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改变,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子宫肌瘤患者86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用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总体高于正常人,经米非司酮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均降低。结论:米非司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全部采用米非司酮0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治疗后,患者在肌瘤体积、月经期、月经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等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手术治疗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mg·d^-1,连续3个月。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血常规检查治疗前后病人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的变化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血红蛋白含量明显提高,月经复潮后经期明显缩短、经量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12.5mg·d^-1连续使用3个月具有较好治疗子宫肌瘤及改善子宫肌瘤患者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菊英 《中国医疗前沿》2011,(15):47+66-47,6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n=50。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1次/d;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联合桂枝茯苓丸6g,1次/d。两组连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检测FSH(血清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激素)和P(孕酮)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初次月经第1d血清FSH、LH、E2、P浓度均较治疗前月经第1d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初次月经第1d血清FSH、LH、E2、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丸联用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何种剂量的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中能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同时成功诱导绝经的最佳效果。方法:收集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服药3个月后复测患者子宫及肌瘤大小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同时随访6个月观察诱导绝经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子宫肌瘤均有缩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各组中均有成功诱导闭经病例,其中以米非司酮12.5 mg/d组疗效明显,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是保守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药物,临床治疗推荐12.5 mg/d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日服25mg、10mg 米非司酮用药方案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人,试验组64人,对照组每天服用25mg 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每天服用10mg 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负面情绪评分,即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4.06%);试验组的 SDS评分(41.41±11.31)分、SAS 评分(40.92±11.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SDS 评分(69.21±22.14)分、SAS 评分(63.02±20.51)分。结论:每天服用25mg、10mg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中,米非司酮的剂量为每天10 mg 可以更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并且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对于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减少,血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降低,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含量增加,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上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采取简单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每天1次口服米非司酮25mg,观察组患者每天1次口服米非司酮12.5mg。治疗3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子宫大小、子宫肌瘤大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子宫大小和子宫肌瘤大小分别为(143.2±13.0)cm 3、(112.4±10.4)cm 3、对照组为(140.2±14.0)cm 3、(110.4±10.0)cm 3,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大小和子宫肌瘤大小分别为(62.5±5.2)cm 3、(42.3±5.0)cm 3、对照组为(60.5±5.0)cm 3、(40.3±5.6)cm 3,2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大小和子宫肌瘤大小均比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米非司酮具有明显的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作用,且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为了减少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小剂量的米非司酮疗法更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超声诊断子宫肌瘤患者60例,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12.5 mg/d,3个月为1个疗程,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及采用B超测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大小。结果服药期间患者均出现闭经。服药后和服药前比较子宫体积明显缩小(P〈0.05),子宫肌瘤也明显缩小(P〈0.05),血清雌、孕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副反应小,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保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化瘤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除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外,另服用中药汤剂,观察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子宫肌瘤的影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效果显著60例(50.0%),有效50例(41.7%),无效10例(8.3%),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40例(33.3%),有效36例(30.0%),无效44例(36.7%),总有效率91.7%,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瘤汤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68例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片,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米非司酮片治疗,月经来潮时停服,3个月后观察闭经、月经恢复情况,观察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大小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肌瘤体积缩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瘤体积的平均值(11.3+4.72)cm3,对照组患者的肌瘤体积平均值为(18.83+7.45)cm3。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有效、不良反应小、方便、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Ru486)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患者分两组。Ⅰ组31例服用Ru4863个月后实施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Ⅱ组36例直接行TCRM治疗。观察Ⅰ组Ru486治疗后不同时间肌瘤大小及血红蛋白变化;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子宫肌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Ⅰ组治疗后1个月肌瘤较治疗前无明显缩小.治疗后两个月及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肌瘤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血红蛋白增高明显.P〈0.01;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子宫肌瘤大小与手术时间覆术中出血量均呈正相关。结论:Ru486作为TCRM术前的药物治疗可有效地缩小子宫肌瘤,相时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Ru486导致药物性闭经,有利于术前纠正岔血。  相似文献   

13.
李香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12-481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_2)、孕酮(P)、催乳素(PRL)、雄激素(T)的变化。结果:5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9.0%和40.1%(P<0.01)。血FSH、LH、E_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反应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门诊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9例采取米非司酮每晚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12.5mg,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月经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29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在治疗服药后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30~50d内月经来潮49例,占总例数的37.98%,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月经紊乱表现消失71例,占总例数的55.03%,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9例无效,占总例数的6.97%,因病情反复而行子宫切除术。本组病例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总有效率为93.01%。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体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应用方便,安全可靠,无明显的副作用,是作为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筛选临床CHF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筛选同期临床健康体检人员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随访1年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19例,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患者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较未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可有效评估CHF病情,为临床治疗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兰春虎  王青  王常友 《当代医学》2009,15(17):295-296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17例,用聚乙烯醇(PVA)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3、6、12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3月,16例肌瘤体积缩小。术后1年,16例症状改善或消失。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经临床与影像学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术后3~6个月定期随访,观察介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大小,以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变化等。结果:46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前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325.9±43.61)cm3和(57.4±19.47)cm3,术后3个月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较介入治疗前分别缩小40.1%和38.5%,术后6个月分别缩小52.0%和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以及黄体生成素水平介入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且不影响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方对痰浊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患者sCD40L及hs-CRP的影响。方法:将78例接受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前者予常规西药治疗,后者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方,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sCD40L及hs-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sCD40L和hs-CRP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周末对照组sCD40L及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可显著降低痰浊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术后sCD40L及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