发,谓发其汗也;温,谓驱其湿也;按,谓散其气也;熨,谓助其阳也,治之各合其宜,  相似文献   

15.
阴火刍探     
阴火理论源于李东垣,但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关于阴火学说的起源,有阴虚内热说和壮火散气说两种。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有阴火即心火说、阴火即肾火说、阴火即脾胃火说、阴火即脉中伏火说、阴火即三焦火说、阴火即相火说几种观点。心火,有心阴虚火旺、离位之心火、代君之火之分;肾火,有肾阴虚火旺、肾中真阳外越、肾气郁火之分;脾胃之火,有脾胃郁火、血虚之火、脾胃虚火之分;脉中伏火,有心火煎熬血脉、气郁血脉、火邪下陷血脉、卫气下陷血脉之分;三焦火,有三焦气郁化火、三焦流行之火之分;相火,有妄行相火、离位相火、病理相火之分。  相似文献   

16.
养生名言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0心神宜恬静而毋躁扰, 饮食宜适而无过分, 风寒暑湿之谨避, 行立坐卧之有常, 何劳怯之有哉。明·虞传。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 节戎饮食,乃祛病之良方。明·杜文。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 节忿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 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养生名言~~  相似文献   

17.
咏耆     
<正>耆之为药兮,首载《本经》;《本经》列上品兮,一名戴糁。耆即老兮,补药之长。有翁名戴糁兮,善助幼弱;年老形瘦而面黄兮,敬称之谓"黄耆";救人于悬崖兮,身殁于山涧;墓旁奇草味甜兮,服之使人神旺;盖老者仙化神草兮,遗大爱于人间;遂为药名兮,至今传说;传说之神奇兮,人文昭彰。耆之入方兮,始见《帛书》;《帛书》之载方兮,专治肉疽。植物之宝兮,名列三级。"耆"之俗称兮,今之谓"芪"。耆分黄红兮,同科而异属。黄耆之  相似文献   

18.
轩岐精言(8)     
<正>用古方疗今疾,譬之拆旧料改新房,不再经匠民之手,其可用乎。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专门论述"古今元气不同"之说:"古人有言,‘用古方疗今病,譬之拆旧料改新房,不再经匠氏之手,其可用乎?’是有察于古今元气之不同也。……天地初开,气化密浓,则受气常强;及其久也,气化渐薄,则受气常弱。故东汉之世,仲景处方,辙以两计;宋元而后,东垣、丹溪不过钱计而已。岂非深明造化,与时皆行者欤?今去朱李之世,又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著作,虽浩瀚如海,然内中无一书不言及“气”,亦无一章未离开“气”。所叙之气,广而复杂,有云在天之气;有云体之诸气;有云生理之气;有云病理之气,亦有既云生理也云病理之气;有的指物质,有的指功能,亦有包含了物质与功能两者;有的虽同属一词,但时而指正气,脏腑之功能;时而指邪气,病理之产物。故有“言简意赅”之说。但有的叙而清楚,见而明白;有者易于混淆,需随文寻义。这往往使初学医者不易理解和掌握,从而成为学习中的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小儿脑瘫的辨证分型,施以不同的饮食治疗,以提高康复效果。方法将小儿脑瘫分为六个证型:肝肾亏损型施以补益肝血肾精、强壮筋骨之食疗;血虚风乘型施以补益气血、舒筋活血之食疗;脾肾虚弱型施以补益脾气、益肾壮骨之食疗;阴虚风动型施以滋阴熄风之食疗;肝强脾弱型施以平抑肝气,健运脾气,息风通络之食疗;心气不足型施以补气养心宁神之食疗。结果通过食疗调理,能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中医辨证,对脑瘫患儿进行食疗,能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